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Linquist型和Keggin型多金属氧酸盐及其衍生物电子性质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作 者: 司艳玲
导 师: 王恩波
学 校: 东北师范大学
专 业: 无机化学
关键词: 多金属氧酸盐 电子性质 稳定性 质子化作用 氧化还原性质 密度泛函理论
分类号: O641.1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6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多金属氧酸盐(POMs)是由前过渡金属离子通过氧连接而成的金属-氧簇类化合物。多金属氧酸盐具有确定的结构,多样化的组成和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使其在催化、生物、医药、分析化学和材料科学等诸多领域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量子化学计算作为一种理论研究方法进入多酸化学领域。早期的ab initio Hartree-Fock (HF)近似在多酸化合物的结构及电子性质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然而,相对于大量的实验工作报道,多酸化学的理论研究发展缓慢,目前高水平理论计算很少,尚处于起步阶段。本论文通过量子化学计算探讨了Lindqvist型和Keggin型多金属氧酸盐及其衍生物的电子性质、稳定性、质子化作用以及氧化还原性质。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1.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研究过氧六铌酸阴离子[H3Nb6O13(O2)6]5-的几何结构、电子性质、氧化还原性质以及电子光谱。结果表明:η2-(O(I))22-取代端氧后,有效地调整了Lindqvist型多金属氧酸盐的电子性质。[H3Nb6O13(O2)6]5-中HOMO主要定域在末端的η2氧原子上,LUMO主要离域在金属铌原子和桥氧原子上,但末端位置η2氧原子也有贡献。与[H3Nb6O19]5-相比,[H3Nb6O13(O2)6]5-的LUMO能量以及HOMO-LUMO能量差(Eg)降低,因此,[H3Nb6O13(O2)6]5-更容易被还原,HOMO和LUMO之间的电子跃迁也变得更容易。[H3Nb6O13(O2)6]5-的氧化还原电势的理论计算进一步证实:当体系的六个端氧被η2-(O(I))22-取代后,[H3Nb6O13(O2)6]5-的第一步还原相对容易。此外,电子光谱的理论计算表明,[H3Nb6O13(O2)6]5-与[H3Nb6O19]5-的跃迁特征存在着差异,而且,[H3Nb6O13(O2)6]5-上的端氧(Ot)光催化活性较强。2.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研究准Lindqvist型多金属氧酸阴离子[Ti12Nb6O44]10-的几何结构、氧化还原性质、质子化作用以及电子光谱特征。结果表明:完全氧化态[Ti12Nb6O44]10- LUMO定域在Ti原子的d轨道(57.14%)和Nb原子的d轨道(30.94%)上。因此,当[Ti12Nb6O44]10-作为催化剂时,金属原子Ti和Nb均有可能接受额外电子被还原。单电子还原的[Ti12Nb6O44]11-自旋密度值( Ti: 0.76个自旋α电子)和(Nb: 0.47个自旋α电子)计算进一步证实以上结论。计算了三种可能的质子化异构体[HTi12Nb6O44]9-,结果表明,桥氧Nb-O-Ti最易质子化。此外,我们还讨论了[Ti12Nb6O44]10-电子光谱特征。3.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系统地研究了一系列Lindqvist型多阴离子的电子性质和氧化还原性质:[W5O18Zr(H2O)3-n(DMSO)n]2- ( n = 0,1和2 );[W5O18M(H2O)3]2- ( M=Ti和Hf );[Mo5O18M(H2O)3]2- ( M=Ti,Zr和Hf )。结果表明: {Zr(H2O)3-n(DMSO)n}4+( n = 0,1和2 )片段取代[W6O19]2-中的一个W=O,减小[W5O18Zr(H2O)3-n(DMSO)n]2- (n = 0,1和2 )的HOMO-LUMO能量差。因此,他们要比其母体化合物[W6O19]2-更容易被还原。[W5O18Zr(H2O)3]2-中LUMO定域在W的d轨道上(61.71%),LUMO+1的主要贡献来自金属原子W,金属Zr的贡献很少,仅为2.38%。所以,[W5O18Zr(H2O)3]2-被还原时,W将优先得电子。对于体系[W5O18M(H2O)3]2- (M=Zr, Ti,和Hf),[W5O18Ti(H2O)3]2-电子性质不同于[W5O18Zr(H2O)3]2-和[W5O18Hf(H2O)3]2- , Ti有效地修饰了[W5O18Ti(H2O)3]2-的LUMO轨道。[W5O18Ti(H2O)3]2-中LUMO主要定域在金属Ti原子,因此,Ti原子成为还原中心,这意味着不同金属取代改变多酸的还原中心。对于体系[Mo5O18M(H2O)3]2- (M=Zr, Ti和Hf),Mo原子取代W原子后,有效地降低了HOMO-LUMO能隙,这表明,Ti/Zr/Hf-Mo多核Lindqvist多酸化合物氧化性更强。4.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研究Keggin型多金属氧酸盐的有机金属衍生物[CpTi·SiW9V3O40]4–的电子性质。通过几何结构、总的成键能、片段能分析以及前线分子轨道分析讨论有机金属CpTi3+与多酸[SiW9V3O40]7-框架不同位点配位对多酸稳定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CpTi3+片段与Keggin型多酸阴离子上的一个端氧和两个桥氧原子相连的结构(体系a)比与三个桥氧原子相连的结构(体系b)稳定。
|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6 英文摘要 6-10 第一章 引言 10-32 一、多酸化学研究进展 10-12 二、多酸的实验研究现状和热点 12-17 (一) 杂多阴离子 13-15 (二) 同多阴离子 15-16 (三) 还原的 Mo-蓝和 Mo-棕 16-17 三、多酸的理论研究 17-23 (一) 多酸化合物的相对稳定性 18-19 (二) 多酸化合物的质子化作用 19-20 (三) 多酸化合物的氧化还原性质 20-21 (四) 多酸化合物的磁学性质 21-23 四、本论文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23-25 (一) 选题意义 23 (二) 研究内容 23-25 参考文献 25-32 第二章 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及原理 32-53 一、量子化学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32-33 二、量子化学计算方法 33-50 (一) 从头算方法 33-37 (二) 半经验法 37-39 (三) 密度泛函理论 39-43 (四) 时间依赖的密度泛函理论 43-47 (五) 密度泛函计算软件 47-50 参考文献 50-53 第三章 过氧六铌酸盐[H_3Nb_6O_(13)(O_2)_6]~(5-)电子性质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53-66 一、前言 53-54 二、计算方法 54 三、结果与讨论 54-59 (一) 几何结构 54-55 (二) 电子性质 55-57 (三) 氧化还原电势 57 (四) 电子光谱 57-59 四、结论 59-60 参考文献 60-66 第四章 [Ti_(12)Nb_6O_(44)]~(10-) 电子性质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66-75 一、前言 66 二、计算方法 66-67 三、结果与讨论 67-71 (一) 几何机构 67-68 (二) 氧化还原性质 68-69 (三) [Ti_(12)Nb_6O_(44)]~(10-)质子化位置 69-70 (四) [Ti_(12)Nb_6O_(44)]~(10-)电子光谱 70-71 四、结论 71-72 参考文献 72-75 第五章 不同金属取代的 Lindqvist 型多酸电子性质和氧化还原性质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75-86 一、前言 75-76 二、计算方法 76 三、结果与讨论 76-81 (一) 几何结构 76-77 (二) 电子性质和氧化还原性质 77-81 四、结论 81-82 参考文献 82-86 第六章 有机金属Ti 功能化的多酸[CpTi·SiW_9V_3O_(40)]~(4-)电子性质和稳定性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86-98 一、前言 86-87 二、计算方法 87 三、结果与讨论 87-91 (一) 几何结构 87-88 (二) [CpTi·SiW_9V_3O_(40)]~(4-)异构体的稳定性 88-91 四、结论 91-93 参考文献 93-98 致谢 98-99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情况 99
|
相似论文
- 自变量分段连续型随机微分方程数值解的收敛性及稳定性,O211.63
- 二甲醚在Pt低指数晶面吸附的密度泛函研究,O485
- 具有变截面臂架的格构式起重机结构计算分析方法研究,TH21
- 开关磁阻发电机供电系统仿真分析,TM31
- 多层卫星网络稳定性设计研究,TN927.23
- 分导飞行器多模型自适应控制,TP273.2
- 时滞系统的稳定性分析,TP13
- 离散非线性系统输入到状态稳定性研究,TP13
- 壳聚糖季铵盐金属配合物的热稳定性研究,O634
- 氯代甲氧基脂肪酸甲酯的合成及应用研究,TQ414.8
- 高产色素红曲菌株的选育及所产色素性质的研究,TS202.3
- 复杂布尔网络稳定性问题的研究,O157.5
- 渗流对尾矿坝稳定性影响的分析,TV649
- 辣椒碱/环糊精体系的表征及性能研究,TQ450.1
- 无铅玻璃粉的制备及性能研究,TQ171.6
- 气—水可压缩流物质界面的R-M不稳定性研究,O359.1
- 鹿血酒的制备、毒理学安全性及稳定性评价,TS262.91
- 烤烟打叶复烤片烟结构稳定性评价,TS443
- 长期不同种植模式下东北黑土理化性状和有机碳稳定性的差异研究,S153
- 二羧酸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合成、结构及性质研究,O621.13
- 部分有机反应成环机理和反应选择性的理论研究,O643.12
中图分类: > 数理科学和化学 > 化学 > 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 > 结构化学 > 化学键理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