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国工业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作 者: 李淼焱
导 师: 赵玉林
学 校: 武汉理工大学
专 业: 产业经济学
关键词: 旅游业 工业旅游 工业遗产 发展模式
分类号: F592.7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982次
引 用: 1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工业旅游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随着旅游业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兴旅游项目,是工业与旅游业融合而形成的一种新型业态。半个世纪以来,工业旅游在一些发达国家方兴未艾,被誉为“朝阳产业中的朝阳”。在我国工业旅游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迅猛,日益引起政府、企业界和学术界的高度瞩目。本文运用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旅游经济学等理论和方法,分析中国工业旅游发展现状,总结西方发达国家发展工业旅游的成功经验,构建我国工业旅游发展模式,从而为各级政府制定工业旅游发展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为企业发展工业旅游提供理论指导,同时也从理论上丰富产业经济学中的产业融合理论和旅游经济学的微观理论。全文共8章。首先阐明了工业旅游和工业遗产旅游的内涵:然后通过对我国工业旅游有关数据的整理、计算与分析构建了我国工业旅游的几个发展模式:提出了文化传承型发展模式、综合景观型发展模式、现代企业型发展模式、艺术品展示型发展模式工业园区发展模式和遗产与博物馆型开发模式及其特点。论文对我国2004年-2007年工业旅游示范点地域及空间分布从总体分布、地域分布、行业分布及工业旅游示范点与客源市场的空间联系上进行分析,揭示了我国工业旅游示范点空间分布上不均衡原因和明显的集聚趋势机理:环渤海工业旅游区具有明显的区位、交通、人才、资源优势,工业城市分布密集,具有发展工业旅游的良好条件;东部沿海工业旅游区工业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城市分布密集度高、交通系统便捷、基础设施完备、企业管理先进、客源市场充足,为开发工业旅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黄河中游工业旅游区与其他两个工业旅游区相比,该区拥有的工业旅游示范点分布较为分散,集聚性较弱,这在相当程度上限制了旅游业的规模集群效应的发挥。论文通过实证分析,确定了辽宁工业旅游发展的六种不同模式的选择。重点对辽宁阜新工业遗产旅游发展模式进行研究。本文力图帮助衰退中的老工业区辽宁阜新在从“工业经济”到“体验经济”的转变中找到再生之路抛砖引玉。基于以上研究,本文分别从,政策、制度、区域互动等方面提出了发展我国发展工业旅游的相应对策建议。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14
第1章 绪论  14-37
  1.1 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14-18
    1.1.1 选题的背景  14-17
    1.1.2 研究目的  17
    1.1.3 理论意义  17-18
    1.1.4 实践意义  18
  1.2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18-31
    1.2.1 关于工业旅游定义的研究  19-20
    1.2.2 对工业旅游意义的研究  20-21
    1.2.3 对工业旅游开发的研究  21-22
    1.2.4 对工业旅游影响的研究  22
    1.2.5 对工业旅游开发模式的研究  22-23
    1.2.6 对工业遗产的研究  23-27
    1.2.7 有关工厂观光旅游研究  27-28
    1.2.8 简要述评  28-31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31-35
    1.3.1 主要研究内容  31-33
    1.3.2 研究方法  33-34
    1.3.3 技术路线  34-35
  1.4 创新点  35-36
  1.5 本章小结  36-37
第2章 工业旅游基本理论  37-53
  2.1 工业旅游及工业遗产旅游的涵义  37-39
    2.1.1 工业旅游  38
    2.1.2 工业遗产旅游  38-39
  2.2 工业旅游的特征及类型  39-42
    2.2.1 工业旅游的特征  39-41
    2.2.2 工业旅游资源类型  41-42
  2.3 发展工业旅游的目的及意义  42-46
    2.3.1 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42-43
    2.3.2 有利于为工业企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43-44
    2.3.3 有利于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44
    2.3.4 有利于丰富旅游产品  44-45
    2.3.5 有利于让城市扬名  45-46
  2.4 发展工业旅游的理论基础  46-51
    2.4.1 产业结构演化理论  46
    2.4.2 比较优势理论  46-47
    2.4.3 竞争优势理论  47-48
    2.4.4 系统理论  48-49
    2.4.5 景观生态学原理  49-50
    2.4.6 旅游市场理论  50
    2.4.7 旅游文化学理论  50-51
    2.4.8 简要评述  51
  2.5 本章小结  51-53
第3章 中国工业旅游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  53-79
  3.1 中国工业旅游发展历程  53-58
    3.1.1 萌芽阶段  54
    3.1.2 起步阶段  54-55
    3.1.3 政府规范化管理阶段  55-58
  3.2 中国工业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58-70
    3.2.1 我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地域及空间分布  59-64
    3.2.2 我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地域分布密度  64-66
    3.2.3 工业旅游示范点与客源市场的空间联系  66
    3.2.4 工业旅游的空间布局分析  66-69
    3.2.5 我国工业旅游发展项目特征、可进入性及开发模式分析  69-70
  3.3 我国工业旅游发展取得的成就  70-73
    3.3.1 推出了一批旅游线路和景点  70
    3.3.2 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70-71
    3.3.3 形成了两种接待形式  71
    3.3.4 形成了多种开发模式  71-72
    3.3.5 工业遗产旅游发展空间巨大  72-73
  3.4 我国工业旅游发展存在问题与差距  73-78
    3.4.1 对工业旅游认识不足  73
    3.4.2 尚未树立“大旅游”观念  73-74
    3.4.3 缺乏合理规划、科学管理理念  74-75
    3.4.4 旅游产品结构单一,特色不够明显  75-76
    3.4.5 服务质量及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76
    3.4.6 宣传促销工作不到位,营销模式单一  76-78
  3.5 本章小结  78-79
第4章 国外工业旅游发展经验及其借鉴  79-92
  4.1 国外工业旅游的兴起与发展  79-82
  4.2 国外工业旅游发展模式  82-88
    4.2.1 参观与历史回顾模式  82-83
    4.2.2 现代企业参观模式  83
    4.2.3 综合景观型开发模式  83-84
    4.2.4 工业遗产型模式  84-85
    4.2.5 传统文化型开发模式  85-86
    4.2.6 博物馆模式  86-87
    4.2.7 公共游憩空间模式  87
    4.2.8 与购物旅游相结合的商业综合开发模式  87-88
  4.3 国外工业旅游发展经验与启示  88-91
    4.3.1 社会的进步促进旅游产品的更新换代  88-89
    4.3.2 旅游取向的变化扩大了旅游市场  89
    4.3.3 乘数效应迫使政府重视  89-90
    4.3.4 处理好重建与保护的关系  90
    4.3.5 区域协作的旅游营销方式  90-91
  4.4 本章小结  91-92
第5章 中国工业旅游业发展模式的构建  92-125
  5.1 工业旅游开发的基本原则  92-95
    5.1.1 突出特色与树立品牌相结合原则  92-93
    5.1.2 工业和与旅游业总体布局协调统一原则  93-94
    5.1.3 立足现有基础与适时适度相结合原则  94
    5.1.4 综合效益原则  94
    5.1.5 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94-95
  5.2 开展工业旅游需要具备的条件  95-99
    5.2.1 主体条件  95-97
    5.2.2 客体条件  97-98
    5.2.3 媒介条件  98
    5.2.4 工业旅游开发可行性  98-99
  5.3 我国发展工业旅游的潜力分析  99-112
    5.3.1 资源潜力  99-102
    5.3.2 客源潜力  102-105
    5.3.3 拓展旅游业发展领域,提升旅游业的竞争力  105-107
    5.3.4 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潜力  107-110
    5.3.5 促进工业产业的调整和改造  110-112
  5.4 我国工业旅游发展的基本模式  112-123
    5.4.1 文化传承型发展模式  112-116
    5.4.2 综合景观型发展模式  116-117
    5.4.3 现代企业型发展模式  117-119
    5.4.4 艺术品展示型发展模式  119-121
    5.4.5 工业园区型发展模式  121-122
    5.4.6 遗产与博物馆型发展模式  122-123
  5.5 本章小结  123-125
第6章 工业旅游发展实证分析—以辽宁为例  125-159
  6.1 辽宁发展工业旅游的优势分析  126-131
    6.1.1 工业基础雄厚  126-128
    6.1.2 旅游资源丰富  128-130
    6.1.3 便利的交通条件和产业优势  130
    6.1.4 旅游客源市场潜力巨大  130-131
    6.1.5 政府政策机遇  131
  6.2 辽宁省工业旅游示范点的基本特征及地域分布  131-136
    6.2.1 工业旅游示范点的空间结构特征  131-134
    6.2.2 工业旅游示范点的分布密度  134
    6.2.3 工业旅游示范点的行业分布  134-136
  6.3 辽宁省工业旅游发展定位  136-140
    6.3.1 区域定位  136-137
    6.3.2 产业定位  137-138
    6.3.3 客源定位  138
    6.3.4 营销模式  138-140
  6.4 辽宁省工业旅游发展模式选择方法  140-145
  6.5 辽宁省工业旅游基本模式  145-152
    6.5.1 大连盛道模式—展示型发展模式  146
    6.5.2 鞍钢模式—文化传承型发展模式  146-147
    6.5.3 沈航模式——博物馆型发展模式  147-148
    6.5.4 大连港模式—综合景观型发展模式  148-149
    6.5.5 沈阳妙味食品模式—现代企业型发展模式  149
    6.5.6 阜新煤矿模式——遗产型发展模式  149-152
  6.6 辽宁省发展工业旅游方式选择  152-157
    6.6.1 辽宁省工业旅游发展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152-154
    6.6.2 加强政府政策引导  154
    6.6.3 加大宣传力度  154
    6.6.4 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154-155
    6.6.5 根据城市和企业特点加强区域联动  155-157
  6.7 本章小结  157-159
第7章 促进中国工业旅游发展对策建议  159-174
  7.1 提高认识,加强政府指导,推进体制创新  159-161
    7.1.1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159
    7.1.2 加强政府政策指导,制定行业标准  159-160
    7.1.3 推进体制创新,实行多元化融资渠道  160-161
  7.2 加强联合,优化发展环境,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161-164
    7.2.1 树立大工业旅游观念,加强联合与合作  161-162
    7.2.2 优化发展环境,提高工业旅游的综合经济效益  162
    7.2.3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二、三产业联动  162-163
    7.2.4 形成“集聚效应”,深化细分市场  163-164
  7.3 灵活营销,多种模式,特色鲜明,做好服务  164-173
    7.3.1 制定工业旅游的营销方案,采取灵活的营销方式  164-166
    7.3.2 树立科学发展观,形成多种开发模式  166-170
    7.3.3 提高工业旅游产品质量,特色鲜明  170-171
    7.3.4 加强企业管理,做好旅游服务  171
    7.3.5 工业旅游纳入品牌战略  171-172
    7.3.6 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172-173
  7.4 本章小结  173-174
第8章 结论与研究展望  174-180
  8.1 全文总结  174-179
  8.2 研究展望  179-180
参考文献  180-186
致谢  186-187
附录一 2004-2007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名录  187-205
附录二 读博期间的科研与成果  205-206

相似论文

  1. 互联网上旅游评论的情感分析及其有用性研究,TP391.1
  2. 云南旅游小镇循环经济建设研究,F592.7
  3. 安徽省全民健身发展模式的研究,G812.4
  4. 当代中国政治社团发展研究,D665
  5. 第四方物流在青岛港中的应用研究,F552
  6. 社区成人教育的发展模式研究,G729.2
  7. 中国发展模式与政府管理的改革和创新,D630
  8. 南昌港口物流发展模式研究,F259.27
  9.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制度创新和发展模式研究,F832.51
  10. 福建省农业保险发展研究,F842.6
  11. 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模式研究,F832.35
  12. 环境承载力约束下的发展模式研究,X26
  13. 京广高速铁路沿线“高铁新城”空间发展模式及规划对策研究,TU984.113
  14. 黄冈市旅游产业的竞争力评价与发展战略,F592.7
  15. 基于物联网的农业信息化发展模式研究,F49
  16. 高铁站点地区城市空间形态及景观特色策略研究,TU984.113
  17. 新疆屯垦戍边型小城镇发展模式研究,TU984
  18. 越南岘港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F592.7
  19. 旅游业发展对张家界市城市化的影响研究,F299.27
  20. 上海时尚产业发展模式研究,F426.8
  21. 我国设计产业发展模式研究,F224

中图分类: > 经济 > 旅游经济 > 中国旅游事业 > 地方旅游事业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