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多维视野中的当代西方世界主义研究
作 者: 陈秀娟
导 师: 徐艳玲
学 校: 山东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关键词: 世界主义 全球正义 世界主义民主 方法论的世界主义 世界公民社会
分类号: D09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281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采用多维视野的分析方法,梳理了西方学术界关于世界主义研究的理论成果,以此为基础,围绕“世界主义的复兴正在改变人们对正义、民主、国家等相关问题的分析视角,并推动了政治哲学、政治学、社会学及国际关系规范理论和国际法等传统理论的发展与转型”这一论题,展开了对世界主义与全球分配正义、世界主义与民主和世界主义与国家关系的讨论。论文由导论和七章内容构成,共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导论和第一、二章内容。导论首先对选题的来源作了简要解释并对论题的研究价值和意义进行了简要归纳,指出世界主义的当代复兴无论是在理论领域还是在社会实践领域均产生了深刻影响,值得我们加以关注。除此外,导论还详尽地梳理了当前国内外世界主义的研究现状,指出尽管国内的世界主义研究还没形成较大规模,但此项研究已经起步,而且会随着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加入和相关外文文献的译介、整理与研究而得到进一步扩展。第一章归纳了世界主义在当代复兴的时代背景、现实条件、历史基础与表征,指出全球化对整个世界的冲击和挑战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全球不平等问题的争论是世界主义复兴的两个现实条件,而哲学史上的世界主义思想的不断沿革则是其复兴的历史基础。第二章是对世界主义的一个概念性考察。这一章首先对世界主义的内涵和本质进行了多视角解读,指出尽管目前西方理论界对“什么是世界主义”还没有一个共识性结论,但由托马斯·博格所总结的世界主义的三个关键要素得到了大多数学者的认同,并成为后来学者们探讨相关问题时的基本参照。其次是分析了世界主义与不同的立场和观点相结合所形成的几种类型,包括道德世界主义、政治世界主义、文化世界主义和经济世界主义。最后对世界主义的理论基础,包括自由主义、个人主义和普世主义进行分析和评价。在本章最后指出我们应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客观地、辩证地看待世界主义及其理论基础,既要看到它们在学术研究上的理论价值,同时也不能完全消弭其在社会实践上的意识形态倾向。第二部分包括的第三章至第六章构成了论文的主体内容,也是论文的骨干和核心所在。这一部分以世界主义的基本主张作为主线,考察其在政治哲学、政治学、社会学和国际关系及国际法领域内的运用与研究。因为不可能穷尽所有的观点,因而,本文只选取了较为突出且为各个领域的理论家们所重点讨论的几个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这四个主要议题是:世界主义正义观、世界主义民主构想、世界主义社会学构想、世界公民社会构想。对这四个主要议题的批判性地探究是本文的研究价值与写作意义之所在,也可以说是本文的一个创新点。据笔者考察,从目前国内世界主义研究所取得的少量成果来看,还没有学者明确地采用这种多视角的分析方法对当代西方世界主义理论进行系统性地研究。本文将复杂的世界主义理论放置在多维视野当中,分析它的运用对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的深刻影响,从而达到对其整体性、全面性地认识和把握。本文的预期目标是填补国内学界在世界主义研究方面的空白,在一定程度上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的拓展与深化,发掘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新的学术生长点。第三章,“世界主义正义”观及其批判,主要是考察在政治哲学领域内世界主义如何被看作是一种立场或观点来分析全球正义的相关问题的。在这一部分中,论文基于对大量文本的解读来梳理世界主义正义观的提出、世界主义正义观的基本内容,分析它是如何看待全球分配正义问题,也考察了它所遭受到的质疑和批判及其回应,最后是本文对世界主义正义观的简要评述。第四章,“世界主义民主”构想及其批判,主要是分析政治学视野内世界主义理论的运用与研究,重点考察在政治学领域内世界主义是如何被看作一种规范或原则并被应用于分析世界新秩序的构建的。这一部分首先对由戴维·赫尔德提出的、为丹尼尔·阿吉布吉所推动的世界主义民主设想的提出背景、提出的过程、核心观点进行了系统性介绍,而后是对世界主义民主在当下遭受到的质疑与批评做了归纳,最后是本文对世界主义民主这一构想的发展趋势做了简短的评述。第五章,“世界主义社会学”构想及其批判,主要是考察在社会学领域内世界主义为什么被看作是一种分析的视角和方法论并运用于社会批判理论研究和学科发展的。在这一领域,乌尔里希·贝克是最早提出在全球化的纵深发展进程中社会学理论应从民族主义视角转向世界主义视角,并倡导用方法论的世界主义代替方法论的民族主义,再进一步提出了构建世界主义社会学的理论设想。同样,贝克的这些新观点也遭受到了质疑与批判,而贝克也及时做了回应。第六章,“世界公民社会”构想及其批判,本章着重分析了哈贝马斯的国际政治思想中的世界公民社会理论。哈贝马斯提出了民族国家将终结于“世界公民社会”的观点,将“世界公民社会”的历史意义推向了顶端。本文赞同这样一种看法,即哈贝马斯近些年对国际政治理论的研究所提出的民族国家消亡论和世界公民社会思想是在讨论一种理想的社会形态,但是即使抛开现实性不谈,仅从理论上分析,他的这种观点也是难以自圆其说的。本章通过以上探讨试图说明,世界主义虽然对民族国家及其主权观念构成了严峻的挑战,但是这种挑战仍然是有限度的。主权国家及其边界在某些方面可能在退缩,但在有些方面却正在加强。另外,本章也分析了国际关系规范理论两大传统,即世界主义与社群主义之间在国际社会主体问题上的争论。第三部分为第七章,是本文对当代西方世界主义研究的简要评价。这一部分采取的是前瞻性视角,将世界主义理论放置在全球化的动态进程中,探讨在当代复杂的时代特征下,世界主义所具有的意义和局限性以及世界主义能否实现、在多大程度上实现、实现的基础是什么等问题。这一部分的重点是从马克思主义立场和观点的角度对世界主义的未来走向及其面对的几个困局所做的归纳与评价。正如大多数人所认识的那样,世界主义目前还只能被理解为一种“乌托邦”,而乌托邦理论只是在形上层面或哲学层面探讨世界主义的可行性问题,并未从现实政治实践维度进行把握,原因是当前还没有客观条件促使世界主义走向实践领域。因而,本文认为,在当下,“走向实践”仍然只是世界主义的一个价值目标。这一部分最后指出,世界主义理想的实现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在目前它必须更加积极地推动全球秩序的重构和全球治理的形成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克服自身的局限性。
|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10-13 英文摘要 13-17 导论 17-38 一、问题的提出及选题的意义 17-19 二、国内外世界主义研究的学术梳理 19-31 (一) 西方世界主义研究现状 19-28 (二) 国内世界主义研究现状 28-31 三、研究理路与研究方法 31-38 (一) 研究理路 31-33 (二) 研究方法 33-38 第一章 世界主义的当代复兴 38-50 一、全球化的冲击与挑战 38-40 二、全球正义问题的论争与回应 40-43 三、当代西方世界主义复兴的历史基础 43-47 四、当代西方世界主义复兴的表征 47-50 第二章 世界主义:一个概念性省察 50-66 一、世界主义的内涵与本质 50-56 (一) 世界主义的定义 50-53 (二) 世界主义的本质 53-56 二、世界主义的类型 56-61 (一) 道德世界主义 56-58 (二) 政治世界主义 58-59 (三) 文化世界主义 59-60 (四) 经济世界主义 60-61 三、世界主义的理论基础 61-66 第三章 政治哲学视野:世界主义正义观及其批判 66-84 一、全球正义语境中的世界主义正义观的形成 66-70 二、世界主义正义观的内容构成 70-79 (一) 正义的主体 71-73 (二) 正义的范围 73-76 (三) 全球分配正义的道德基础 76-77 (四) 全球正义的实现路径 77-79 三、对世界主义正义观的批判及其回应 79-84 (一) 社群主义的批判及其回应 79-81 (二) 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的批判及其回应 81-84 第四章 政治学视野:世界主义民主构想及其批判 84-100 一、全球秩序的重构与世界主义民主构想的提出 84-87 (一) 全球化对传统民主理论的冲击 84-86 (二) 世界主义民主构想的提出 86-87 二、世界主义民主构想的内容构成 87-96 (一) 赫尔德对全球化的解读 88-89 (二) 赫尔德对世界主义的解读 89-90 (三) 世界主义民主的七个假设 90-91 (四) 世界主义民主的内容 91-94 (五) 世界主义社会民主设想 94-96 三、对世界主义民主构想的批判及其回应 96-100 (一) 现实主义的批判及其回应 96-97 (二) 社群主义和多元文化主义的批判及其回应 97-100 第五章 社会学视野:世界主义社会学构想及其批判 100-120 一、全球风险的应对与世界主义社会学构想的提出 100-107 (一) 世界风险的共同担当 101-103 (二) 全球化时代的相互依存 103-105 (三) 世界主义社会学构想的提出 105-107 二、世界主义社会学构想的内容构成 107-114 (一) 贝克对世界主义的解读 107-109 (二) 民族国家视角批判 109-111 (三) 方法论的世界主义 111-113 (四) 世界主义社会学 113-114 三、对世界主义社会学构想的批判及其回应 114-120 (一) 对世界主义社会学构想的质疑与批判 115-116 (二) 贝克的回应及其对世界主义社会学构想的辩护 116-120 第六章 国际关系规范理论与国际法视野:世界公民社会构想及其批判 120-144 一、全球化的冲击与世界公民社会构想的提出 120-135 (一) 世界主义与“超越民族国家”论 121-123 (二) 世界主义与“超越国家主权”论 123-127 (三) 国际社会的主体之争:国际关系规范理论视角 127-135 二、世界公民社会构想的内容构成 135-140 (一) 世界公民权利 136-137 (二) “宪法爱国主义”与“民主政治文化” 137-138 (三) 修订古典国际法 138-140 三、对世界公民社会构想的批判及其回应 140-144 (一) 对世界公民社会构想的质疑与批判 140-142 (二) 哈贝马斯的回应及其对世界公民社会构想的辩护 142-144 第七章 对当代西方世界主义的评价 144-152 一、世界主义的意义 144-146 二、世界主义的局限性 146-149 三、“走向实践”的世界主义 149-152 参考文献 152-163 致谢 163-165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 165-166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166
|
相似论文
- 互联网新政治与替代性民主,G206
- 康德世界主义思想研究,B516.31
- 全球正义理论的兴起及其对我国的启示,D61
- 海涅笔下的拿破仑形象,I516.074
- 勒克莱齐奥作品的生态美学观,I565
- 任璧莲创作初探,I712
- 走向世界主义,K712
- 民族国家与超越民族国家,D562
- 国家认同对消费者本土品牌态度的影响研究,F224
- 国家形象与消费者品牌态度评价的关系研究,F416.6;F426.6
- 梅文·弗罗斯特的国际规范理论研究,D80
- 巴哈伊信仰的和谐思想研究,B989.3
- 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I521
- The Capabilities Approach: Problems and Prospects,D0
- 媒体使用和上海青年学生的世界性倾向,D432.6
- 哈贝马斯国际人权观述评,D815.7
- 世界公民观点下的永久和平,D80
- 哈贝马斯主权终结思想评析,D095
- 一个世界主义化的美国人,I712
- 从《爱与死》看武者小路实笃的人道主义思想的变化,I313.074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政治理论 > 政治学史、政治思想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