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颈型颈椎病的症状与软组织的变化研究

作 者: 赵忠民
导 师: 孙树椿
学 校: 中国中医科学院
专 业: 中医骨伤科学
关键词: 颈型颈椎病 骨伤手法 功能锻炼 以筋伤论治 治疗康复一体化
分类号: R274.9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503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颈型颈椎病(Neck Type of Cervical Spondylosis)是颈椎病常见的类型之一,随着现代生活与工作模式的变化,其发病率日渐增高,影响了人们的健康。本病属于祖国医学“筋伤”和“痹病”范畴,在颈型颈椎病的治疗中骨伤手法与功能锻炼,疗效确切,应用广泛。如何从颈型颈椎病的康复治疗一体化的原则出发,寻找“以筋伤论治”的理论依据,进行骨伤手法及功能锻炼的临床基础性研究,为颈型颈椎病的中医治疗与康复的一体化临床路径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导师孙树椿研究员认为,本病属于中医“筋伤”范畴,与“筋挛”与“筋结”密切相关。《素问·痿论》曰:“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束骨”失调出现则骨不正,导致颈椎曲度变直等变化,“利机关”失调则出现颈部运动功能障碍。治疗与康复上重视“以筋伤论治”,骨伤手法及功能锻炼相结合,治疗“筋伤”,恢复脊柱的稳定性,达到“骨正筋柔”的状态是治疗颈型颈椎病的根本。为能科学客观地反映“以筋伤论治”的疗效机理,揭示颈型颈椎病发病的关键因素,本课题运用软组织张力及颈肌表面肌电测试技术,通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对颈肌因素在颈型颈椎病的发病机理、疗效机制中的作用以及颈型颈椎病治疗康复一体化方案的建立等问题进行研究。研究目的:1通过研究软组织张力及表面肌电图测量在正常人与颈型颈椎病患者之间的差异,再现颈型颈椎病患者颈部软组织的物理性能与生物性能的变化特性。2通过颈型颈椎病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症状与软组织的物理和生物学变化的相关性研究,揭示骨伤手法+功能锻炼优势的机制,阐释“以筋伤论治”的内涵与意义。3随访追踪观察颈型颈椎病患者的复发率,观察后续功能锻炼在颈型颈椎病康复、预防复发中作用,为功能锻炼的实施提供依据。基于以上研究,在“以筋伤论治”的理论指导下,提出颈型颈椎病的治疗康复一体化方案。主要研究内容:1软组织张力测试试验运用软组织张力测试分析系统观察符合本研究入选标准的颈型颈椎病患者与正常人群各20例,评价该系统测量的稳定性与可重复性,进行颈型颈椎病患者与正常人群软组织张力测试指标的差异性研究,说明软组织张力是描述颈型颈椎病患者颈肌性能的客观特征指标之一。2颈肌表面肌电测试试验运用颈肌表面肌电测试分析系统观察符合本研究入选标准颈型颈椎病患者与正常人群各20例,评价该系统测量的稳定性与可重复性,进行颈型颈椎病患者与正常人群颈肌表面肌电测试指标(D0.5kg、S)的差异性研究,说明表面肌电是描述颈型颈椎病患者颈肌性能的客观特征指标之一3骨伤手法+功能锻炼与枕颌带牵引+非甾体药物随机对照试验,将治疗过程中的症状、体征、功能变化与软组织张力仪、表面肌电图的指标变化进行相关性对比分析。选择符合本研究入选标准的颈型颈椎病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方法分为试验组(骨伤手法+功能锻炼)和对照组(枕颌带牵引+非甾体药物),其中试验组26例,对照组24例。分别于入组时、疗程期内的第1,2周、随访期第3,4周观察颈痛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颈部软组织张力测试指标(D0.5kg、S)、颈肌表面肌电测试指标(MF)、不良反应等,全面地评价骨伤手法+功能锻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探讨其优势与特点,揭示疗效机制。4后续功能锻炼的随访观察在随访期第1.5个月、第3个月追踪观察所有入组颈型颈椎病患者的颈痛VAS评分,计算复发率,观察试验组及对照组后续功能锻炼在颈型颈椎病康复、预防复发中作用。结果:1软组织张力测试试验1.1正常人软组织张力测试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对3个不同时间点局部软组织的位移D0.5kg、局部软组织所吸收能量占所做功的百分比S,3次数据均值用重复测量的一般线性模型进行统计分析,三次不同时间测量数据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其次,组内相关系数分析,三次测量间的一致性极佳,且有显著性。1.2颈型颈椎病患者与正常人软组织张力测试指标的差异性研究正常人和颈型颈椎病软组织张力D0.5kg、S进行正态性检验,都可认为服从正态分布。对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正常人和颈型颈椎病患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表面肌电测试试验2.1正常人颈肌表面肌电活动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等长收缩过程中,对3个不同时间点中位频率MF值、平均功率频率MPF值3次数据均值用重复测量的一般线性模型进行统计分析,三次不同时间测量数据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其次,组内相关系数分析,三次测量间的一致性极佳,且有显著性。2.2颈型颈椎病患者与正常人颈肌表面肌电指标的差异性研究正常人和颈型颈椎病患者MF值、MPF值进行正态性检验,都可认为服从正态分布。对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正常人数据和颈型颈椎病患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骨伤手法+功能锻炼与枕领带牵引+非甾体药物随机对照试验比较,将治疗过程中的症状、体征、功能变化与软组织张力仪、表面肌电图的指标变化进行相关性对比分析。3.1两组疗效比较试验组临床总有效100%,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95.8%。两组疗效经Ridit分析,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试验组的疗效不优于对照组。3.2两组颈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比较3.2.1两组各访视点VAS自身治疗前后比较试验组在第1,2,3,4次访视点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对照组在第1次访视点降低不明显,在第2,3,4次访视点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说明两组均明显缓解疼痛,但试验组能起效更快。3.2.2两组各访视点VAS治疗前后差值比较第1次访视时点时,试验组比对照组评分下降较快,在第2次访视时点试验组改善效果比对照组更明显。第3,4次访视时点两组改善效果差别不明显,说明治疗结束后两组VAS评分变化趋势基本相同。3.3两组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比较3.3.1两组各访视点NDI自身治疗前后比较试验组在第1,2,3,4次访视点NDI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对照组在第1次访视点降低不明显,在第2,3,4次访视点NDI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说明两组均明显缓解功能障碍,但试验组能起效更快。3.3.2两组各访视点NDI治疗前后差值比较第1次访视时点时,试验组比对照组NDI评分降低较快,在第2次访视时点试验组改善功能障碍效果比对照组亦明显。第3,4次访视时点两组改善效果差别不明显,说明治疗结束后两组NDI评分变化趋势基本相同。3.4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分比较3.4.1两组各访视点SF-36自身治疗前后比较试验组在第1,2,3,4次访视点SF-36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对照组在第1次访视点升高不明显,在第2,3,4次访视点SF-36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说明两组均明显缓解生活质量,但试验组能起效更快。3.4.2两组各访视点SF-36治疗前后差值比较第1次访视时点时,试验组比对照组SF-36评分升高快,在第2,3次访视时点试验组改善比对照组明显。第4次访视时点两组改善差别不明显,说明治疗结束后两组SF-36评分变化趋势基本相同。3.5颈部软组织张力测试3.5.1两组各访视点生物力学指标自身治疗前后比较试验组颈痛明显侧压痛点D0.5kg在每个访视点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对照组颈痛明显侧压痛点D0.5kg在每个访视点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说明两组均可以明显缓解软组织的张力,但试验组起效更快。试验组颈痛明显侧压痛点S在每个访视点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对照组颈痛明显侧压痛点S在第1访视点无明显变化,在第2,3,4访视点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说明两组均可以明显改善软组织的弹性,但试验组起效更快。3.5.2两组各访视点生物力学指标治疗前后差值比较第1次访视时点时,试验组比对照组D0.5kg升高快,在第2,3,4次访视时点试验组与对照组改善效果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变化趋势基本相同。第1次访视时点时,试验组比对照组S升高快,在第2,3,4次访视时点试验组与对照组改善效果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变化趋势基本相同。3.6颈肌表面肌电测试3.6.1两组各访视点颈肌表面肌电指标自身治疗前后比较试验组颈痛明显侧斜方肌的头颈组、胸锁乳突肌等长收缩过程中表面肌电指标MF值在第1个访视点治疗后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第2,3,4个访视点治疗后比治疗前均明显升高;对照组颈痛明显侧斜方肌的头颈组等长收缩过程中表面肌电指标MF值在第1,2个访视点治疗后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第3,4个访视点治疗后比治疗前均明显升高;说明两组均可以明显提高斜方肌的头颈组抗疲劳能力,但试验组起效快。3.6.2两组各访视点颈肌表面肌电指标治疗前后差值比较第1,2,3次访视时点时,颈痛明显侧斜方肌的头颈组、胸锁乳突肌等长收缩过程中表面肌电指标MF值试验组比对照组升高快,在第4次访视时点试验组与对照组改善效果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变化趋势基本相同。3.7颈肩部肌张力测试D0.5g值与VAS、NDI、SF-6评分之间的相关分析试验组颈痛明显侧压痛点D0.5kg差值和颈痛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简明健康状况SF-6评分差值正态性检验,P值分别为0.874、0.806、0.824,可认为近似服从正态分布。相关性分析D0.5kg差值与VAS、NDI、SF-6差值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800、0.734、0.723,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检验,T分别为24.44、16.34、14.09,P<0.001、P<0.001、P<0.001,显著性检验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随时间点的推移,肌电测试指标改善的变化趋势与症状、功能、生活质量改善的变化趋势一致,具有相关性。3.8颈肩部肌电测试MF值与VAS、NDI、SF-6评分的相关性分析试验组颈痛明显侧斜方肌的头颈组等长收缩测试MF差值和颈痛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简明健康状况SF-6评分差值正态性检验,P值分别为0.835、0.799、0.815,可认为近似服从正态分布。相关性分析MF差值与VAS、NDI、SF-6差值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811、0.752、0.736。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检验,T分别为15.82、17.17、12.29,P<0.001、P<0.001、P<0.001,显著性检验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随时间点的推移,肌电测试指标改善的变化趋势与症状、功能、生活质量改善的变化趋势一致,具有相关性。4后续功能锻炼的随访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后1.5个月的复发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3个月的复发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1软组织张力测试试验及颈肌表面肌电测试试验可能将正常人和颈型颈椎病患者区分开来,软组织张力测试测量及颈肌表面肌电测量用于颈型颈椎病患者的可靠性佳,软组织张力及表面肌电是描述颈型颈椎病患者颈肌性能的客观指标,再现了颈型颈椎病患者颈部软组织的物理性能与生物性能的变化特性。2骨伤手法+功能锻炼与枕颌带牵引+非甾体药物随机对照试验比较研究,将治疗过程中的症状、体征、功能变化与软组织张力仪和表面肌电图的指标变化进行相关性对比分析。颈型颈椎病患者中两种治疗方法均显示,软组织张力与表面肌电图的变化与症状、体征、功能变化具有相关性,说明“筋伤”的变化与颈型颈椎病患者症状之间具有相关性,“筋伤”是颈型颈椎病发病的重要因素,骨伤手法+功能锻炼比枕颌带牵引+非甾体药物能更快、更好、更久地改善颈型颈椎病患者的症状、体征、功能,客观地阐释了“以筋伤论治”的内涵与意义。3后续功能锻炼的随访观察比较经随访追踪观察,发现后续功能锻炼可以有效降低颈型颈椎病患者的复发率,说明功能锻炼对颈型颈椎病预防与康复具有临床指导意义。基于以上研究,在“以筋伤论治”的理论指导下,提出颈型颈椎病的治疗康复一体化方案。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7-13
英文摘要  13-22
英文缩略词表  22-23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23-42
  综述一 "筋伤"与颈椎病的关系  23-36
  综述二 SEMG技术对颈部肌肉活动的研究进展  36-42
前言  42-43
第二部分:软组织张力测试试验比较  43-50
  试验一 正常人软组织张力测试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  43-46
    1 仪器设备及分析软件  43
    2 测试对象  43
    3 测试部位与方法  43-44
    4 测试指标  44
    5 结果  44-45
    6 小结  45-46
  试验二 颈型颈椎病患者与正常人软组织张力指标的差异性研究  46-50
    1 仪器设备及分析软件  46
    2 测试对象  46-47
    3 测试体位及方法  47
    4 分析指标  47
    5 结果  47-48
    6 小结  48-50
第三部分:颈肌表面肌电测试试验比较  50-55
  试验三 正常人表面肌电测试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  50-53
    1 仪器设备及分析软件  50
    2 测试对象  50
    3 测试体位及方法  50-51
    4 分析指标  51
    5 结果  51-52
    6 小结  52-53
  试验四 颈型颈椎病患者与正常人颈肌表面肌电指标的差异性研究  53-55
    1 仪器设备及分析软件  53
    2 测试对象  53
    3 测试体位及方法  53
    4 分析指标  53
    5 结果  53-54
    6 小结  54-55
第四部分:颈型颈椎病的症状和软组织物理、生物参数试验对比试验  55-85
  1 研究对象  55-57
    1.1 病例来源  55
    1.2 试验病例  55
    1.3 试验分组  55-56
    1.4 一般资料分析  56-57
  2 研究方法  57-63
    2.1 治疗方法  57
    2.2 颈部推拿手法操作  57-58
    2.3 颈椎功能锻炼操  58-59
    2.4 枕颌布兜牵引治疗  59
    2.5 非甾体类抗炎药  59
    2.6 观察指标  59-60
    2.7 疗效评定标准  60-61
    2.8 观测时点及疗效、复发评定时点  61
    2.9 不良反应/事件的处理及安全性评价  61-62
    2.10 统计方法  62-63
  3 结果  63-84
    3.1 两组疗效比较  63
    3.2 两组颈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比较  63-65
    3.3 两组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比较  65-67
    3.4 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分比较  67-69
    3.5 颈部软组织张力测试  69-73
    3.6 颈肌表面肌电测试  73-76
    3.7 颈肩部肌张力测试值与VAS、NDI、SF-6评分之间的相关分析  76-81
    3.8 颈肩部肌电测试MF值与VAS、NDI、SF-6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81-84
    3.9 两组复发情况比较  84
    3.10 不良反应观察及安全性评价  84
  4 小结  84-85
第五部分 讨论  85-98
  1 颈型颈椎病人的软组织张力测试分析  85-86
  2 颈型颈椎病人的表面肌电图测试分析  86-89
  3 颈型颈椎病人临床相关性评估分析  89-98
    3.1 颈型颈椎病的祖国医学的认识  89-90
    3.2 颈型颈椎病的现代医学的认识  90-91
    3.3 以筋论治颈椎病治颈型颈椎病的理论依据  91-94
    3.4 枕颌带牵引+非甾休药物治疗颈椎病的理论依据  94
    3.5 以筋伤论治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94-96
    3.6 以筋伤论治颈型颈椎病的治疗康复一体化方案  96-98
结论  98-99
附件  99-110
  附件1 颈型颈椎病治疗康复一体化方案流程图  99-100
  附件2 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调查问卷  100-102
  附件3 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  102-105
  附件4 表面肌电图截图  105-108
  附件5 软组织张力仪  108-109
  附件6 试验照片  109-110
参考文献  110-117
学习期间参与的科研和发表的论文  117-118
致谢  118

相似论文

  1. AO锁骨钩钢板在肩锁关节脱位中的应用,R687.3
  2. 中医“动静平衡理念”指导下肘关节骨折术后康复功能锻炼的研究,R687.3
  3. 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和功能康复的临床研究,R687.3
  4. “动静平衡”原则在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后功能锻炼中的应用,R687.3
  5. 功能锻炼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疗效及腰椎稳定性的临床研究,R687.3
  6. “动静平衡”原则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功能锻炼中的应用,R687.3
  7.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32例临床观察,R274.9
  8. 针刺加牵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R681.55
  9. 锁定加压钢板治疗Pilon骨折的临床研究,R687.3
  10. 潜式减压术配合腰背肌功能锻炼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研究,R687.3
  11. Colles骨折中医治疗与康复规范的临床研究,R274.9
  12. 齐刺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研究,R246
  13. 养老穴针刺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R246
  14. 经筋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R274
  15. 针刺落零五穴配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观察,R274.9
  16. 系统性功能锻炼对人工全髋置换术后患者康复的研究,R687.4
  17. 两种术式配合早期功能锻炼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近期疗效比较,R687.3
  18. 推拿结合腰背肌功能锻炼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R681.5
  19. 指针疗法配合功能锻炼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早期康复的影响,R246
  20. 膝部骨性关节炎(K0A)康复锻炼功法研究,R274
  21. 腹针合林氏定位旋转斜扳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研究,R274.9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医骨伤科 > 现代医学骨伤科疾病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