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环境伦理学的美德伦理学视角

作 者: 王希艳
导 师: 李建珊
学 校: 南开大学
专 业: 科技哲学
关键词: 环境美德 美德 美德伦理学 环境伦理学
分类号: B8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25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主要阐述了西方学者从美德伦理学角度对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的探索。对于环境保护问题,传统的美德伦理学为人们提供了另一种方法。20世纪80年代,美国查布尔希尔(Chapel Hill)北卡罗莱纳大学的哲学教授托马斯·希尔(Thomas Hill)较早地将美德伦理学方法引入环境伦理学中,系统地阐述了他的环境美德思想,提出了主要的环境美德德目“适度的谦逊”。“适度的谦逊”要求人们重视事物本身,无论它们是否有益于人类。希尔引发了环境美德理论化的运动。到90年代,美国拉斯维加斯南内华达社区学院(community college)哲学教授杰弗里·弗雷泽(Geoffrey B.Frasz)继承了托马斯·希尔的思想,明确指出环境美德伦理学(environmental virtue ethics)是环境伦理学的新方向。弗雷泽提出了另一种环境美德德目“仁慈”,系统阐述了仁慈的环境美德思想。仁慈也是一种人对自然的优秀品质,它使具有生物和非生物特征的扩大的、混合的共同体的繁荣成为可能。西方环境美德思想所关注的主要是“哪种人会破坏自然环境?”这与以功利主义和义务论为理论基础的环境伦理学所关注的核心内容不同。功利主义和义务论主要关注人类的行为,因此以它们为基础的环境伦理学所关注的也是人类的行为,即“为什么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在道德上是错误的?”但是,功利主义和义务论本身存在着理论缺陷,例如,功利主义存在着利益计算问题,义务论则会发生义务冲突,因此,以它们为理论基础的环境伦理学也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同样的问题。与以行为为中心的环境伦理学不同,西方环境美德思想所关注的是人类的品质而不是利益、义务或权利、内在价值问题,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它能够规避以行为为中心的环境伦理学的理论困境。除了在理论上具有一定的优越性,西方环境美德思想在实践中也能发挥重要的作用。例如,环境美德抵制现代社会中的消费主义。消费主义追求无限消费,不仅会危害人类,而且还会危害环境,增进人类的恶习。环境美德反对消费主义,因此具有环境美德够人会减少对环境的破坏。鉴于环境美德的实践作用,我们应该培养环境美德。获得环境美德需要五个条件:一,用法律杜绝恶习;二,有正确的苦乐观;三,效仿环境榜样;四,有恰当的自然观;五,进行环境教育。最后,本文阐述了西方环境美德思想对环境伦理学的重要作用以及对我国环境保护的启示意义。从美德的角度关爱自然是建立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关系的新尝试。

全文目录


内容摘要  5-7
Abstract  7-11
前言  11-20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5
  第二节 本文研究现状  15-17
  第三节 本文研究方法及可能的创新与难点  17-18
  第四节 论文思路及结构安排  18-20
第一章 西方美德 的学位论文">环境美德思想产生的缘起  20-66
  第一节 西方环境美德思想的理论基础:西方传统美德伦理学  20-32
    1.1.1 西方传统美德是什么  20-27
    1.1.2 西方传统美德伦理学是什么  27-32
  第二节 环境美德:传统美德向自然的延伸  32-46
    1.2.1 环境美德是什么  32-41
    1.2.2 环境美德伦理学是什么  41-46
  第三节 西方环境美德思想产生的背景:环境伦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46-54
    1.3.1 环境伦理学的产生  47-49
    1.3.2 环境伦理学的发展  49-54
  第四节 西方环境美德思想产生的起因  54-66
    1.4.1 对功利主义和义务论环境伦理学的批评  54-63
    1.4.2 美德伦理学复兴的影响  63-66
第二章 西方环境美德思想举隅  66-98
  第一节 托马斯·希尔的环境美德思想:适度的谦逊  66-79
    2.1.1 "适度的谦逊"的自然基础:正确理解自己在自然秩序中的位置  67-70
    2.1.2 对"适度的谦逊"的解释  70-71
    2.1.3 克服阻碍,拥有"适度的谦逊"  71-75
    2.1.4 希尔环境美德思想的缺陷及批评  75-79
  第二节 杰弗里·弗雷泽的环境美德思想:仁慈  79-93
    2.2.1 传统的仁慈美德:环境仁慈的理论基础  80-82
    2.2.2 对环境仁慈的解释  82-86
    2.2.3 环境仁慈的阻碍因素:环境恶习  86-90
    2.2.4 为何要培养环境仁慈  90-92
    2.2.5 对弗雷泽环境美德思想的批评及弗雷泽的回应  92-93
  第三节 小结:使人与自然和谐的环境美德  93-98
第三章 西方环境美德思想与以行为为中心的环境伦理学说的比较  98-128
  第一节 以行为为中心的环境伦理学说及其理论困境  98-113
    3.1.1 功利主义和义务论:以行为为中心的环境伦理学说的理论基础  98-101
    3.1.2 功利主义视角的环境伦理学说及其理论困境  101-104
    3.1.3 义务论视角的环境伦理学说及其理论困境  104-108
    3.1.4 以行为为中心的环境伦理学说共同面对的理论困境:内在价值之争  108-113
  第二节 对西方环境美德思想的考察  113-128
    3.2.1 对美德伦理学与功利主义和义务论的比较性考察  114-117
    3.2.2 对西方环境美德思想与以行为为中心的环境伦理学说的比较性考察  117-124
    3.2.3 小结:西方环境美德思想的优越性及其局限性  124-128
第四章 环境美德与环境保护:走向实践的环境美德  128-154
  第一节 实践考察:环境美德对消费主义的抵制  128-139
    4.1.1 消费主义的危害  129-137
    4.1.2 环境美德对消费主义的抵制  137-139
  第二节 环境美德的培养:怎样获得环境美德  139-154
    4.2.1 获得环境美德的条件之一:立法杜绝环境恶习  141-144
    4.2.2 获得环境美德的条件之二:培养对环境美德自身的热爱  144-146
    4.2.3 获得环境美德的条件之三:仿效环境榜样  146-147
    4.2.4 获得环境美德的条件之四:具有恰当的自然观  147-151
    4.2.5 获得环境美德的条件之五:通过环境教育获得  151-154
第五章 结语:环境美德——建立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关系的新尝试  154-164
  第一节 西方环境美德思想对于环境伦理学的重要意义  154-160
  第二节 西方环境美德思想对于我国环境保护的启示  160-164
参考文献  164-168
致谢  168-169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169

相似论文

  1. 两型社会建设的环境伦理学思考,B82-058
  2. 森林伦理初探,F316.2
  3. 在麦金太尔美德伦理视阈下的一种整合,B83-05
  4. 论西方励志书在实施品格教育中的作用--以《美德书》为例,B82
  5. 环境伦理学视域中的企业生态责任研究,F205
  6. 从跨文化交际角度分析中美文化价值观差异,G04
  7.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中的作用研究,G641
  8. 论程颢的仁学自然观,B222
  9. 论自然体环境权,D912.6
  10. 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G41
  11. 同情,美德与正义,F091.3
  12. “生命不该承受之重”——《活着》悲剧性新探,I207.42
  13. 霍布斯正义与美德思想研究,B82-06
  14. 永州市中小学传统美德教育思考,G631
  15. 山岳型旅游地绿色旅游开发研究,F592.7
  16. 美德与目的论:从麦金泰尔的目的论之路看,B83
  17. 《史记》人物美德研究,I206.2
  18. 中国传统家礼的家庭德育价值研究,B823.1
  19. 公益广告伦理价值研究,F713.8
  20. 古希腊人的智慧观初探,K125
  21. 为原则而辩,B82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伦理学(道德哲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