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我国蔬菜产业链组织模式与组织效率研究

作 者: 吕美晔
导 师: 王凯
学 校: 南京农业大学
专 业: 农业经济管理
关键词: 蔬菜产业 产业链 组织模式 组织效率
分类号: F326.13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1684次
引 用: 8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蔬菜产业发展迅速。1980年我国蔬菜播种面积仅为316.3万公顷,总产量为8300万吨,蔬菜是当时较为紧缺的农产品之一。到2005年,我国蔬菜播种面积突破1772.1万公顷,总产量5.6亿吨,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蔬菜生产国和消费国。据农业部统计,蔬菜对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额在2003年就已经达到372.6元,种植蔬菜已经成为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在我国蔬菜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市场环境正在发生重大变化。首先,国内蔬菜市场已经接近饱和,蔬菜市场已从原先的卖方市场逐渐变成买方市场,消费者对蔬菜的需求已经从单纯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方向转变,高品质的无毒、无害、无残留的“三无”蔬菜越来越受消费者的青睐,广大菜农面临着卖菜难的困境。其次,国际市场对蔬菜安全性日益重视,国际蔬菜市场进入门槛不断提高,一些发达国家通过绿色壁垒、反倾销等手段对我国蔬菜出口进行限制,我国蔬菜出口年度波动很大,蔬菜国际出口贸易正在面临新的挑战。针对我国蔬菜产业市场环境的变化,我国蔬菜企业一直在探寻新的产业组织模式,以求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蔬菜产业链的出现为我国蔬菜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所谓蔬菜产业链是指根据蔬菜生产、加工、储存、销售等环节的技术经济流程,通过对各环节的人、财、物、信息、技术等要素进行组织、协调与控制,一起获得蔬菜价值增值的活动过程,是对蔬菜生产、加工和销售各环节所形成的网络化结构进行一体化管理的新型组织管理模式。我国蔬菜产业是较早出现组织模式变化的农业产业部门之一,1993年提出的“农业产业化”一词,最初就是在对我国山东省出现的“蔬菜出口企业+农户”的新型生产和组织模式进行解释时提出的。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蔬菜企业在组织链接模式上又发生了新的变化。国际农业产业链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已经证明,农业产业链管理能够快速有效地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途径之一,并有利于农业产业升级。从国外农业产业发展的趋势以及国际农产品市场竞争来看,决定一国未来农业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在于,农业产业链中核心企业的竞争力,而核心企业竞争力的强弱与其所采取的组织模式和组织效率有着直接的联系。那么在我国蔬菜产业中已经实施的农业产业链管理模式是如何形成和运行的?我国现存的蔬菜产业链组织模式主要有哪几种?哪些因素又影响着蔬菜产业链的运行?哪些因素会对蔬菜产业链组织效率产生影响?这些问题成为本研究所需要探寻的主要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以蔬菜产业链中核心企业为视角,对蔬菜产业链中核心企业采取的组织模式、组织效率以及蔬菜产业链的导入对菜农的影响做了较为详细的研究。本文共分为七章,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陈述如下:研究内容一:阐述和分析我国蔬菜产业总体发展情况及其市场环境变化。本文利用现有蔬菜产业的宏观统计资料,对我国蔬菜产业在生产领域、消费领域、流通领域和国际贸易领域四个方面的发展和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蔬菜产业在生产领域,从总量上看已经达到饱和甚至部分过剩,全国范围内的蔬菜生产布局已经基本形成。菜农正在逐步采取集约化和规模化的保护地蔬菜种植方式进行蔬菜生产;在蔬菜的消费领域,我国居民的蔬菜消费从改革开放以前的消费短缺,转变成消费充裕。消费者更多地关注生鲜蔬菜的品种多样性和安全性;在蔬菜流通领域,原有的统购统销的流通政策已经被放弃,蔬菜流通已转变成市场自由流通,蔬菜集贸市场、批发流通市场和超市是现阶段蔬菜流通的三大途径;在蔬菜的国际贸易领域,我国蔬菜出口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出口额和出口值均迅速增长,但由于我国蔬菜出口国相对集中,出口主要品目为初级和易于存储的蔬菜制品,深加工蔬菜品目国际竞争力不强,加之国际蔬菜市场越来越注重蔬菜的农药残留等问题,我国蔬菜出口面临严峻考验。正是蔬菜产业在上述四个方面面临着剧烈的变动,迫使蔬菜核心企业在组织模式上寻求新的管理模式以期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研究内容二:界定和分析我国蔬菜产业链基本组织模式,并对我国蔬菜产业链组织模式的变迁进行描述。本文根据国内外学者对农业产业链的相关研究以及结合实地调研的基本情况,提出了划分蔬菜产业链的基本标准,并根据蔬菜核心企业在蔬菜产业链中所处的地位和企业产品特性,将蔬菜产业链划分为销售型链接和加工型链接两大类,并对每种模式下的核心企业具体细分为四种模式进行详细比较,最后对蔬菜产业链组织模式变迁的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在蔬菜产业链链接过程中主要采取契约式链接模式,产权式链接尚不是主流;销售型核心企业上游的链接对象主要是个体菜农和菜农合作组织,并有逐步加强的趋势,与下游企业的链接相对较为松散;而加工型核心企业与上游企业则更多地倾向于与具有一定规模蔬菜供应商作为链接对象,这样做的基本目的在于降低企业成本和提高企业原材料供应的稳定性;与下游企业的链接往往采取契约方式进行链接,这与我国蔬菜制品处于买方市场有较为直接的联系;我国蔬菜产业链产核心企业由于面临内外部环境的变化,组织模式有向紧密链接组织模式方向发展的趋势。研究内容三:构建了蔬菜产业链的组织效率假设模型,分析了影响蔬菜产业链的组织效率的因素,测度了各因素对组织效率的影响方向及其影响程度。本文阐述了组织与组织效率的基本概念,明确了蔬菜产业链组织效率两个层面的内涵,随后分析影响蔬菜产业链组织效率的相关因素,并构建了蔬菜产业链组织效率模型,最后利用相关数据对相关假说给予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蔬菜产业链核心企业内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企业合作能力、企业意向和产业链组织强度会对组织效率产生间接或直接的影响;其中企业合作能力、企业意向和产业链组织链接的强度对产业链组织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企业内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企业合作能力和企业意向对产业链组织效率有着间接的影响;产业链组织强度对产业链组织效率的直接影响最大,而企业合作能力对产业链组织效率的综合影响最大。由此得出,要提高蔬菜产业链的组织效率,必须建立稳定、可靠的组织链接模式,同时提高企业合作能力将是提高产业链链接强度和产业链组织效率的重要途径。研究内容四:分析了蔬菜产业链的导入,对蔬菜种植者在种植方式、销售方式等方面的影响。本文对蔬菜产业链的导入对蔬菜种植者的生产方式和销售方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菜农与蔬菜核心企业进行链接后,菜农原有的资源禀赋约束将得到改善,菜农在资源约束得以改善之后,有向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加蔬菜产量种植方式转变的趋势,同时也有向提高专一化蔬菜种植规模转变的趋势;当菜农加入产业链之后,菜农与核心企业或收购公司的关系更为紧密,菜农有向维持共同利益的销售方式转变的趋势。由此可见,要改变我国目前小农式蔬菜生产方式,使其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一化的蔬菜生产方式发展,可以通过加强蔬菜核心企业与菜农的链接给予解决;在解决我国菜农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时,蔬菜产业链同样可以起到较好的作用,通过蔬菜产业链链接农户、企业和市场将是我国未来蔬菜产业进行产业升级,扩大蔬菜出口贸易的主要途径之一。

全文目录


图表目录  8-10
摘要  10-13
ABSTRACT  13-17
第一章 引言  17-32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7-19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9-26
    1.2.1 国内外关于蔬菜产业及其发展的研究  19-23
    1.2.2 国内外关于农业产业组织模式的研究  23-25
    1.2.3 国内外关于农业产业组织效率的研究  25-26
  1.3 研究目标和研究思路  26-27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27-28
  1.5 数据来源  28-29
  1.6 论文结构与技术路线  29-30
    1.6.1 论文结构  29
    1.6.2 技术路线  29-30
  1.7 可能的创新和不足  30-32
    1.7.1 研究中的创新  30-31
    1.7.2 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31-32
第二章 相关概念阐述与理论基础  32-50
  2.1 产业与产业链  32-37
    2.1.1 产业的基本概念  32-34
    2.1.2 产业的分类与范围的界定  34-35
    2.1.3 产业链的概念与内涵  35-37
  2.2 农业产业链及其管理的发展历程  37-41
  2.3 产业链相关理论基础  41-48
    2.3.1 传统产业组织理论与新产业组织理论  41-44
    2.3.2 交易成本理论与产权理论  44-46
    2.3.3 完全契约理论和不完全契约理论  46-47
    2.3.4 协同效应理论  47-48
  2.4 对本文的启示  48-50
第三章 我国蔬菜产业发展及其市场环境变化  50-69
  3.1 我国蔬菜产业生产领域的发展与变化  50-54
    3.1.1 我国蔬菜生产总体情况分析  50-51
    3.1.2 我国蔬菜生产总体布局与发展  51-53
    3.1.3 我国蔬菜生产方式的转变  53-54
  3.2 我国蔬菜消费领域的发展与变化  54-58
    3.2.1 我国蔬菜消费总量与主要品种  54-55
    3.2.2 我国城市与农村居民蔬菜消费支出的变化  55-56
    3.2.3 我国居民蔬菜消费的区域差异  56
    3.2.4 我国居民蔬菜消费的变化趋势  56-58
  3.3 我国蔬菜流通领域的发展与变化  58-62
    3.3.1 我国蔬菜流通体制改革  58-61
    3.3.2 我国蔬菜流通方式的变化趋势  61-62
  3.4 我国蔬菜国际贸易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62-68
    3.4.1 我国蔬菜产业国际进出口现状  62-63
    3.4.2 我国蔬菜分品目的市场竞争力  63-66
    3.4.3 我国蔬菜产业国际贸易的特点  66-67
    3.4.4 国际蔬菜贸易的发展趋势  67-68
  3.5 本章小结  68-69
第四章 我国蔬菜产业链组织模式的界定与比较分析  69-94
  4.1 国内关于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的界定  69-75
    4.1.1 从市场和企业的角度对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的界定与划分  70-71
    4.1.2 根据参与者主体结构对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的界定与划分  71-73
    4.1.3 从完全一体化和非完全一体化对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的界定与划分  73-74
    4.1.4 现有研究的不足以及对本研究的启示  74-75
  4.2 基于蔬菜核心企业视角的蔬菜产业链组织模式  75-86
    4.2.1 S1型销售核心企业的组织模式  78-80
    4.2.2 S2型销售核心企业的组织模式  80-82
    4.2.3 P1型加工核心企业的组织模式  82-84
    4.2.4 P2型加工核心企业的组织模式  84-86
  4.3 我国蔬菜产业链组织模式的发展与变化  86-92
    4.3.1 蔬菜核心企业与上游链接主体的链接方式的转变  86-88
    4.3.2 蔬菜核心企业与下游链接主体的链接方式的转变  88-89
    4.3.3 蔬菜产业链参与主体链接模式转变的主要原因  89-92
  4.4 本章小结  92-94
第五章 蔬菜产业链组织效率模型的构建与检验  94-132
  5.1 组织与组织效率的概念与内涵  94-95
  5.2 组织效率的相关文献  95-97
  5.3 研究方法的概述  97-102
    5.3.1 结构方程的基本特征与适用范围  97-98
    5.3.2 结构方程模型  98-101
    5.3.3 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策略和步骤  101-102
  5.4 蔬菜产业链组织效率模型的构建  102-107
    5.4.1 概念模型与研究假说  102-103
    5.4.2 变量解释  103-107
  5.5 问卷设计与概况  107-109
  5.6 问卷数据的效度和信度分析  109-125
    5.6.1 环境不确定性的效度和信度检验  109-113
    5.6.2 合作意向的效度和信度检验  113-116
    5.6.3 合作能力的效度和信度检验  116-118
    5.6.4 组织强度的效度和信度检验  118-120
    5.6.5 组织效率的效度和信度检验  120-125
    5.6.6 问卷分析结果  125
  5.7 结构方程模型检验及结果分析  125-131
    5.7.1 模型拟合结果  127-128
    5.7.2 模型假说验证结果和分析  128-131
  5.8 本章小结  131-132
第六章 蔬菜产业链管理对菜农生产方式与销售方式的影响分析  132-152
  6.1 蔬菜产业链管理的导入对菜农生产方式的影响  132-144
    6.1.1 分析框架与理论模型  132-134
    6.1.2 样本来源  134
    6.1.3 样本的描述性分析  134-138
    6.1.4 蔬菜产业链管理的导入对菜农保护地种植方式的影响  138-141
    6.1.5 蔬菜产业链管理的导入对菜农专一化种植方式的影响  141-144
  6.2 蔬菜产业链管理对菜农销售方式的影响  144-151
    6.2.1 分析框架与理论模型  144-145
    6.2.2 样本的描述性分析  145-147
    6.2.3 研究假设与研究方法  147-149
    6.2.4 模型结果与分析  149-151
  6.3 本章小结  151-152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152-156
  7.1 研究结论  152-154
    7.1.1 国内外市场环境变化对蔬菜产业发展的影响  152
    7.1.2 我国蔬菜产业链组织模式分类及其变化趋势  152-153
    7.1.3 影响我国蔬菜产业链组织效率的主要因素  153
    7.1.4 蔬菜产业链管理对菜农生产方式与销售方式的影响  153-154
  7.2 政策建议  154-156
    7.2.1 以满足消费者蔬菜需求为切入点,加快蔬菜产业链的发展  154
    7.2.2 加强企业间的合作,提高蔬菜产业链组织效率  154-155
    7.2.3 引导菜农户加入蔬菜产业链,提高菜农市场参与程度  155-156
参考文献  156-166
附录  166-174
硕博学位连读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科研情况  174-175
致谢  175-176

相似论文

  1. 社会消费方式变迁下的服装终端空间变化之研究,TS941.1
  2. 微硅粉行业市场分析及埃肯(中国)公司市场营销战略研究,F426.71
  3. 产业链视角下北洋政府时期杭州丝绸业发展研究,F426.81
  4. 基于产业链拓展的闽台茶业合作深化研究,F326.12
  5. 基于通信业的物联网产业链培育及政策研究,F49
  6. S公司有机生态农业供应链建设问题研究,F324
  7. 中信银行Z分行大客户管理组织模式案例分析,F832.2
  8. 通信设计院项目管理机制研究与应用,F626
  9. 常州市装备制造业发展研究,F426.4
  10. 产业链组织结构对产业链技术进步的影响研究,F224
  11. 基于产业链嵌入的企业成长机制研究,F426.2
  12. 网络文学的产业链分析及其发展趋向,I207.42
  13. 汽车产业链配套企业的协同管理模式及信息集成研究,F270.7
  14. 中国国家文化安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G120
  15. 比利时漫画发展脉络及启示,J218.2
  16. 跨国公司R&D国际化的组织模式研究,F276.7
  17. 中国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F326.13
  18. 产业链视角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路径与对策,F321.42
  19. 基于循环经济理论下的烟草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链研究,F326.12
  20. 广东盐业公司发展战略研究,F426.82
  21. 构建湖南省家具产业体系的研究,F426.88

中图分类: > 经济 > 农业经济 > 中国农业经济 > 农业部门经济 > 种植业 > 园艺作物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