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南海北部陆架区游泳动物群落结构变动研究

作 者: 刘维达
导 师: 林昭进
学 校: 上海海洋大学
专 业: 渔业资源
关键词: 南海北部 群落 结构 变动 经济种类
分类号: S931.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3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南海处于热带与亚热带,是西太平洋上的一片辽阔的海域,是中国的陆边海之一。南海北部大陆架海域包括北部湾海域和广东大陆沿海两个部分,这里密布岛屿,海岸线绵长,有多条河流的汇入,造就了这里游泳动物的丰富性。南海北部陆架区海域多数游泳动物具有性成熟早、产卵期长、繁殖力强、生长速度快、生命周期短及种群更新速度快等特点。本文设定的研究区域为南海北部大陆架(海南岛以东)200m水深范围水域以浅海域。随着近年来南海北部陆架区渔船数量的盲目扩大,增强捕捞的强度,游泳动物生存环境和海洋食物链遭到了破坏。并且过度的捕捞活动导致了南海北部陆架区渔业生物资源发生明显衰退,游泳动物物种组成发生明显演变,优质鱼类在渔获物组成中数量锐减,非经济渔业生物种类所占渔获物比例上升,导致渔获质量下降,使得渔业生产出现了恶性循环的局面。本研究为了研究南海北部陆架区游泳生物的变动规律,对1964-1965年南海北部大陆架底托网鱼类资源调查调查,1997-1999年南海专属经济区的大陆架渔业资源及其栖息地环境调查和2006-2007年南海近海渔业资源调查数据进行了整理、分析,对南海北部陆架区游泳动物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区域变化和年代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所得结果如下1.研究结果表明与上世纪60年代相比,南海北部鱼类种类组成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鱼类年代组成变化显示,与1964~1965年相比,1997~1999年和2006~2007年的鱼类共有种分别为283和268;鱼类年代更替率分别为63.99%和63.24,鱼类种类相似性分别为36.01%和36.76%;季节变化显示,与1997~1999年相比,2006~2007年鱼类共有种春夏秋冬四季分别为148、155、170、107,鱼类季节更替率分别为68.03 %、68.17 %、64.21%、69.43 %,种类相似性系数分别为31.97%、31.83 %、35.79 %、30.57%;与1997~1999年相比,2006~2007年南海北部30m以浅、30-60m、60-90m、90-120m、120-200m各区域鱼类种类组成均发生了很大的更替,种类更替率为61.57%至71.19%种类相似性仅为28.81%至38.43%。对鱼类年代组成、季节组成及空间组成的分析结果均表明南海北部陆架区鱼类种类组成发生了剧烈的变动。2、南海北部陆架区游泳动物数量时空变化受捕捞、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大幅度波动。渔获率年代变化较明显,1997~1999年全海域平均渔获率仅为28Kg/h,渔获率至2006~2007年渔获率有了较明显的回升至达到81kg/h、渔获率年内季节变化不明显但年代之间有较大的波动、渔获率区域变化也有较大波动从1964~1965年至1997~1999年的30年间,渔获率在每个水深区间都发生了衰减。从1997~1999年至2006~2007年的近10年间,经过实施伏季休渔、渔民转产转业等渔业资源保护措施,在各区域渔获率均已出现明显回升。在底拖网渔获物中,主要由鱼类、头足类和甲壳类三大类群组成。头足类甲壳类三大类群重量组成有一定的季节变动规律。鱼类的渔获率在秋季均为最低,头足类甲壳类的渔获率分别在夏季和秋季最高。头足类所占重量百分比夏季均为最高,甲壳类所占百分比例均为秋季最高。从南海北部海区不同年代调查结果来看,三大类群百分组成有较明显的变化头足类、甲壳类所占渔获物百分比上升明显。这是由于头足类的生命周期较短,资源更新快,在优质鱼类资源衰退以后,头足类成为渔业资源的更替品种。3.南海区于1999年开始实施伏季休渔制度,数据表明休渔效果比较明显。平均渔获率有了一定的回升但渔获质量却没有得到提高。从1997~1999年和2006~2007年数据对比的结果来看,2006~2007年的各区域内除30米以浅渔获质量高于1997~1999年外,其他各区域优质鱼类渔获百分比均低于1997~1999年水平。2006年~2007年游泳生物种类丰富度仅在60m水深以浅高于1997~1999年,在60m以深均低于1997~1999年水平。但游泳动物群落多样度指数、鱼类多样度指数均高于1997~1999年和1964~1965年,可以表明近年南海北部陆架区群落结构变动剧烈,非经济种类或下杂鱼的比重上升,渔获质量下降。4.研究结果还表明,捕捞对多数经济种类的栖息深度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数据显示,南海北部陆架区的常见经济鱼类如带鱼、二长棘鲷、条尾鲱鲤、金线鱼均发现向深水移动;摄食凶猛、全年产卵或有较长的产卵期的种类如花斑蛇鲻、多齿蛇鲻则有向浅水分布的趋势;而寿命较短、种群更新速度快、产卵期长的长尾大眼鲷、刺鲳等的水深分布相对稳定。本文对南海北部陆架区渔业生物资源的群落结构特点、数量变化和多样性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期对南海渔业资源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并为南海北部渔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养护提供理论依据。

全文目录


相似论文

  1. PBO/SWNT复合纤维的制备及结构与性能研究,TQ340.64
  2. 溶胶—凝胶AAO模板法制备ITO准一维纳米结构,TB383.1
  3. (ZrB2-ZrO2)/BN复合材料的反应热压烧结及其力学性能,TB332
  4. 水热法制备氧化物中空微球,TB383.4
  5. 混粉电火花成型机主机系统及工艺试验的研究,TG661
  6. 非晶合金的结构和玻璃形成能力研究,TG139.8
  7. 硬质合金与钢连接工艺及机理研究,TG454
  8. 钛酸锶钡铁电薄膜的制备及电热效应,TB383.2
  9. 永磁磁力耦合器结构与特性研究,TH139
  10. 常温低温组合密封结构的有限元分析与优化设计,TH136
  11. 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建筑创作的艺术化技术理念研究,TU-86
  12. 带填充墙框架结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TU323.5
  13. 复杂边界条件下多体结构的瞬态热分析,TK124
  14. 燃尽风对W型火焰炉炉内气固流动影响的试验研究,TK229
  15. 电动车用复合结构永磁同步电机系统的仿真研究,TM341
  16. 电动车用轴径向—轴向磁通复合结构永磁同步电机的研究,TM341
  17. 红安方言语法研究,H146
  18. 调整云南高等教育结构的策略研究,G649.2
  19. 多层卫星网络稳定性设计研究,TN927.23
  20. 音乐结构自动分析研究,TN912.3
  21. DMR集群系统高层协议的设计和研究,TN929.52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水产、渔业 > 水产资源 > 水产资源学 > 渔业资源生态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