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IL-17和IL-23在湿疹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 者: 梁军亮
导 师: 陈宏
学 校: 天津医科大学
专 业: 皮肤病与性病学
关键词: 湿疹 白介素17 白介素23 Thl7细胞
分类号: R758.2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6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湿疹是一种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发病机制复杂,原因不明,极度瘙痒且易反复发作。以往认为在湿疹的发病中Th2占优势的Th1/Th2细胞亚群的失衡是其发病的一个主要机制,但此失衡理论并不能完全解释其发病机制。新近研究发现,机体存在一种新型的、以分泌IL-17为主要特征的细胞群,其在分化、生物学作用等方面不同于1型和2型T细胞,被命名为Th17细胞。IL-23也是近年新发现的细胞因子,与IL-12共同分享IL-12p40和IL-12Rβ1亚单位。研究发现,IL-23主要作用于记忆CD4+T细胞,诱导Th1型细胞的分化及IFN-γ产生,并发现其还可作用于记忆Th17细胞亚群诱导产生IL-17,对于Th17细胞的生存和活性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因此Th17细胞亚群和IL-17、IL-23的发现为人们重新认识免疫应答和调节机制提供了方向。本实验主要研究IL-17和IL-23在湿疹患者和正正常人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差异,初步探讨1L-17和IL-23在湿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参照赵辩主编的临床皮肤病学诊断标准和相关文献选取45例湿疹患者,男23例,女22例,年龄16—78岁,平均(35.68±10.58)岁。按照临床表现将患者进行分期,其中急性期患者15例,亚急性期15例,慢性期15例。以性别和年龄相匹配的30例健康体检者(男14例,女16例,年龄18—76岁,平均37.22±8.56岁)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IL-17和IL-23的表达水平,并收集整理湿疹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数据。结果:1.急性期和亚急性期湿疹患者血清中IL-17水平明显高于慢性期患者和正正常组(p<0.05),但IL-17水平在急性期和亚急性期、慢性期和正正常组间则无统计学差异。2.急性期和亚急性期湿疹患者血清中IL-23水平明显高于慢性期患者和正正常组(p<0.05),但IL-23水平在急性期和亚急性期、慢性期和正正常组间则无统计学差异。3.湿疹患者血清中1L-17与IL-23表达水平呈正直线相关(r=0.53,P<0.05)关系。4.湿疹患者血清中IL-17和IL-23水平与年龄、血沉、白蛋白、球蛋白、血肌酐、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之间无明显相关关系。结论:IL-17和IL-23在湿疹患者血清中表达水平增高,且急性期和亚急性期更为明显,具有统计学差异。提示IL-17和IL-23可能参与了湿疹疾病的病理过程,并且与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系。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6
Abstract  6-10
缩略语  10-11
前言  11-13
  研究现状、成果  11-12
  研究目的、方法  12-13
IL-17和IL-23在湿疹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3-33
  1 对象和方法  13-23
    1.1 对象选择  13-14
    1.2 实验方法  14
    1.3 实验过程  14-22
    1.4 其他实验室检查  22
    1.5 统计方法  22-23
  2 结果  23-28
    2.1 IL-17和IL-23的标准曲线  23-24
    2.2 湿疹患者和正常对照组血清中IL-17水平的变化  24-25
    2.3 湿疹患者和正常对照组血清中IL-23水平的变化  25-26
    2.4 其它实验室指标  26-27
    2.5 相关性分析  27-28
  3 讨论  28-33
    3.1 IL-17与湿疹  29-30
    3.2 IL-23与湿疹  30-31
    3.3 其他实验室数据及IL-17、IL-23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31-32
    3.4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及展望  32-33
结论  33-34
参考文献  34-38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38-39
综述 Th17细胞与变态反应性疾病的研究现状  39-56
  综述参考文献  47-56
致谢  56

相似论文

  1. 氦氖激光治疗炎症性皮损的疗效观察,R751
  2. 甲氨蝶呤柔性纳米脂质体凝胶的构建及其治疗湿疹的临床疗效观察,R94
  3. 复方白鲜皮汤治疗湿疹湿热证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其抗炎、止痒作用初探,R285
  4. 中药消风散外洗治疗慢性肛周湿疹的临床疗效观察,R275.9
  5. 湿疹喷雾剂的制备工艺及质量评价研究,TQ461
  6. KG软膏治疗急性湿疹的药效作用及部分机理研究,R758.23
  7. 110例手部湿疹斑贴试验临床分析,R758.2
  8. 白介素17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RANKL、OPGmRNA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R593.22
  9. 除湿饮治疗湿热型湿疹的临床观察及对皮损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影响,R275
  10. 湿热清联合黑豆方治疗亚急性手足湿疹的临床观察及作用机理初探,R275.9
  11. 除湿饮治疗亚急性湿疹(湿热内蕴型)的临床观察,R275.9
  12. 中医药治疗湿疹的系统评价,R275.9
  13. 凉血消风方治疗亚急性湿疹临床观察及对IL-8、MCP-1影响初探,R275
  14. 润肤汤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的临床观察,R275
  15. 除湿饮治疗湿热型湿疹的临床观察及对血清CD4~+/CD8~+的影响,R275
  16. 除湿饮治疗湿热型湿疹的临床研究及对治疗前后患者血清IL-4水平的影响,R275
  17. 健脾除湿法治疗亚急性湿疹的临床观察,R275
  18. 除湿饮治疗湿疹(湿热型)的临床观察及对血清sIL-2R的影响,R275
  19. 健脾养血汤治疗慢性湿疹(脾虚血燥型)临床研究,R275
  20. 鲜肤颗粒治疗湿疹湿热证的临床及实验研究,R275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 皮肤病学 > 变态反应性及中毒性皮肤病 > 湿疹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