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考虑服务水平的城市轨道交通换乘问题研究

作 者: 赵宇刚
导 师: 杨肇夏
学 校: 北京交通大学
专 业: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换乘组织 服务水平 列车运行时间分布 换乘时间 站台最高聚集人数
分类号: U239.5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413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组织是一个复杂系统,对换乘站的规划和运营的研究涉及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多个子系统。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学者已在与换乘规划和运营相关的线网规划、车站规划、换乘方式比选、列车运行组织、车站客流组织、行人流交通组织及换乘服务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大量成果。本文对城市轨道交通服务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探讨,从不同换乘方式、列车多交路运行方式和列车运行时间波动三方面,研究其对换乘站运营组织的影响。考察与换乘规划和运营相关的多个不同层面的多种元素,分析其对与换乘服务水平密切相关的乘客换乘时间和站台聚集人数等指标的具体影响,这些元素包括换乘站布置形式、列车交路形式、列车运行时间偏离、乘客整体流动规律和乘客个体行为特征。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包括:(1)分析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服务水平的内涵,对换乘服务水平的影响因素和指标进行研究。分析换乘站位置和换乘方式对服务水平的影响,提出换乘站位置的选择原则和各类换乘方式的适用性;提出在线网规划阶段应充分考虑到采用多交路的列车运行方式的可能性及其对换乘规划和运营组织的影响。(2)基于城市轨道交通实际运营中的乘客进站刷卡统计数据,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对应于不同长度时间片段的高峰小时进站乘客流量的不均衡性,并对不同时间片段长度的超高峰系数进行测算。总体上看,随着时间片段长度的缩短,各时间片段进站客流量的不均衡性呈增大趋势,超高峰系数也呈增大趋势。(3)基于城市轨道交通实际运营中的列车区间运行时间统计数据,采用数理统计和数学规划方法,对非晚点情况下的列车区间运行时间和列车到达间隔时间的分布进行研究。提出采用正态分布或对数正态分布近似描述列车区间运行时间的概率分布的方法,发现对数正态分布可以更好地反映列车在部分区间的运行时间分布呈偏态的特征。(4)采用图解法,分别对列车单一交路运行时的本站乘客候车时间、列车多交路运行时的本站乘客候车时间和不同换乘方式下的换乘乘客候车时间进行研究,分析乘客候车时间的影响因素,提出适用于各类情形的乘客平均候车时间的计算方法。(5)基于调查得到的换乘乘客步行速度数据,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换乘乘客步行速度的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发现换乘乘客在单一换乘设施处的步行速度近似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对乘客步行速度和走行时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提出乘客在单一换乘设施处的走行时间和全程走行时间均可用对数正态分布近似刻画。(6)采用图解法和概率论方法,对非同站台换乘方式下乘客换乘时间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提出换乘乘客走行时间服从对数正态分布的乘客平均换乘时间计算方法。进一步地,采用概率分析的方法,提出考虑列车到达时刻偏离的乘客平均换乘时间计算方法。(7)采用图解法,分别对列车单一交路运行和列车多交路运行时的本站乘客在站台的聚集人数进行研究,对不同换乘方式下的换乘乘客在站台的聚集人数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提出适用于各类情形的站台最高聚集人数计算方法。分析非晚点情况下的列车到达间隔时间偏离对站台聚集人数的影响,提出在列车到达间隔时间存在偏离的情况下对应于给定概率的站台最高聚集人数计算方法。

全文目录


致谢  5-6
中文摘要  6-8
ABSTRACT  8-11
目录  11-14
图形目录  14-16
表格目录  16-17
1 绪论  17-31
  1.1 选题意义  17-19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9-28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28-29
  1.4 论文结构  29-31
2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对服务水平的影响分析  31-61
  2.1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服务水平的内涵  31-36
    2.1.1 换乘服务水平概述  31-32
    2.1.2 换乘服务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32-34
    2.1.3 换乘服务水平指标分析  34-36
  2.2 换乘站位置分布对服务水平的影响  36-42
    2.2.1 换乘站位置选择原则  36-39
    2.2.2 线网形态对换乘的影响  39-42
  2.3 换乘方式对服务水平的影响  42-51
    2.3.1 换乘方式比较分析  42-49
    2.3.2 换乘方式的适用性分析  49-51
  2.4 列车多交路运行对换乘的影响  51-58
    2.4.1 常见的列车多交路运行方式  52-56
    2.4.2 列车多交路运行对换乘规划的影响  56-57
    2.4.3 列车多交路运行对换乘组织的影响  57-58
  2.5 本章小结  58-61
3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不均衡性研究  61-77
  3.1 进站乘客流量不均衡性  61-65
    3.1.1 实例数据分析  62-63
    3.1.2 超高峰系数测算  63-65
  3.2 列车区间运行时间分布  65-73
    3.2.1 实例数据分析  65-68
    3.2.2 正态分布拟合  68-70
    3.2.3 对数正态分布拟合  70-73
  3.3 列车到达间隔时间分布  73-74
  3.4 本章小结  74-77
4 城市轨道交通乘客换乘时间研究  77-105
  4.1 站台乘客候车时间分析  77-86
    4.1.1 列车单一交路运行的本站乘客候车时间  78-79
    4.1.2 列车多交路运行的本站乘客候车时间  79-82
    4.1.3 不同换乘方式下的换乘乘客候车时间  82-86
  4.2 换乘乘客站内走行时间分布分析  86-94
    4.2.1 换乘乘客步行速度数据采集  87-89
    4.2.2 换乘乘客步行速度分布分析  89-91
    4.2.3 换乘乘客步行速度影响因素分析  91-93
    4.2.4 换乘乘客步行速度与换乘走行时间的关系  93-94
  4.3 乘客换乘时间计算方法研究  94-102
    4.3.1 一般情况下的乘客换乘时间计算方法  94-97
    4.3.2 考虑列车运行时间波动的乘客换乘时间计算方法  97-98
    4.3.3 算例  98-102
  4.4 本章小结  102-105
5 城市轨道交通站台聚集人数研究  105-127
  5.1 一般情况下的站台聚集人数变化情况  105-109
  5.2 列车多交路运行条件下的站台聚集人数变化情况  109-118
    5.2.1 长短交路  109-113
    5.2.2 支线运行  113-118
  5.3 不同换乘方式下的站台聚集人数变化情况  118-121
    5.3.1 非同站台换乘  118-120
    5.3.2 同站台换乘  120-121
  5.4 考虑列车运行时间波动的站台最高聚集人数计算方法  121-124
    5.4.1 列车到达间隔时间偏离对站台最高聚集人数的影响  122
    5.4.2 算例  122-124
  5.5 本章小结  124-127
6 结论和建议  127-135
  6.1 主要研究结论  127-130
    6.1.1 换乘对服务水平的影响分析  127-128
    6.1.2 客流不均衡性研究  128
    6.1.3 乘客换乘时间研究  128-129
    6.1.4 站台聚集人数研究  129-130
  6.2 提高换乘服务水平的建议  130-131
  6.3 主要创新点  131-133
  6.4 研究展望  133-135
参考文献  135-143
作者简历  143-147
学位论文数据集  147

相似论文

  1.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再生电能利用技术研究,TM922.3
  2. 基于虚拟建设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模式研究,F572
  3.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客流预警及应对方法研究,U239.5
  4. 城市轨道交通枢纽导乘系统研究,U239.5
  5. 城市轨道交通服务价值研究,U239.5
  6. 基于SLA的云服务自适应提供框架的研究与实现,TP311.52
  7. 昆明~楚雄高速公路交通量预测与服务水平分析,U491
  8. 互通式立交交通适应性研究,U491
  9. 基于无线通信的信号控制系统设计,U284.48
  10. 区域城际铁路换乘问题的研究,U239.5
  11. 城市轨道交通企业人力资源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F572
  12. 地下铁道线路平、纵面设计相关技术研究,U231.1
  13. 列车视频监控系统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TP277
  14. 城市轨道交通对周边房地产价值的影响及其开发模式研究,F293.3;F224
  15. 带有可信性服务水平的模糊生产计划问题的研究,F273
  16.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管理研究,F572.88
  17. 沈阳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投融资问题研究,F299.24
  18. 构建立体物流绩效评价体系,F259.2
  19. 供应链环境下易逝品的补货策略模型与仿真研究,F274
  20. 城市轨道交通地面型超级电容储能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TM53
  21. 城市居住区外部交通影响分析研究,TU984.191

中图分类: > 交通运输 > 铁路运输 > 特种铁路 > 城市铁路、市郊铁路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