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金鱼(Carassius auratus)的补偿生长研究

作 者: 王晴晴
导 师: 李吉方
学 校: 中国海洋大学
专 业: 水生生物学
关键词: 金鱼 饥饿胁迫 恢复投喂 补偿生长
分类号: S917.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2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研究了18摄氏度±2摄氏度条件下金鱼(平均初始体重36.78±3.08克)饥饿(分别饥饿7天、14天、21天)及恢复投喂不同时间的补偿生长状况。通过研究饥饿胁迫和恢复投喂对其形态性状指标、体组分和糖原、消化酶活性及组织学的影响,探讨了金鱼在饥饿胁迫下的适应性对策及其补偿机制。结果如下:饥饿后金鱼的体重、体长、肝体指数、肥满度和特定生长率均下降,其中体重和特定生长率对饥饿的反应很敏感,体长、肝体指数和肥满度对饥饿的反应不是很敏感;恢复投喂后各饥饿组的形态性状指标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恢复生长时期各饥饿组的生长速度均超过了对照组,摄食率变化不大,食物转化率的变化比较明显。饥饿胁迫使得各饥饿组的肝糖原、肌糖原含量和粗脂肪含量显著下降,水分含量上升,粗蛋白含量和灰分基本无变化。恢复投喂后各饥饿组生化指标除了粗脂肪外均恢复到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水平。金鱼在饥饿时,首先动用的是体内贮存的糖原,然后才是脂肪,最后可能会动用蛋白质。饥饿状态下脂类被用作能源物质,缺失部分被水分所取代。在恢复投喂时,各营养成分恢复的顺序是体内贮存的糖原,然后才是脂肪。饥饿胁迫使蛋白质含量,蛋白酶活性,类胰蛋白酶活性,脂肪酶活性有降低趋势,恢复投喂后,均有升高趋势,至实验结束,除肠蛋白酶活性一直高于同期对照组外,饥饿组活性基本等同于同期对照组。饥饿胁迫使淀粉酶活性有升高趋势,恢复投喂后至实验结束淀粉酶活均高于同期对照组。金鱼不同消化酶在消化道中的活性分布规律是:肠蛋白酶和类胰蛋白酶活性高于肝胰脏,肝胰脏淀粉酶活性高于肠;肠脂肪酶活性基本等同于肝胰脏。饥饿7天的金鱼肝胰脏和肠道组织学特征基本与对照组相同;而饥饿14天、21天的实验鱼组织变化较明显:肝细胞体积缩小,排列不规则,出现细胞间隙,细胞界限不清,核由细胞一侧变移至细胞中央。肠绒毛和上皮细胞的高度下降,肠上皮细胞的微绒毛不整齐。恢复投喂后各主要结构均有所恢复,有些恢复到饥饿前水平,但大部分未能达到。金鱼在饥饿和恢复投喂的过程中,体长、肝体指数和肥满度对饥饿的反应不是很敏感,体重和特定生长率对饥饿的反应较为敏感。从体重和特定生长率指标的变化可以看出金鱼的补偿生长方式为完全补偿生长,从摄食率和食物转化率的变化可以看出,其完全补偿生长主要是食物转化率提高所致。建议在金鱼的人工养殖过程中可以适当和适量的减少喂食,科学地利用补偿生长生理现象,对金鱼的养殖有着重要的意义。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12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2-25
  1 鱼类补偿生长的定义  12
  2 鱼类补偿生长的研究现状和主要内容  12-19
    2.1 国内外补偿生长的研究现状  12-15
    2.2 鱼体形态性状指标  15
    2.3 特定生长率  15-16
    2.4 生化指标  16-17
    2.5 血液指标  17
    2.6 消化器官组织结构  17-18
    2.7 消化酶活性  18-19
    2.8 饥饿对鱼类摄食行为的影响  19
    2.9 对激素的影响  19
  3 鱼类补偿生长的类型  19-20
  4 影响鱼类补偿生长的因素  20-22
    4.1 限食程度  21
    4.2 恢复生长时间  21
    4.3 饵料控制  21-22
    4.4 性成熟程度  22
    4.5 非生物环境影响  22
  5 鱼类补偿生长的生理机制  22-23
    5.1 提高食物转化率  22
    5.2 提高摄食水平  22-23
    5.3 提高食物转化率同时提高摄食水平  23
  6 鱼类补偿生长研究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23-24
  7 鱼类补偿生长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24
  8 本文研究的对象,目的和意义  24-25
第二章 饥饿胁迫恢复投喂金鱼形态性状指标的影响  25-33
  1 材料与方法  25-26
    1.1 实验鱼管理和分组  25-26
    1.2 样品采集  26
    1.3 各种指标计算公式  26
    1.4 数据分析  26
  2 结果  26-29
    2.1 饥饿胁迫和恢复投喂对金鱼体重的影响  26-27
    2.2 饥饿胁迫和恢复投喂对金鱼体长和肥满度的影响  27-28
    2.3 饥饿胁迫和恢复投喂对金鱼肝体指数和特定生长率的影响  28-29
    2.4 饥饿胁迫和恢复投喂对金鱼摄食率和食物转化率的影响  29
  3 分析与讨论  29-32
    3.1 饥饿胁迫和恢复投喂对金鱼幼鱼体重、体长和肥满度的影响  29-30
    3.2 饥饿胁迫和恢复投喂对金鱼幼鱼肝体指数和特定生长率的影响  30-31
    3.3 饥饿胁迫和恢复投喂对金鱼摄食率和食物转化率的影响  31
    3.4 金鱼补偿生长的类型和机制  31-32
  4 总结  32-33
第三章 饥饿胁迫和恢复投喂对金鱼糖原和体组分含量的影响  33-40
  1 材料与方法  33-34
    1.1 实验鱼管理和分组  33
    1.2 样品采集和测定分析  33-34
    1.3 数据分析  34
  2 结果  34-37
    2.1 饥饿胁迫和恢复投喂对金鱼肌糖原和肝糖原含量的影响  34-35
    2.2 饥饿胁迫和恢复投喂对金鱼体组分的影响  35-37
  3 分析与讨论  37-39
    3.1 饥饿胁迫对金鱼糖原和体组分的影响  37-38
    3.2 恢复投喂对金鱼糖原和体组分的影响  38-39
  4 总结  39-40
第四章 饥饿胁迫和恢复投喂对金鱼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40-51
  1 材料与方法  40-41
    1.1 实验鱼管理和分组  40
    1.2 样品采集和分析  40-41
    1.3 数据分析  41
  2 结果  41-47
    2.1 饥饿胁迫和恢复投喂对金鱼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41-42
    2.2 饥饿胁迫和恢复投喂对金鱼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42-43
    2.3 饥饿胁迫和恢复投喂对金鱼类胰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43-45
    2.4 饥饿胁迫和恢复投喂对金鱼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45-46
    2.5 饥饿胁迫和恢复投喂对金鱼脂肪酶活性的影响  46-47
  3 分析与讨论  47-50
    3.1 饥饿胁迫和恢复投喂对金鱼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47-48
    3.2 饥饿胁迫和恢复投喂对金鱼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48
    3.3 饥饿胁迫和恢复投喂对金鱼类胰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48-49
    3.4 饥饿胁迫和恢复投喂对金鱼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49
    3.5 饥饿胁迫和恢复投喂对金鱼脂肪酶活性的影响  49-50
  4 总结  50-51
第五章 饥饿胁迫和恢复投喂对金鱼组织学的影响  51-55
  1 材料与方法  51-52
    1.1 实验鱼管理和分组  51
    1.2 样品采集和分析  51-52
  2 结果  52-53
    2.1 饥饿胁迫和恢复投喂对肝胰脏组织的影响  52-53
    2.2 饥饿胁迫和恢复投喂对肠组织的影响  53
  3 分析与讨论  53-54
  4 总结  54-55
结论  55-57
参考文献  57-66
附录  66-67
致谢  67-68
个人简历  68
发表的学术论文  68

相似论文

  1. 离子液体溴化1-辛基-3-甲基咪唑([C8mim] Br)对金鱼的发育毒性,X174
  2. 氮磷浓度对溞—藻—草三者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影响研究,X173
  3. 汞和铜离子暴露下金鱼早期发育关键酶和抗氧化水平的动态变化,S917.4
  4. 饥饿复投喂下克氏原螯虾的补偿生长研究,S917.4
  5. 酚类污染物对金鱼体内卵黄蛋白原的诱导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X174
  6. as和chr基因表达载体构建及转化洋桔梗研究,S682.19
  7. 金鱼Tgf2转座子的研究及其转基因应用,Q78
  8. 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幼鱼补偿生长的研究,S917.4
  9. 柠条锦鸡儿平茬后补偿生长的生理生态机制,S793
  10. 中国金鱼品种间遗传多样性的SDS-PAGE蛋白质标记和AFLP标记分析研究,S917.4
  11. 铜、铬、镉单一和联合作用对金鱼藻的毒性影响研究,X173
  12. 铜绿微囊藻与马来眼子菜、金鱼藻间的化感作用及其机理研究,Q948.8
  13. 金鱼PP2A-B"家族调节亚基β基因在胚胎发育中的功能研究,Q75
  14. 金鱼Striatin基因对金鱼胚胎发育的调控功能分析,Q75
  15. 金鱼生长激素Ⅰ和人角质细胞生长因子异源表达的研究,Q78
  16. 低等脊椎动物中存在基因组印迹进化的基础,Q75
  17. 金鱼SG2NA和Striatin基因的分子克隆及其发育表达分析,Q78
  18. 厚颌鲂幼鱼继饥饿后的补偿生长研究,S917.4
  19. 不同品系金鱼和鲫鱼的线粒体分子标记及其系统发育分析,S917.4
  20. 久效磷对雄性金鱼环境雌激素效应研究,X174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水产、渔业 > 水产基础科学 > 水产生物学 > 水产动物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