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国青年初次就业问题研究

作 者: 赵珍
导 师: 杨河清
学 校: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专 业: 劳动经济学
关键词: 青年 初次就业 累计就业率 过渡劳动力市场 职业教育培训
分类号: F249.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1856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主要研究由初中到大学本科各级各类学校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状况,针对当前中国青年初次就业中面临的问题和困境,并进一步探讨如何改革教育体系与完善劳动力市场机制,以促进青年毕业生顺利实现初次就业。青年就业问题事关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国都对青年就业予以特别的重视。青年时期是一个人步入社会的起步阶段,也是进入劳动力市场实现就业的开始。由于就业心态不成熟和经验缺乏等原因,青年往往成为劳动力市场上的弱势群体。笼统地研究青年就业和失业,既无益于了解问题根源,也无从寻找有效的解决措施。由于受教育程度的不同,初次就业的青年从不同层次进入城镇劳动力市场,根据这一特点,本文将研究对象界定为四类初次就业的青年:大学本科毕业生、高职高专毕业生、中等教育程度毕业生、转移到城镇就业的农村青年。按照“总-分-总”的思路,分析了青年总体及不同教育层次的毕业生初次就业的状况,明确各自的问题与成因。研究发现,不同教育程度的青年初次就业时遇到的困难各不相同,这正好为系统解决青年就业问题提供了依据。本文提出了改革教育结构以调整青年劳动力供给结构、完善青年劳动力市场制度建设以促进青年劳动力供需匹配的政策建议。受教育程度对青年初次就业状况具有重要的影响。通过研究不同教育程度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发现,中国青年初次就业中存在两个突出的问题,一是中等职业教育程度毕业生供不应求但就业质量差,二是高等职业教育程度毕业生供过于求。此外,农村青年转移就业中的种种障碍也应受到足够关注。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引起学术界对青年就业问题关注的原因,但研究发现,大学本科以上的高学历人口在中国仍然不足,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困难并不普遍,目前主要表现为就业岗位层次的相对下降。实际上,“大学生就业问题”这种提法本身,掩盖了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严重性。如果不弄清楚青年失业的根源及主要群体,盲目的就业政策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加剧社会不公和矛盾。从供给角度看,职业教育结构不合理和教育质量不高是造成中国青年初次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因此优化职业教育结构、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应当是改善青年劳动力供给、促进青年实现就业的必要前提。从需求角度看,经济增长带动就业的能力下降是造成青年就业压力的客观因素,因此,以“就业优先”的理念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是解决青年及全社会就业问题的必由之路。从供求匹配角度看,市巢煌晟?政府对初次就业的青年进行的就业援助不足,是造成青年失业的制度原因,因此,借鉴国外经验,针对各级各类毕业生建立促进青年就业的机制,是解决青年问题的根本措施。我们不能孤立地来看青年失业,也不能一味地埋怨人们的就业观念落后或是指责大学生的蓝领意识差。在中国青年初次就业问题中,一个突出的矛盾是教育资源配置的计划性和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市场化之间的矛盾。因此,关键是要将青年就业的管理重心提前,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增加青年就业前的人力资本积累,提高青年的就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优化青年个体以及群体的人力资本结构,这是降低青年失业率,综合、长效地解决中国青年初次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8
目录  8-12
1 引言  12-38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16
  1.2 研究对象的界定  16-25
    1.2.1 青年劳动力的范围界定  16-18
    1.2.2 青年劳动力的结构  18-19
    1.2.3 青年就业的特征  19-20
    1.2.4 青年失业的具体表现  20-25
  1.3 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  25-33
    1.3.1 国外关于青年就业与失业问题的研究综述  25-28
    1.3.2 中国青年就业问题研究综述  28-33
  1.4 研究方法、数据来源与论文结构安排  33-35
  1.5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35-38
2 基础理论——青年初次就业问题的一个研究体系  38-50
  2.1 就业和失业的一般理论  38-44
    2.1.1 古典失业理论  38-39
    2.1.2 凯恩斯失业理论  39-40
    2.1.3 现代失业理论  40-44
  2.2 理论模型——青年初次就业问题的一个研究体系  44-50
3 中国青年就业制度的历史回顾  50-63
  3.1 中国就业制度的历史回顾  50-53
    3.1.1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就业制度  50-51
    3.1.2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就业制度  51-53
  3.2 中国青年就业制度的历史回顾  53-62
    3.2.1 1949-1966年:高度计划的"统包统配"政策  53-54
    3.2.2 1966-1981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与重新安置  54-57
    3.2.3 1981-2000年: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劳动力资源配置  57-59
    3.2.4 2000年之后:市场化的就业制度,积极的就业政策  59-62
  3.3 本章小结  62-63
4 中国青年就业的总量分析  63-76
  4.1 中国青年劳动力供求数量分析及预测  63-71
    4.1.1 青年劳动力供给分析与预测  63-66
    4.1.2 青年劳动力需求分析与预测  66-70
    4.1.3 青年劳动力供需对比分析与预测  70-71
  4.2 中国青年劳动力质量分析  71-75
    4.2.1 从受教育程度看青年劳动力质量  72-73
    4.2.2 从所在行业看青年劳动力质量  73-74
    4.2.3 从地区分布看青年劳动力质量  74-75
  4.3 本章小结  75-76
5 受教育程度对青年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  76-84
  5.1 青年就业与受教育程度关系的静态分析  77-78
  5.2 青年就业与受教育程度关系的动态分析  78-80
  5.3 青年就业与受教育程度关系的回归分析  80-82
  5.4 本章小结  82-84
6 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问题分析  84-105
  6.1 高等教育规模与大学毕业生就业  84-89
    6.1.1 几种主要的理论观点  84-86
    6.1.2 国际范围内的考察  86-87
    6.1.3 中国高校扩招与毕业生就业  87-89
  6.2 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因素分析  89-97
    6.2.1 影响大学本科毕业生需求的因素  89-92
    6.2.2 影响大学本科毕业生供给的因素  92-94
    6.2.3 大学本科毕业生供求匹配——工作搜寻模型的应用  94-97
  6.3 大学本科毕业生失业的类型和原因分析  97-101
    6.3.1 大学本科毕业生失业的类型  97-99
    6.3.2 大学本科毕业生失业的原因  99-101
  6.4 促进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的措施  101-103
    6.4.1 扩大对大学本科毕业生的有效需求  101-102
    6.4.2 优化大学本科毕业生的供给  102-103
  6.5 本章小结  103-105
7 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问题分析  105-119
  7.1 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  105-111
    7.1.1 相关理论  105-106
    7.1.2 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状况  106-107
    7.1.3 影响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的因素分析  107-111
  7.2 高职高专毕业生失业类型及原因分析  111-114
    7.2.1 高职高专毕业生失业类型  111-112
    7.2.2 高职高专毕业生失业的原因  112-114
  7.3 促进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的措施  114-117
    7.3.1 明确高职高专在教育体系中的定位与职能  115
    7.3.2 在高职高专院校开展创业教育  115-116
    7.3.3 完善高技能人才的管理机制  116
    7.3.4 开扩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升学途径  116-117
  7.4 本章小结  117-119
8 中等教育程度毕业生就业问题分析  119-127
  8.1 中国中等教育毕业生就业概述  119-124
    8.1.1 中等教育发展状况  119-121
    8.1.2 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状况  121-124
  8.2 中等职业教育与农村部分青年就业  124-126
    8.2.1 农村职业教育状况  124-125
    8.2.2 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应以农村青年就业为导向  125-126
  8.3 本章小结  126-127
9 农村青年转移就业问题分析  127-141
  9.1 农民工对城市劳动力的就业替代效应分析  127-131
    9.1.1 就业替代的经济学原理  128-129
    9.1.2 农民工对城市劳动力的替代效应  129-131
  9.2 农村青年转移就业的现状描述  131-135
    9.2.1 就业变动性大  132
    9.2.2 失业多具有非自愿的性质  132-133
    9.2.3 青年农民工的就业贡献与报酬不成比例  133
    9.2.4 受教育程度偏低,就业隔离与社会隔离相互关联  133-134
    9.2.5 针对青年农民工的就业扶持政策缺失  134-135
  9.3 农村青年转移就业问题的实证研究  135-140
    9.3.1 影响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决策的因素分析  135-139
    9.3.2 促进农村青年转移就业的措施  139-140
  9.4 本章小结  140-141
10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141-154
  10.1 研究结论  141-142
  10.2 值得借鉴的国外经验  142-145
    10.2.1 德国模式——高度结构化、系统化的教育体系  142-143
    10.2.2 法国模式——青年就业计划、青年挑战计划  143-144
    10.2.3 英国模式——青年创业方案竞赛  144-145
    10.2.4 美国模式——运用法律规范促进就业  145
  10.3 完善中国职业教育培训体系  145-148
    10.3.1 调整政府的教育投资结构,引导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145-146
    10.3.2 改革学制,完善职业教育体系  146-148
  10.4 加强中国青年初次就业体制的建设  148-154
    10.4.1 政府的职能  148-151
    10.4.2 各级各类学校的职能  151-153
    10.4.3 青年自身的责任  153-154
表格目录  154-155
图形目录  155-156
参考文献  156-164
附录:调查问卷  164-172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172-173
致谢  173-174
详细摘要  174-184

相似论文

  1. 洛丽塔服装风格原型分析及应用,TS941.2
  2. 共青团组织与转型期青年公共事务管理探析,D297
  3. 南京农村青年创业问题研究,D432.6
  4. 青年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构建,C964.2
  5. 青年与老年首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的研究,R542.22
  6. 86例青年脑卒中的DSA分析及病因探讨,R743.3
  7. 青少年正畸治疗中的心理研究,R783.5
  8. 城镇失业青年“自性”学习行为研究,G729.2
  9. 青年男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血脂异常与近中期预后的临床研究,R542.22
  10. 大学生村官:农村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现实选择,G641
  11. 青年脑梗死148例临床分析,R743.3
  12. 在京朝鲜族青年跨文化适应研究,C95
  13. 现阶段青年农民工政治心理研究,D412.6
  14. 基于教师职业生涯周期理论的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研究,G645
  15. 吉林省高校体育院系青年教师继续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G807.4
  16. 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青年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策略研究,G633.3
  17. 辽宁青年杂志社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G239.22
  18. 城市共青团组织开展体制外青年工作的对策和建议,D297
  19. 珠海市青年社会组织发展研究,D432.6
  20. 独立学院青年教师心理应激及应对策略研究,G443
  21.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G712.4

中图分类: > 经济 > 经济计划与管理 > 劳动经济 > 世界各国劳动经济概况 > 中国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