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基于流行病学调查的高碘摄入与甲状腺肿瘤的相关性研究

作 者: 刘磊
导 师: 高明
学 校: 天津医科大学
专 业: 肿瘤学
关键词:  摄入 流行病学 甲状腺 肿物 
分类号: R736.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88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本研究基于流行病学调查了解高摄入甲状腺肿瘤的患病是否产生影响,特别是高碘地区甲状腺的性别、年龄等患病特征。明确在高碘地区甲状腺肿瘤患病的相关因素特别是高碘摄入在其中的作用,并且研究在临床不同类型的甲状腺肿瘤患者中的碘摄入量的差异,为合理的碘摄入及甲状腺肿瘤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结合历史资料和预调查,将河北省沧州市南大港地区5个自然村作为本次流行病学调查的高碘地区。确定在当地居住10年以上、最近2周内未曾离开当地、15岁以前无射线接触史、20岁以上的当地居民,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属于问卷范围内的居民参加进一步的采样检查。采集当地饮用水和食盐标本进行水碘和盐碘测定。所有采样人群均作详细的甲状腺疾病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并采集清晨空腹尿标本;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检测尿碘;检查人群进行甲状腺超声检查。计算各种甲状腺疾病的患病率。同时选择了1个经济、卫生、环境与高碘地区相似的尿碘中位数正常的地区(适碘地区)作为对照。同时调查天津市肿瘤医院2009年8月至2010年2月甲状腺颈部肿瘤科收治的甲状腺癌患者200例,甲状腺良性肿瘤200例,所有患者采集空腹晨尿,测定尿中碘含量。同地区甲状腺正常人群200例同法检测尿碘用以对照。全部调查结果及实验室数据均输入数据库,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高碘及适碘地区甲状腺癌及良性肿物总现患率确定高碘地区应查人口2403人,实查人口1575人(男性808人,女性767人;平均年龄45.26±18.15岁);适碘地区应查人口2011人,实查人口1258人(男性640人,女性618人;平均年龄44.21±16.25岁),实查率分别为65.54%和62.56%。从调查的人口性别、年龄构成来看,两地区年龄构成均非常接近,具有可比性。高碘地区调查人群的尿碘中位数是439 ug/L,适碘地区调查人群的尿碘中位数是198ug/L,前者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碘地区尿碘浓度=500ug/L者占全部人群的41.5%,=1000ug/L者占全部人群的6.2%,而适碘地区尿碘浓度=500ug/L者占全部人群的5.1%,=1000ug/L者是0%。高碘地区查出452名甲状腺肿瘤患者,居民甲状腺肿瘤现患率是2869.84/万,适碘地区查出172名甲状腺肿瘤患者,现患率是1367.25/万。高碘地区甲状腺肿瘤现患率是适碘地区的2.10倍。高碘地区各个年龄组的现患率均高于适碘地区。高碘地区女性现患率约为适碘地区女性的2.06倍,高碘地区男性现患率约为适碘地区男性的2.19倍。2.高碘及适碘地区甲状腺癌及良性肿物分类构成甲状腺肿瘤可分成5类:直径<2cm单发良性肿物,直径≥2cm单发良性肿物,最大肿物直径<2cm多发良性肿物,最大肿物直径≥2cm多发良性肿物,甲状腺恶性肿物。高碘地区发现甲状腺癌均为乳头状癌。高碘地区和适碘地区良性甲状腺肿物分类构成基本相似,主要以最大肿物直径<2cm多发良性肿物最多(高碘地区73.09%;适碘地区79.28%)。高碘地区甲状腺肿大患者共计198人(12.57%),其中结节性状腺肿140人(甲状腺肿大伴有肿物),弥漫性甲状腺肿58人(甲状腺肿大未见肿物),而甲状腺体积正常伴有肿物312人。3.高碘地区甲状腺癌及良性肿物总现患率及不同肿物尿碘分析高碘地区调查人群的男性尿碘中位数是432 ug/L,女性尿碘中位数是445ug/L,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碘地区女性发现甲状腺肿瘤患者266名,现患率为3468.06/万,男性发现甲状腺肿瘤患者186名,现患率为2301.98/万,女性甲状腺肿瘤现患率是男性的1.50倍,各个年龄组甲状腺肿瘤现患率均显著高于男性。女性患者甲状腺肿瘤现患率在40岁年龄组达到高峰,随后缓慢下降,而男性患者甲状腺肿瘤的现患率随年龄呈缓慢上升。高碘地区调查人群的甲状腺良性肿物的尿碘中位数是433 ug/L,甲状腺癌尿碘中位数是443ug/L,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高碘地区甲状腺癌的现患率高碘地区发现甲状腺癌病人33名,现患率是209.52/万,适碘地区发现甲状腺癌病人2名,现患率为15.90/万。高碘地区甲状腺癌现患率是适碘地区的13.18倍。各个年龄组甲状腺癌现患率均显著高于适碘地区。高碘地区男性甲状腺癌现患率为160.89/万,为适碘地区的10.29倍;高碘地区女性甲状腺癌现患率260.76/万,为适碘地区的16.12倍;无论高碘地区还是适碘地区,女性甲状腺癌现患率均比男性高。高碘地区女性甲状腺癌现患率高峰在40岁年龄组,而男性甲状腺癌现患率随年龄曲线增长相对平缓。高碘地区甲状腺癌均为乳头状癌,其中多灶性甲状腺癌患者7人(21.21%),单灶性甲状腺癌患者26人(78.79%);最大肿物直径大于1cm患者6人(18.18%),最大肿物直径小于或等于1cm患者27人(81.82%)。5.高碘地区甲状腺癌及良性肿物总的患病的相关因素的调查高碘地区甲状腺肿瘤发生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性别(OR=1.797, 95%CI 0.915-3.530),年龄(OR=2.978,95%CI 0.608-14.592)、甲状腺疾病史(OR=2.336,95%CI 1.096-4.982)、吸烟史(OR=1.868,95%CI 0.373-9.364)、怀孕次数(OR=1.572,95%CI 0.668-3.695)、是否服用避孕药(OR=1.326,95%CI 0.682-2.575)、乳腺疾病(OR=1.580,95%CI 0.838-2.979)、BMI (OR=1.919, 95%CI 0.724-1.9610)、尿碘值(OR=1.386,95%CI 0.688-2.751)9个因素对肿物的形成有一定影响(P<0.05);而与人群的收入水平、轻、重体力工作、直系亲属中肿瘤病史、饮酒史、喝茶史等因素无明显相关(P>0.05)。6.具有相似的非碘摄入因素的甲状腺癌及良性肿物的尿碘分析本研究中甲状腺颈部肿瘤科收治的天津地区甲状腺癌患者均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男性50人,女性150人;平均年龄45.16±17.16岁);甲状腺良性肿瘤(男性50人,女性150人;平均年龄44.15±18.26岁),对照组(男性50人,女性150人;平均年龄46.26±17.36岁),三组间年龄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癌患者尿碘中位数(MUI)为519ug/L,良性肿瘤患者MUI是524ug/L,二者均处于碘过量状态,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无甲状腺疾病对照组的MUI为196ug/L,处于碘营养适宜状态,并且前二者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频数分布来看,甲状腺恶性肿瘤、良性肿瘤患者中的尿碘含量>1000g/L的样本分别为7.6%、14.8%,明显大于对照组。7.高碘地区碘摄入量相关调查高碘地区井水水碘含量中位数是448.22 ug/L,自来水是427.15 ug/L,调查人群饮用井水及自来水为主,约占60.68%。食用加碘精致盐人群占74.48%,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平均值为7.2±3.78克,其中每日食盐摄入量大于10克人群占全部调查人群的16.95%。高碘地区碘摄入与饮用水类型(OR=2.207,95%CI 0.956-5.096)、每日人均摄入食盐量(OR=1.743,95%CI 0.862-3.521)、目前食盐种类(OR=1.925,95%CI 0.989-3.747)、喜食咸菜(OR=2.092,95%CI 0.899-4.869)4个因素有关。结论1.高碘地区甲状腺癌及良性肿物总的现患率高于适碘地区,尤其是甲状腺癌,高碘地区男性、女性甲状腺癌的现患率及各年龄段甲状腺癌的现患率均高于适碘地区,并且临床甲状腺癌患者的尿碘值高于正常人群,说明高碘摄入与甲状腺癌及良性肿物的患病可能均存在相关性。2.高碘地区女性与男性甲状腺癌现患率比为1.62:1,该地区女性甲状腺癌现患率高峰在40岁年龄组。高碘对甲状腺肿瘤的患病存在时间累积效应。高碘地区甲状腺癌均为乳头状癌,并且以单灶微小癌为主。在高碘地区甲状腺癌的组织类型发生改变,PTC增加,FTC减少。3.高碘地区与适碘地区甲状腺良性肿物构成基本相似,均以最大肿物直径<2cm多发良性肿物为主,这部分患者可口服药物治疗或定期观察。而初步具有手术指症的直径≥2cm单发良性肿物和最大肿物直径≥2cm多发良性肿物所占比例较前者小。4.本次研究发现高碘地区,作为甲状腺肿瘤特别是甲状腺癌的高患病地区,其甲状腺肿瘤的患病除了与尿碘值有关外还与性别、年龄、甲状腺疾病史、吸烟史、怀孕次数、是否服用避孕药、乳腺疾病、BMI、尿碘值8个因素相关。故在该地区对于有相关因素的人群应密切注意甲状腺肿物的情况。5.本次调研显示该高碘地区饮用深井水及自来水为主,其水碘含量较高。食盐以精制加碘盐为主。高碘地区碘摄入量偏高可能主要是水源及碘盐造成,应适当改变水源并减少碘盐摄入,进而减少患甲状腺肿瘤的风险。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8
Abstract  8-13
缩略语/符号说明  13-15
前言  15-17
  研究现状、成果  15-16
  研究目的、方法  16-17
对象和方法  17-23
  1 对象、试剂、仪器  17-18
    1.1 研究对象  17-18
    1.2 实验试剂  18
    1.3 实验仪器及软体设备  18
  2 实验步骤  18-21
    2.1 问卷人群的确定及问卷方法  18-19
    2.2 采样人群的确定及采样方法  19
    2.3 采样的检测方法  19-21
  3 数据归纳及分析  21
  4 统计学分析  21-23
结果  23-40
讨论  40-50
结论  50-51
参考文献  51-56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56-57
综述  57-67
  综述参考文献  65-67
致谢  67

相似论文

  1. 图像引导下的宫颈癌自适应调强放射治疗,R737.33
  2. Slug对P53-MDM2系统的调控作用,R730.2
  3. SPECT肺灌注显像指导食管癌放疗计划对肺功能保护价值的研究,R735.1
  4. 沙利度胺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R965
  5. 消癌平制剂及其绿原酸单体的药动学研究与质量控制,R285
  6. 氟虫酰胺的合成工艺研究,TQ453.2
  7. STAT3、MMP-2在肝细胞癌中的临床意义,R735.7
  8. 转attM基因彩色马蹄莲及AttM解酯酶抗体制备研究,S682.264
  9. 河南省樱桃谷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FNC抗DHBV体内试验研究,S858.32
  10. 脊尾白虾感染白斑综合症病毒在江苏的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控对策,S945
  11. 江苏地区白斑综合征分子流行病学调查,S945.1
  12. 治疗性沟通系统对大肠癌术前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干预效果研究,R473.73
  13. 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健康教育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淋巴水肿预防效果的研究,R473.73
  14. 乳腺癌保乳术后切线照射的相关研究,R737.9
  15. 宫颈癌患者外周血中CK 19 mRNA和MUC1 mRNA的检测意义,R737.33
  16. 联合检测血清TPS,CEA,CYFRA21-1,NSE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R734.2
  17. WWOX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胆管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R735.8
  18. 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诱导Eca-109食管癌细胞凋亡的初步研究,R735.1
  19. MMP-9及P63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739.8
  20. hnRNP A2/B1及p21WAF1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及意义,R734.2
  21. 芜湖地区猪“高热病”流行病学调查与防控,S858.28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肿瘤学 > 内分泌腺肿瘤 > 甲状腺肿瘤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