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基于资源利用效率的中国钢铁企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及融资评价研究

作 者: 于宏民
导 师: 王青
学 校: 东北大学
专 业: 资源信息与决策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生态效率 上市融资 评价指标 ANP方法 生态足迹 MIPS方法
分类号: F426.31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79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未来人类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对于工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是目前理论及学术研究的前沿及重点课题。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我国工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和汽车、房地产、装备制造业等主导产业的高速发展,全社会对钢铁产品的需求将在相当长时间内保持在较高水平上,然而钢铁企业又是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在钢铁工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绝不能走以大量消耗资源和严重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传统工业化道路。对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在此同时,金融市场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促进资本资源的合理分配,即通过对资金流向的引导对资源配置发挥导向性作用。金融市场特别是直接融资市场由于存在强大的评价、选择和监督机制,因而会促使资金流向高效益部门,表现出资源优化配置的功能。在本文的研究中,创造性地将钢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评价及生态效率问题与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问题有机联合起来,不仅有助于促进钢铁企业本身资源及能源效率的提高,实现可持续发展,更有利于金融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进一步完善与科学,对于金融市场本身的发展也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详细论述了可持续发展问题时代背景及发展趋势,探讨了工业企业特别是钢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及面临的主要问题。指出工业生态学这一新兴学科是促进工业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具,并对工业生态学的理论框架进行了剖析。另外,分析了政府在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中的职能和作用。第二,对现行企业上市融资准入条件及评价方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指出在现行的核准制下,建立起一套反映企业资源与能源使用效率的融资指标评价指标体系是十分必要的。第三,详尽分析了钢铁行业的物质代谢及生产工艺流程。分别选择直接生态效率、基于MIPS的资源效率及基于生态足迹的环境效率等三种方法对我国钢铁行业的资源、能源和环境状况进行了比较研究,得出了一系列重要结论:我国钢铁行业的资源效率、能源效率及环境效率都在不断提高中,其中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及环境效率提高最快;我国钢铁行业的非生物资源、水资源及空气资源的MIT值都明显呈下降趋势,但由于近年来产能迅速扩大,造成MI值大幅度上升,对环境的总体冲击在不断加大。能源用地在钢铁行业生态占用中处于绝对地位,对自然环境有着巨大的冲击,降低能耗是减轻钢铁企业生态足迹的限制性环节。第四,在对钢铁企业可持续发展构成要素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建立起一套基于生态效率的钢铁企业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该指标评价体系涉及钢铁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资源利用能力、经营能力及环境保护能力等四个方面,共包括32项指标。利用ANP方法计算出评价体系各指标的权重。结果显示,经营能力对钢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贡献度最大,其它方面贡献度由大至小依次为环保能力、创新能力及资源利用能力。若将该体系用于钢铁企业上市融资评价方面,将改变现行企业上市融资标准缺乏对生态效率考察的现状,有助于促进已上市钢铁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整体提高。第五,利用所建立的钢铁企业上市融资评价体系,分别从给定基准值及经营效率的角度对我国钢铁行业上市公司融资评估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如果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及资源利用能力较低,即使经营能力很强,也将不符合上市条件;同时,如果以本文所建立的经营能力可持续发展指标考察已上市的钢铁企业,在上市时有相当一部分将不符合上市条件。实证研究结果充分证明了本文所建立的上市融资评价体系是对目前企业上市融资审核体系的有益补充。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14
第一章 绪论  14-43
  1.1 可持续发展问题提出的历史背景  14-17
  1.2 工业企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角色  17-21
    1.2.1 传统工业企业生产模式  17-19
    1.2.2 传统工业问题的根源——经济人假设  19-20
    1.2.3 工业化发展提出的新挑战  20-21
  1.3 工业企业可持续发展  21-27
    1.3.1 工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21-22
    1.3.2 工业企业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  22-24
    1.3.3 我国钢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  24-27
      1.3.3.1 资源利用方面的问题  25-26
      1.3.3.2 环境保护方面的问题  26-27
  1.4 工业生态学与生态效率  27-36
    1.4.1 工业生态学的缘起  28-29
    1.4.2 工业生态学的研究体系  29-34
      1.4.2.1 原料与能量流动(工业代谢)  29-30
      1.4.2.2 物质减量化  30
      1.4.2.3 技术变革和环境  30-31
      1.4.2.4 生命周期评价  31
      1.4.2.5 为环境设计(DFE)  31-32
      1.4.2.6 延伸生产者的责任  32
      1.4.2.7 生态工业园(工业共生系统)  32-33
      1.4.2.8 产品导向的环境政策  33-34
      1.4.2.9 生态效率  34
    1.4.3 我国工业生态学研究现状  34-36
      1.4.3.1 以物质和能量为核心的工业生态系统理论研究  35
      1.4.3.2 以生态工业园为中心的生态工业建设实践  35-36
  1.5 政府在可持续发展中的职能和作用  36-40
    1.5.1 政府采用经济手段保护环境的必要性  36-37
    1.5.2 政府经济政策的作用  37
    1.5.3 世界各国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  37-40
    1.5.4 政府促进工业企业提高生态效率的策略  40
  1.6 本文的研究思路、意义及框架安排  40-43
    1.6.1 研究思路  40-41
    1.6.2 研究意义  41
    1.6.3 内容及框架安排  41-43
第二章 现行企业上市融资准入条件及评价方法  43-63
  2.1 企业融资方式的基本类型  43-46
    2.1.1 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  44
    2.1.2 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  44-45
    2.1.3 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  45-46
  2.2 国内外企业融资模式的比较  46-49
    2.2.1 英美企业以直接融资为主的融资模式  46-47
    2.2.2 日本等东亚企业以银行贷款为主的融资模式  47
    2.2.3 德国企业通过银行的全面外部融资模式  47-48
    2.2.4 国内企业重视股权融资的融资发展方向  48-49
  2.3 企业发行上市进行融资的目的、基本条件及一般程序  49-52
    2.3.1 企业发行股票的目的  49-50
    2.3.2 企业发行上市的基本条件  50
    2.3.3 企业上市的一般程序  50-51
    2.3.4 企业上市审核的内容  51-52
  2.4 企业发行证券进行融资的关键制度比较  52-55
    2.4.1 以承销方式为主的证券发行方式  53
    2.4.2 法定资本制与授权资本制的不同要求  53-54
    2.4.3 公开发行与非公开发行的融资方式选择  54-55
  2.5 证券发行信息披露制度的比较  55-58
    2.5.1 美国关于信息披露制度的要求  55-56
    2.5.2 英国证券发行信息披露的有关规定  56
    2.5.3 日本及法国关于证券发行信息披露的要求  56-57
    2.5.4 我国证券发行信息披露制度  57-58
  2.6 证券发行审核制度的比较  58-61
    2.6.1 国际上通行的注册制及核准制比较  58-59
    2.6.2 我国历史上采用的行政审批制度  59-60
    2.6.3 我国核准制实行初期的"通道制"基本情况  60
    2.6.4 国内现行的保荐制度  60-61
  2.7 企业上市融资评价体系改革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61-63
第三章 工业企业的物质代谢  63-78
  3.1 工业代谢及工业生态系统  63-65
    3.1.1 工业代谢的概念及内涵  63-65
    3.1.2 一般工业企业的物质代谢过程  65
  3.2 钢铁企业的物质代谢过程  65-70
    3.2.1 钢铁联合企业流程  66-67
    3.2.2 电炉钢厂(小钢厂)流程  67-68
    3.2.3 未来钢铁企业物质代谢的功能定位  68-70
  3.3 钢铁企业生产的物质代谢及主要工艺指标  70-78
    3.3.1 高炉冶炼生产的物质代谢及主要工艺指标  70-73
      3.3.1.1 高炉冶炼物质投入  70-71
      3.3.1.2 高炉炼铁的主要产出  71-72
      3.3.1.3 高炉冶炼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72-73
    3.3.2 转炉冶炼生产的物质代谢及主要工艺指标  73-75
      3.3.2.1 转炉冶炼主要物质投入  73-74
      3.3.2.2 转炉炼钢主要产出  74
      3.3.2.3 转炉炼钢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74-75
    3.3.3 电炉冶炼生产的物质代谢及主要工艺指标  75-76
      3.3.3.1 电炉冶炼主要物质投入  75
      3.3.3.2 电炉冶炼主要产出  75-76
      3.3.3.3 电炉冶炼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76
    3.3.4 连铸生产工艺的物质代谢及主要工艺指标  76
    3.3.5 轧钢的物质代谢及主要工艺指标  76-78
第四章 我国钢铁企业生态效率研究  78-111
  4.1 生态效率的概念与内涵  78-81
  4.2 生态效率的度量方法与指标  81-88
    4.2.1 物质流分析研究方法(MFA)  81-83
    4.2.2 实物投入产出法(PIOT)  83-84
    4.2.3 生态足迹研究方法  84-85
    4.2.4 生命周期评价(LCA)  85-86
    4.2.5 单位服务的物质强度研究方法(MIPS)  86-88
  4.3 钢铁企业直接生态效率指标研究  88-92
    4.3.1 钢铁企业直接生态效率指标的定义  88-89
    4.3.2 我国钢铁企业直接生态效率  89-92
  4.4 基于MIPS的钢铁企业资源利用效率研究  92-99
    4.4.1 MIPS的计算方法  92-94
    4.4.2 钢铁企业MIT指标的计算  94-99
      4.4.2.1 定义考察目标  94
      4.4.2.2 确定物质投入系数  94-95
      4.4.2.3 物料消耗量数据  95-96
      4.4.2.4 计算结果及分析  96-99
  4.5 基于生态足迹的钢铁企业环境效率研究  99-111
    4.5.1 生态足迹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99-102
    4.5.2 生态足迹基本模型  102-103
    4.5.3 钢铁企业生态足迹模型  103-111
      4.5.3.1 钢铁行业生态足迹的概念  103-105
      4.5.3.2 钢铁行业生态足迹研究方法  105
      4.5.3.3 数据处理及计算  105-107
      4.5.3.4 钢铁行业生态占用分析  107-111
第五章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钢铁企业上市融资评价体系  111-128
  5.1 钢铁企业上市融资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  111-113
    5.1.1 一般性原则  111-112
    5.1.2 具体性原则  112-113
  5.2 钢铁企业上市融资评价体系的设计  113-117
    5.2.1 相关研究现状和本文的思路  113-114
    5.2.2 钢铁企业上市融资评价体系构成要素  114-115
    5.2.3 钢铁企业上市融资评价体系构建  115-117
    5.2.4 指标数据的规范化  117
  5.3 钢铁企业上市融资评价体系权重的确定  117-126
    5.3.1 权重确定方法的选择  117-118
    5.3.2 ANP的内容和计算方法  118-121
    5.3.3 指标评价体系网络层次分析  121-122
    5.3.4 指标权重的计算过程  122-126
  5.4 钢铁企业上市融资评价过程  126-128
    5.4.1 构建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信息库  126
    5.4.2 钢铁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过程  126-128
第六章 钢铁企业上市融资评价体系应用研究  128-138
  6.1 给定基准值下的上市融资评价体系应用  128-131
    6.1.1 基准指标的确定  128-129
    6.1.2 融资评价系统考核评分的计算过程  129-130
    6.1.3 实例计算  130-131
  6.2 上市公司经营能力评价  131-138
    6.2.1 我国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的基本情况  131-132
    6.2.2 上市钢铁企业经营能力数据分析与处理  132-135
    6.2.3 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经营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分析  135-138
      6.2.3.1 上市钢铁公司上市后最初三年可持续发展指标分析  135-136
      6.2.3.2 上市钢铁公司平均可持续发展指标分析  136-137
      6.2.3.3 钢铁行业历年可持续发展指标平均值分析  137-138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138-140
  7.1 本文主要结论  138-139
  7.2 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139-140
参考文献  140-149
致谢  149-150
攻读期间发表论文和参与科研情况  150

相似论文

  1. 云南民族旅游地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变迁研究,F592.7
  2. 高校绿色办公指标体系的设计与评价研究,G647
  3. 基于生态足迹的成吉思汗陵旅游区可持续发展研究,F592.7
  4. 市级旅游用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X820.3
  5. 基于能源消耗的建筑工程生态足迹评价,X826
  6. 高原湖泊湖区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及模式研究,X22
  7. 改进的主成分分析方法在学科建设中的应用,G642.4
  8. 基于遗传算法的模糊层次综合评判在高职教学评价中的应用,G712
  9.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修学生创编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G831.3
  10.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研究,G645.5
  11. 西部地区发展低碳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探讨,X24
  12. 公路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研究,X826
  13. 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方法综合应用研究,X826
  14. 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X826
  15. 哈尼族聚落乡土建筑“再生”之路研究,C95
  16. 县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TP319
  17. 高校本科教学团队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G647
  18. 江苏省作物生产生态足迹与消费生态足迹评价,F123
  19. 灌区干旱评价系统研究,S423
  20. 基于比较优势理论的江苏省种植模式优势度评价,S344
  21. 江苏蚕业可持续发展研究,F326.3

中图分类: > 经济 > 工业经济 > 中国工业经济 > 工业部门经济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