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心肌梗死伴发左室血栓抗栓治疗的病例分析

作 者: 唐伟良
导 师: 王兴祥;郭航远
学 校: 浙江大学
专 业: 内科学
关键词: 华法令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左室血栓 心肌梗死
分类号: R541.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伴发左室血栓患者抗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心肌梗死伴发左室血栓患者,根据不同的用药方案将其分为三联抗栓治疗组(华法令+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组(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通过电话回访及邀请部分患者来院复诊,获取患者出院后1-2年内左室血栓变化、治疗方案变更以及出血、缺血等临床事件的信息。结果: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有12位心肌梗死伴发左室血栓的患者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其中1位患者在心梗发病5天后因严重心衰去世,1位在出院后5个月因膀胱癌去世,1位失访,7位患者接受三联抗栓治疗,余2位患者接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三联抗栓治疗组6位患者的左室血栓在接受三联治疗后3个月内消失,另1位患者的血栓在第5个月时消失。双联治疗组2位患者的血栓均在第5个月的时候消失。治疗伊始,三联治疗组的6位患者和双联治疗组的2位患者接受了4-7天的短期那屈肝素抗凝治疗,两组的用药时间无明显差异。住院期间,三联治疗患者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为1.912.83。出院后3个月内5位三联治疗患者的INR波动于2.25-2.79之间。出院后的1-2年内,除三联治疗组1名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外,两组其余患者均未出现主要出血或缺血事件,也未出现左室血栓复发。结论:对于不存在出血高危因素的心肌梗死伴发左室血栓患者,采用不超过三个月的三联抗栓治疗或许是安全和有效的,而INR的良好控制是减小出血风险的关键。

全文目录


致谢  4-5
中文摘要  5-7
Abstract  7-9
目录  9-10
1 前言  10-11
2 材料和方法  11-13
3 结果  13-17
4 讨论  17-19
5 结论  19-20
6 参考文献  20-23
综述  23-33
  参考文献  29-33
作者简历  33

相似论文

  1.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价值,R542.22
  2.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变化分析,R542.22
  3. 易化PCI对比直接PCI治疗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R542.22
  4. 高糖对THP-1源性巨噬细胞趋化因子配体16表达和分泌的影响及阿司匹林的干预作用,R587.2
  5. MTRR基因A66G多态性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心肌梗死的关系,R542.22
  6. 低剂量阿司匹林在辅助生殖技术中不同时期的应用研究,R714.8
  7. 心梗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的最佳时间研究,R542.22
  8. 阿司匹林对人结肠癌细胞株HT-29、SW-480中肿瘤干细胞相关标记物的影响,R735.35
  9. 心肌梗死后hRAMP1修饰MSCs移植对球囊损伤血管再狭窄及心功能影响的研究,R542.22
  10. 超声评价不同途径移植自体骨髓干细胞对急性心肌梗死心功能的影响,R542.22
  11. 对有无既往心绞痛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分析,R542.22
  12. 心率变异性与冠状动脉病变及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关系,R541.4
  13. 氯吡格雷对心肌梗死大鼠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影响,R542.22
  14. 氯吡格雷及其杂质A和C的合成与晶型制备和非对映异构体的性质研究,TQ460.6
  15. 心肌梗死后骨髓干细胞移植区域的左室收缩功能的斑点追踪技术评价,R542.22
  16. 质子泵抑制剂对氯吡格雷疗效影响的临床与实验研究,R541.4
  17. 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对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作用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R541.4
  18. H-FABP、IMA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R542.22
  19. 心肌连接蛋白Cx43在心肌梗死患者中的表达,R542.22
  20. PCI术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动态心电图微伏级T波电交替影响的临床研究,R541.4
  21. 首发AMI患者急诊PCI术后BNP水平与Tei指数的相关性研究,R542.22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内科学 > 心脏、血管(循环系)疾病 > 心脏疾病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