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平台研究

作 者: 高常水
导 师: 许正中
学 校: 天津大学
专 业: 技术经济及管理
关键词: 产业创新平台 战略性新兴产业 核高基 多元开放平台 发展模式 动态效率评价
分类号: F224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39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新技术产业中具有战略意义和未来指向性的产业,构建有效的产业发展模式是我国当前经济社会运行中迫切需要解决的深层次课题。平台是创新资源系统集成和共享的网络化支撑体系,平台模式被认为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的有效模式。我国的产业创新平台(MOP)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尚缺乏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平台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本文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综合运用复杂系统分析法、投入产出等研究方法对产业创新平台的构成、结构、运行机理、发展模式、动力机制与评价体系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研究结果对于我国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平台(MOP)进行了以下研究:第一,构建产业创新平台系统框架。提出产业创新平台是创新资源系统集成和共享的网络化支撑体系,是技术创新生态链上各环节信息和资源耦合、流动的纽带,是官产学研金创各方围绕产业战略性关键技术的突破开展长期战略合作的载体。主要由公共决策模块、支撑平台模块、创新要素模块、产业环境模块四个模块构成。本文对产业创新平台进化过程和创新复杂性进行了分析;并对产业创新平台创新体系进行研究;详细阐述了产业创新平台中创新主体相互作用、创新主体与环境适应过程、产业创新平台(MOP)涌现与进化的运行机理;分析和研究了产业创新平台运行优化模型。第二,根据动力机制的不同,提出产业创新平台发展模式主要有:创意衍生、技术创新和技能扩散三种模式。并在复杂系统理论研究理论基础上,探讨了创意衍生模式的动力机制;在动态博弈理论基础上,探讨了技术创新模式的动力机制;从动力学角度,建立技能人才人力资本组织化技能扩散动力学模型。并且利用Malmquist指数和DEA方法对产业创新平台进行了动态和静态评价。第三,运用产业创新平台的理论成果,以核高基产业创新平台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依据产业创新平台的运行机理,进行了核高基产业创新平台的创新产出的规划、创新主体框架的设计、平台内容的建设,提出了以“面向产业,服务企业,支撑创新”为宗旨的核高基产业创新平台战略目标,并给出核高基产业创新平台发展的政策建议,较为完整地阐释了反映产业创新平台理论及其应用思路。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4
ABSTRACT  4-10
第一章 绪论  10-28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0-14
    1.1.1 研究背景  10-13
    1.1.2 研究意义  13-14
  1.2 基本概念  14-20
    1.2.1 产业创新平台(MOP)  14-15
    1.2.2 战略性新兴产业  15-16
    1.2.3 核高基(CCS)  16-20
  1.3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20-23
    1.3.1 研究方法  20-21
    1.3.2 技术路线  21-23
  1.4 研究内容和主要创新点  23-28
    1.4.1 主要内容  23-26
    1.4.2 创新点  26-28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8-42
  2.1 创新系统研究综述  28-32
    2.1.1 国家创新系统  28-30
    2.1.2 区域创新系统  30-32
  2.2 产业创新系统研究综述  32-36
    2.2.1 产业创新研究及内涵  32-33
    2.2.2 产业创新模式的研究  33-34
    2.2.3 产业创新系统研究  34-36
  2.3 科技创新平台研究综述  36-40
    2.3.1 科技创新平台的内涵  37-38
    2.3.2 科技创新平台分类与功能  38
    2.3.3 科技创新平台设计与构建  38-40
  2.4 本章小结  40-42
第三章 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平台  42-66
  3.1 产业创新平台(MOP)  42-50
    3.1.1 MOP的涵义  42-44
    3.1.2 产业创新平台(MOP)的框架  44-45
    3.1.3 产业创新平台(MOP)的属性  45-46
    3.1.4 产业创新平台(MOP)的功能  46-49
    3.1.5 产业创新平台(MOP)的机制  49-50
  3.2 产业创新平台(MOP)的分类  50-56
    3.2.1 企业支撑型产业创新平台  51-52
    3.2.2 智力驱动型产业创新平台  52-53
    3.2.3 政府推动型产业创新平台  53-56
  3.3 战略性新兴产业基本理论分析  56-60
    3.3.1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  56-57
    3.3.2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方向  57-59
    3.3.3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问题  59-60
  3.4 产业创新平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系  60-64
    3.4.1 战略性新兴产业  60-62
    3.4.2 产业创新平台  62-63
    3.4.3 政府职能定位  63-64
  3.5 本章小结  64-66
第四章 产业创新平台发展的运行机理  66-78
  4.1 产业创新平台复杂系统的基本特性  66-68
    4.1.1 主体多元性  66-67
    4.1.2 动态开放性  67
    4.1.3 系统耗散性  67-68
  4.2 产业创新平台内主体的相互作用  68-70
  4.3 产业创新平台的自组织协同机制  70-73
    4.3.1 生态网络机制  70
    4.3.2 自组织机制  70-72
    4.3.3 主体协同机制  72-73
  4.4 产业创新平台系统分析及优化模型  73-77
  4.5 本章小结  77-78
第五章 产业创新平台发展模式及动力机制  78-96
  5.1 战略性新兴产业平台发展模式分析  78-81
  5.2 创意衍生模式  81-83
    5.2.1 创意衍生概述  82
    5.2.2 创意衍生模型  82-83
  5.3 技术创新模式  83-87
    5.3.1 技术创新概述  83-85
    5.3.2 技术创新模型  85-87
  5.4 技能扩散模式  87-90
    5.4.1 技能扩散概述  87-88
    5.4.2 技能扩散机制  88-90
  5.5 案例:京蒙高科孵化平台  90-94
  5.6 本章小结  94-96
第六章产业创新平台评价体系分析  96-122
  6.1 产业创新平台评价指标分析  96-98
  6.2 产业创新平台绩效静态评价  98-108
    6.2.1 静态效率评价的DEA方法与模型  98-104
    6.2.2 评价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104
    6.2.3 计算结果及分析  104-108
  6.3 基于Malmquist指数的产业创新平台动态效率测度分析  108-119
    6.3.1 产业创新平台动态效率评价的意义  108
    6.3.2 动态效率评价的原理  108-110
    6.3.3 投入型Malmquist与收益型Malmquist  110-114
    6.3.4 计算及结果分析  114-119
  6.4 本章小结  119-122
第七章实证研究——以核高基产业创新平台为例  122-152
  7.1 核高基产业发展现状与问题  122-127
    7.1.1 核高基技术与产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122-124
    7.1.2 核高基技术与产业的国家战略意义  124-126
    7.1.3 核高基技术与产业的目标与任务  126-127
  7.2 核高基产业创新平台的构建  127-146
    7.2.1 战略定位  127-129
    7.2.2 战略目标  129-130
    7.2.3 运营模式  130-141
    7.2.4 服务模式  141-146
  7.3 核高基产业支撑平台的政策建议  146-151
    7.3.1 创新制度环境  146-147
    7.3.2 加强技术创新  147-148
    7.3.3 完善公共服务  148
    7.3.4 推动投资融资  148-150
    7.3.5 强化产业化体系  150-151
  7.4 本章小结  151-152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152-156
  8.1 主要结论  152-153
  8.2 研究展望  153-156
参考文献  156-168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168-170
致谢  170

相似论文

  1. 安徽省全民健身发展模式的研究,G812.4
  2. 当代中国政治社团发展研究,D665
  3. 第四方物流在青岛港中的应用研究,F552
  4. 社区成人教育的发展模式研究,G729.2
  5. 中国发展模式与政府管理的改革和创新,D630
  6. 南昌港口物流发展模式研究,F259.27
  7.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制度创新和发展模式研究,F832.51
  8. 福建省农业保险发展研究,F842.6
  9. 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模式研究,F832.35
  10. 环境承载力约束下的发展模式研究,X26
  11. 京广高速铁路沿线“高铁新城”空间发展模式及规划对策研究,TU984.113
  12. 基于物联网的农业信息化发展模式研究,F49
  13. 高铁站点地区城市空间形态及景观特色策略研究,TU984.113
  14. 新疆屯垦戍边型小城镇发展模式研究,TU984
  15. 上海时尚产业发展模式研究,F426.8
  16. 我国设计产业发展模式研究,F224
  17. 国际视野下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联盟发展模式的选择研究,F124.3
  18. 社会转型期基层计划生育协会发展模式研究,C924.21
  19. 滇西片区休闲旅游发展研究,F592.7
  20. 生态工业共生网络系统的投入产出分析研究,F223
  21. 基于土地集约利用的西安城市空间发展模式研究,F301

中图分类: > 经济 > 经济计划与管理 > 经济计算、经济数学方法 > 经济数学方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