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基于SMA的仿生柔性鱼鳍三维运动机理与实验研究

作 者: 颜钦
导 师: 杨杰;张世武
学 校: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专 业: 精密仪器及机械
关键词: 仿生柔性鱼鳍 三维运动 形状记忆合金 SMA柔性驱动器 基本姿态 矩阵控制法
分类号: TB17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9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鱼类是地球上最早的脊椎动物,在大自然中经过了五亿多年的进化,在水环境中形成了高效、高机动、低干扰的游动特征。受到鱼类优越的推进性能的启发,仿鱼水下推进技术慢慢成为研究领域的热点课题,近十年来,特别是鱼鳍柔性、灵活的复杂运动在鱼类快速、高效、高机动的游动中起到的作用,引起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研究新型的仿生柔性鱼鳍,为未来的水下推进器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论文以锦鲤的胸鳍作为柔性鱼鳍研究的对象,围绕柔性胸鳍的三维运动实现机制,开展了胸鳍的仿生学实验研究、SMA柔性驱动器的水下驱动机理及仿生柔性胸鳍的机构设计研究、仿生柔性胸鳍的三维运动机理研究和仿生柔性胸鳍的水动力实验研究等工作。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对胸鳍进行仿生学实验研究,得到胸鳍的形态参数和鳍条的力学特性,同时分析了胸鳍肌肉活动的EMG特征,并通过运动学研究从胸鳍复杂的运动中提取出五种基本运动姿态,发现了胸鳍运动的时间非对称性。通过对胸鳍的形态学研究,得出了胸鳍的外形参数和组成结构,分析了胸鳍鳍条的弹性模量和抗弯刚度的分布情况。分析了锦鲤胸鳍的骨骼结构和鳍条肌肉活动产生的EMG信号特征,得出了胸鳍运动拍打的规律,对仿生鳍条的设计给予了启发,也为仿生柔性胸鳍的研制提供了参考和依据。通过实验观测并采用高速摄影技术记录胸鳍的运动姿态,综合分析了胸鳍在活鱼进行直线巡游、转弯、上浮、下沉、后退等动作时基本特征,通过大量的图像处理,从胸鳍复杂的三维运动中提取出了胸鳍运动的五种基本姿态,分别为:自由、扩展、弯曲、卷曲和波动。(2)基于SMA优越的性能提出SMA水下柔性驱动器的实现机理,并设计出了仿生柔性胸鳍样机,并剖析了仿生柔性胸鳍的五种基本运动姿态的具体实现。对SMA准静态热/力耦合特性及其本构模型进行了研究,并重点研究了SMA丝在恒应力下的热/力耦合特性。基于SMA输出力大、变形大、功重比(能量密度)高、低电压驱动和寿命长的特性,提出了新型的SMA水下驱动器的实现机理并设计了两个实现方法:丝状SMA柔性驱动器和片状SMA柔性驱动器,丝状SMA柔性驱动器采用SMA丝“拉-拉”偏转的驱动方式来实现,具有结构简单、驱动电流小(1A左右)、响应速度快(仿真中最快温度响应频率为6-10Hz)的特点,片状SMA柔性驱动器采用“弯-弯”偏转的方式来实现,具有结构刚度较大、输出力大的特点。将两种SMA柔性驱动器的优点结合,设计出了仿生柔性胸鳍样机,并剖析了仿生柔性胸鳍的五种基本姿态的具体实现。(3)对SMA柔性鳍条进行了运动学建模和分析,同时对仿生柔性胸鳍的三维运动机理进行了研究,并设计和研制出了仿生胸鳍的控制系统。对SMA柔性鳍条的二维运动进行了运动学建模,并对其的三种驱动方式分别进行了探讨,得到了SMA柔性鳍条运动的空间描述方程;基于SMA柔性驱动器的特点,针对仿生柔性胸鳍的姿态控制提出了矩阵控制法,阐述了仿生柔性胸鳍的三维运动机理;对仿生柔性胸鳍的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研究,分别设计出了仿生柔性胸鳍的硬件控制系统和软件控制系统,为仿生柔性胸鳍的运动控制实现和性能测试实验研究提供了基础和研究平台。(4)采用实验测量的方法对SMA柔性驱动器的运动性能和仿生柔性胸鳍的水动力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各个运动参数对水动力的影响规律。研究了加热电流、摆动频率对丝状SMA柔性驱动器的运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MA柔性驱动器的最大摆动角度随着加热电流增大而线性增大,随着摆动频率的增大而减小。在所考察的几种丝径的SMA柔性驱动器中,丝径为0.15mm的性能最为突出,最大摆动角度达到89.7。,最大摆动频率达到5Hz,与数值计算分析的结果几乎一致;对仿生柔性胸鳍的基本姿态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得到,仿生柔性胸鳍在扩展运动中扩张度随加热电流近似成线性增加的关系,最大扩张度为1.45;在仿生柔性胸鳍平躺着进行弯曲和波动运动的水动力测量实验时发现,弯曲运动中产生的侧向力和偏航力矩较大,波动运动中产生的升力和翻滚力矩较大,力的量级大小都在0.08N-0.12N之间,力矩的量级大小在0.01Nm-0.05Nm之间。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对仿生柔性胸鳍在不同的击水摆幅、拍动频率、击水俯仰角、摆动非对称系数和“模拟鱼体”移动速度情况下产生的水动力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仿生柔性胸鳍的推进力受摆角幅值、击水俯仰角和“模拟鱼体”的移动速度的影响较大,升力受击水俯仰角的影响较大,随着击水俯仰角的增大而线性减小,摆动非对称系数对侧向力的影响较大,当摆动非对称系数增大时,侧向力随之增大,偏航力矩受击水俯仰角和“模拟鱼体”的移动速度影响较大,而摆动频率、“模拟鱼体”的移动速度和非对称系数对翻滚力矩的影响较大,俯仰力矩主要受非对称系数的影响较大,产生的各个方向的力和力矩的量级大小分别在0.5N左右和0.1Nm左右,同时,采用极差分析法得出了获取目标水动力时的最佳运动参数组合。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13
图目录  13-17
表目录  17-18
第1章 绪论  18-40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8-19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9-35
    1.2.1 鱼类推进理论研究现状  21-23
    1.2.2 鱼类仿生学实验研究现状  23-25
    1.2.3 仿鱼水下推进器数值计算研究现状  25-27
    1.2.4 仿鱼水下推进器研究现状  27-35
  1.3 仿生柔性鱼鳍研究的启示  35-37
    1.3.1 仿生鱼鳍的柔性运动  35-36
    1.3.2 仿生鱼鳍的三维复杂运动  36
    1.3.3 采用SMA作为仿生鱼鳍的驱动器  36-37
  1.4 论文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  37-40
    1.4.1 论文研究内容  37
    1.4.2 论文组织结构  37-40
第2章 胸鳍的仿生学实验研究  40-58
  2.1 引言  40
  2.2 胸鳍的形态学研究  40-45
    2.2.1 仿生对象  40-41
    2.2.2 形态学观测系统与方法  41-42
    2.2.3 形态学研究结论  42-45
  2.3 胸鳍的生理学研究  45-47
    2.3.1 胸鳍的骨骼结构  45-46
    2.3.2 胸鳍运动的肌肉活动特征  46-47
  2.4 胸鳍的运动学研究  47-57
    2.4.1 运动学观测实验系统与方法  47-49
    2.4.2 胸鳍运动姿态的研究  49-57
  2.5 本章小结  57-58
第3章 SMA柔性驱动器与仿生柔性胸鳍的设计分析研究  58-96
  3.1 引言  58-59
  3.2 SMA智能材料的性能研究  59-73
    3.2.1 SMA的形状记忆效应的宏(微)观表象  59-61
    3.2.2 SMA一维静态本构模型  61-68
    3.2.3 SMA准静态热/力耦合特性  68-73
  3.3 SMA柔性驱动器的运动机理与分析  73-89
    3.3.1 SMA柔性驱动器的运动机理  73-81
    3.3.2 SMA柔性驱动器水下驱动的热力学分析  81-89
  3.4 仿生柔性胸鳍的机构设计  89-94
    3.4.1 仿生柔性胸鳍鳍条的结构设计  89-90
    3.4.2 仿生柔性胸鳍鳍根的结构设计  90-91
    3.4.3 仿生柔性胸鳍的设计与实现  91-94
  3.5 本章小结  94-96
第4章 仿生柔性胸鳍的三维运动机理研究  96-122
  4.1 引言  96
  4.2 SMA柔性鳍条的运动学建模与分析  96-104
    4.2.1 参考坐标系的定义  96-97
    4.2.2 SMA柔性鳍条的运动学建模与分析  97-104
  4.3 仿生柔性胸鳍的三维运动姿态的控制与实现  104-112
    4.3.1 仿生柔性胸鳍矩阵控制法的提出  104-106
    4.3.2 仿生柔性胸鳍五种基本姿态的控制实现  106-112
  4.4 仿生柔性胸鳍控制系统的设计  112-121
    4.4.1 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113-117
    4.4.2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117-121
  4.5 本章小结  121-122
第5章 仿生柔性胸鳍的水动力实验研究  122-152
  5.1 引言  122
  5.2 实验测试系统  122-125
    5.2.1 实验测试系统的介绍  122-124
    5.2.2 测量系统坐标的选定  124-125
  5.3 SMA柔性驱动器的性能测试研究  125-133
    5.3.1 丝状SMA柔性驱动器的性能测试  125-131
    5.3.2 片状SMA柔性驱动器的性能测试  131-133
  5.4 仿生柔性胸鳍水动力实验研究  133-150
    5.4.1 仿生柔性胸鳍基本姿态的水动力实验研究  133-139
    5.4.2 仿生柔性胸鳍水动力测量的正交试验法  139-150
  5.5 本章小结  150-152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152-156
  6.1 全文总结  152-154
    6.1.1 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  152-153
    6.1.2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153-154
  6.2 研究展望  154-156
参考文献  156-172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  172-174
致谢  174-175

相似论文

  1. 具有形状记忆合金(SMA)纤维驱动的复合材料箱型薄壁梁的非线性变形,TB33
  2. NiTi形状记忆合金表面激光反应合成制备多孔涂层的研究,TG178
  3. CuAlMn合金及其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阻尼性能研究,TB33
  4. 大型风力机形状记忆合金复合材料叶片的结构动力学分析,TK83
  5. 一种新型滚球隔震支座的设计与研究,TU352.12
  6. 一种新型SMA阻尼器在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中的研究和应用,TU352.11
  7. 智能半主动悬架系统的随机非线性动力学研究,U463.33
  8. 基于Java3D的连杆机构创新设计虚拟实验平台的研究与实现,TH112.1
  9. 应用SMA拉索的高层钢结构振动控制研究,TB123
  10. 正常人与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的三维运动学和表面肌电分析,R741
  11. 胸腰段后凸畸形对腰椎稳定性影响的生物力学实验与临床研究,R687.3
  12. 形状记忆合金复合薄板的非线性动力学研究,TG139.6
  13. Ti_(44)Ni_(47)Nb_9形状记忆合金管材组织、相变与织构的研究,TG139.6
  14. 生物医用TiNi形状记忆合金的制备及性能研究,TG139.6
  15. 一种新式SMA阻尼器在高层建筑风振控制中的应用研究,TU973.31
  16. 基于SMA驱动的仿生多腔吸盘及爬壁机构的研究,TH112
  17. 微创介入导管远端主动导向技术研究,R541
  18. 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推铅球技术下肢速度特征的分析,G824.1
  19. 我国优秀男子铅球运动员前俯差与出手差三维运动学研究,G824.1
  20. 我国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起跳阶段摆蹬技术的三维运动学分析,G823.1
  21. 高效承压智能堵漏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TB33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一般工业技术 > 工程基础科学 > 工程仿生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