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高速铁路科技创新的产学研一体化模式研究

作 者: 程庆辉
导 师: 何继善;王孟钧
学 校: 中南大学
专 业: 土木工程规划与管理
关键词: 高速铁路 科技创新 产学研一体化 合作实体 运行机制
分类号: F53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520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高速铁路是一项技术新、标准高、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建设专业齐全、系统配套、设施一流、合作开放的科技创新产学研一体化合作实体已经成为高速铁路建设的迫切需求。高速铁路科技创新合作实体的产学研一体化模式、运行机制以及合作绩效的评价事关合作实体本身的稳定和可持续性发展,值得重点关注和研究。本文采用文献检索法、问卷调查法、理论分析法、实证研究法等科学的分析方法,对高速铁路科技创新产学研一体化合作实体的管理模式、运行机制以及绩效评价等方面展开全面、系统、科学的研究,论文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成果主要为以下六个方面:第一,阐述了产学研合作的内涵,对美国、英国、日本和我国产学研合作的5个卓有成效的典型案例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国内外产学研合作的经验和启示。在此基础上,指出高速铁路科技创新的产学研合作可以遵循技术转让模式、政府未参与的共同开发模式、政府参与下的共同开发模式、政府未参与的合作实体模式与政府参与下的合作实体模式这5种模式,经过合作模式的博弈分析,提出在我国现实国情下高速铁路科技创新的产学研一体化模式(政府参与下的合作实体模式)是高速铁路科技创新产学研合作的理想模式,并且构建了我国高速铁路科技创新产学研一体化的三重螺旋模型。第二,高速铁路科技创新产学研一体化的合作风险包括伙伴选择风险、合作关系的风险、合作成果形成的风险、知识共享的风险和合作收益分配风险。论文阐述了其特点,提出了高速铁路科技创新产学研一体化合作风险的形成机理,进行了高速铁路科技创新产学研一体化合作风险分担的探讨,构建了风险分担指标体系,建立了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理论的高速铁路科技创新产学研一体化的合作风险分担模型,使用MATLAB编制了相关程序,并提出了合作风险的防范建议。第三,立足于高速铁路科技创新产学研一体化合作实体的运行,设计了激励机制、监督制约机制和知识产权保护等内容,为高速铁路科技创新产学研一体化合作实体的有序高效运行打下了制度基础。第四,分析了高速铁路科技创新产学研一体化合作的收益分配目标、原则、影响因素和分配模型的前提假设条件,提出了三种合作收益分配模型:基于修正Nash谈判模型的合作收益分配模型、基于Shapley值的合作收益分配模型和基于MCRS法的合作收益分配模型,分析了其利弊,然后引入了熵权的思想,提出了基于嫡权法的高速铁路科技创新产学研一体化的合作收益分配协商模型,阐述了高速铁路科技创新产学研一体化合作收益分配的主要实施思路,并提供了具体算例。第五,阐述了高速铁路科技创新产学研一体化合作绩效评价的含义、目的和原则,构建了高速铁路科技创新产学研一体化的合作绩效评价体系,设计了高速铁路科技创新产学研一体化合作绩效的评价指标,确定了高速铁路科技创新产学研一体化的合作绩效评价方法———基于白化函数的灰色聚类评估法,并提供了具体算例来详细说明高速铁路科技创新产学研一体化合作绩效评价的过程。第六,以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对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的立项依据、建设思路、建设方针和内容、机构设置与职责、管理制度与运行机制进行了详细论述,总结了建设进展与成效,并得出了相关启示。论文的研究成果丰富和完善了产学研合作创新理论,对我国高速铁路的科技创新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结论和指导意见,有利于提高我国高速铁路科技创新的效率与水平。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4
第一章 绪论  14-36
  1.1 研究背景  14-18
  1.2 研究意义  18-20
  1.3 产学研合作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20-29
  1.4 研究基础  29-31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31-32
  1.6 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32-36
第二章 国内外产学研合作模式分析与借鉴  36-54
  2.1 产学研合作的内涵  36-46
    2.1.1 产学研合作的概念  36
    2.1.2 产学研合作的系统结构  36-39
    2.1.3 产学研合作的主要功能  39-40
    2.1.4 产学研合作模式分类  40-46
  2.2 国内外产学研合作的典型案例分析  46-53
    2.2.1 国外产学研合作的典型案例分析  46-49
    2.2.2 国内产学研合作的典型案例分析  49-51
    2.2.3 国内外产学研合作的经验和启示  51-53
  2.3 本章小结  53-54
第三章 高速铁路科技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分析与选择  54-73
  3.1 高速铁路科技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的比选  54-61
    3.1.1 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博弈分析  54-59
    3.1.2 演化路径与模式选择  59-61
  3.2 高速铁路科技创新产学研一体化的三重螺旋模型  61-72
    3.2.1 产学研一体化模式的本质属性  61-62
    3.2.2 三重螺旋模型  62-66
    3.2.3 三重螺旋模型中各方的职能定位分析  66-72
  3.3 本章小结  72-73
第四章 高速铁路科技创新产学研一体化的合作风险分析  73-86
  4.1 高速铁路科技创新产学研一体化的合作风险分类与特点  73-74
    4.1.1 合作风险的分类  73-74
    4.1.2 合作风险的特点  74
  4.2 高速铁路科技创新产学研一体化合作风险的形成  74-77
    4.2.1 合作风险的系统动力学分析  74-75
    4.2.2 合作风险的形成机理  75-77
  4.3 高速铁路科技创新产学研一体化的合作风险分担  77-84
    4.3.1 影响合作风险分担的因素  77-78
    4.3.2 合作风险分担原则  78-80
    4.3.3 合作风险分担主体  80
    4.3.4 合作风险的分担指标体系  80-82
    4.3.5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理论的合作风险分担模型  82-83
    4.3.6 合作风险分担模型的MATLAB程序  83-84
  4.4 高速铁路科技创新产学研一体化的合作风险防范  84-85
  4.5 本章小结  85-86
第五章 高速铁路科技创新产学研一体化的激励、监督制约与知识产权保护  86-120
  5.1 高速铁路科技创新产学研一体化的激励机制  86-98
    5.1.1 激励与激励机制的含义  86-87
    5.1.2 当前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87-88
    5.1.3 产学研一体化的激励机制  88-98
  5.2 高速铁路科技创新产学研一体化的监督制约机制  98-107
    5.2.1 监督、制约与监督制约机制的含义  98-99
    5.2.2 产学研一体化的监督制约机制  99-107
  5.3 高速铁路科技创新产学研一体化的知识产权保护  107-119
    5.3.1 国家级高速铁路科技创新实体的类型  107-108
    5.3.2 产学研一体化的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的特点  108-109
    5.3.3 产学研一体化的知识产权保护  109-119
  5.4 本章小结  119-120
第六章 高速铁路科技创新产学研一体化的合作收益分配  120-144
  6.1 高速铁路科技创新产学研一体化合作收益分配概述  120-124
    6.1.1 合作收益分配的目标  120
    6.1.2 合作收益分配的原则  120-121
    6.1.3 合作收益分配的影响因素  121-123
    6.1.4 合作收益分配模型的前提条件  123-124
  6.2 高速铁路科技创新产学研一体化的合作收益分配模型  124-138
    6.2.1 基于修正Nash谈判模型的合作收益分配模型  124-131
    6.2.2 基于Shapley值的合作收益分配模型  131-133
    6.2.3 基于MCRS法的合作收益分配模型  133-134
    6.2.4 熵权的概念  134-136
    6.2.5 基于熵权法的合作收益分配协商模型  136-138
  6.3 高速铁路科技创新产学研一体化合作收益的分配方式  138-143
    6.3.1 合作收益分配的主要思路  138-139
    6.3.2 协商分配比例的确定及各参与方收益的分配  139-143
    6.3.3 算例  143
  6.4 本章小结  143-144
第七章 高速铁路科技创新产学研一体化的合作绩效评价  144-173
  7.1 高速铁路科技创新产学研一体化的合作绩效评价概述  144-145
    7.1.1 合作绩效评价的含义  144
    7.1.2 合作绩效评价的目的  144-145
    7.1.3 合作绩效评价原则  145
  7.2 高速铁路科技创新产学研一体化的合作绩效评价体系  145-146
    7.2.1 合作绩效评价框架  145
    7.2.2 合作绩效评价体系中的关键要素  145-146
  7.3 高速铁路科技创新产学研一体化合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46-161
    7.3.1 构建的依据  146-148
    7.3.2 构建的原则  148-149
    7.3.3 构建的程序  149-150
    7.3.4 合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50-155
    7.3.5 指标体系的内涵及考核标准  155-161
  7.4 高速铁路科技创新产学研一体化的合作绩效评价方法  161-165
    7.4.1 合作绩效评价方法选取的原则  161
    7.4.2 合作绩效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161-164
    7.4.3 合作绩效评价方法  164-165
  7.5 高速铁路科技创新产学研一体化合作绩效评价的算例  165-171
    7.5.1 合作绩效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  165-168
    7.5.2 合作绩效评价过程  168-171
  7.6 本章小结  171-173
第八章 高速铁路科技创新产学研一体化的实证分析  173-196
  8.1 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概况  173-179
    8.1.1 立项依据  173-177
    8.1.2 建设思路  177-179
  8.2 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的建设方针与内容  179-183
    8.2.1 建设目标与方针  179-180
    8.2.2 建设内容  180-183
  8.3 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的运行  183-189
    8.3.1 机构设置  183-184
    8.3.2 机构职责  184-185
    8.3.3 管理制度与运行机制  185-189
  8.4 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的建设进展与成效  189-194
  8.5 本章小结  194-196
第九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196-199
  9.1 研究结论  196-197
  9.2 展望  197-199
参考文献  199-211
附录  211-221
致谢  221-222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222-223

相似论文

  1. 当代广告舆论化现象研究,G206
  2. 高校科技创新环境评价研究,G644
  3. 山东省高校科研项目集成管理模式研究,G644
  4. 高速铁路PPP模式收益分配问题的研究,F283
  5. 校企合作创新网络的结构模式和运行机制研究,F273.1
  6.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实证研究,G644
  7. 煤炭企业节能运行机制评价研究,F206
  8. 我国军队律师职能研究,E266
  9. 苏州地区人民调解制度运作实证研究,D926
  10. 基于准则变迁的会计政府监管问题研究,F233
  11. 高速铁路电力系统优化设计方案研究,U223
  12. 国家实验室运行机制研究,G311
  13. 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人才激励的长效运行机制研究,F276.44
  14. 高速铁路及隧道无线覆盖解决方案,TN929.5
  15. 石家庄市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研究,F203
  16. 济南市中小学“阳光体育”运行机制分析,G633.96
  17. 常州市装备制造业发展研究,F426.4
  18. 高新技术孵化网络的生成与运行机制研究,F276.44
  19. 当代中国社会法制度建构的困境与出路,D920.0
  20. 基于联盟网络的科技创新平台运行绩效研究,F224
  21. 高速铁路正交异性整体钢桥面试验研究,U443.31

中图分类: > 经济 > 交通运输经济 > 铁路运输经济 > 中国铁路运输经济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