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信息时代区域发展与城市规划响应研究

作 者: 杨章贤
导 师: 陈才
学 校: 东北师范大学
专 业: 人文地理学
关键词: 信息时代 区域发展 城市规划 区域思维 智慧城市
分类号: TU984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60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信息化和区域化既是新时期城市发展的背景环境。现代信息通讯技术改变了人类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同时也影响了城市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诸多方面,推动了城市的不断演进。区域作为城市发展的母体,深受信息化的强烈冲击,出现了许多不同于传统时代的新情况和新特点,区域中的城市越来越离不开区域的发展,区域城市与城市区域日益成为区域发展的基本特征。同样,信息化也为解决当前面临城市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用区域思维来谋划城市发展,用信息手段来实践城市建设。基于上述原因,论文在深入研究信息时代区域发展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城市现存问题和及发展趋势,从三个方面对城市规划的响应进行了理论与实证研究。论文共分为八个章节,其中第一章为诸论,第二、三、四章为基础理论探讨,第五、六、七章为具体的理论及实证研究,最后一个章节为论文的结论部分。第一章主要论述了在新时代背景下,城市及区域面临的发展困惑,并探讨如何走出困惑的途径,进一步提出了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及其研究的理论及现实意义。同时,本章节从整体上构思了论文研究的基本框架。第二章主要从时代发展、区域演变、城市规划等方面介绍、总结了国内外相关方面的研究进展,从而为后面理论体系建构打下基础,增强论文研究的理论支撑。第三章主要从基础理论角度研究了区域发展与城市规划的作用关系。城市与区域互相依存的关系决定了城市规划必须要具有区域思维,只有基于区域的城市规划才能切实地引导城市区域的持续发展。第四章主要从理论角度研究了信息时代背景下的区域发展。全球化与区域化、信息产业化与产业信息化、创新的升级、传统理念的提升等促进了信息时代的区域演化,流的空间、网络区域、区域空间、学习型区域等已成为区域发展的必然趋势。第五章主要从网络区域角度研究了城市规划的发展响应。适应网络区域发展,需要进行全国层面的空间综合性研究,以构建和谐的网络框架;加强次区域层面的协调性研究,促进各类设施、功能、空间等网络的有序形成,逐步消除数字鸿沟;实施城乡间一体化规划研究,提升网络区域节点的辐射功能。第六章主要从网络空间角度研究了城市规划的发展响应。通过城市规划手段的信息化、基础数据库的建立、公众参与系统与UPMIS的建设,可构建高效的城市规划支持信息系统,辅助管理者做出科学决策,从而真正实现城市规划的高效化、人本化和科学化。UPMIS是城市规划信息化的高级阶段,集成了城市规划编制和实施管理的多样化功能,是我国当前城市规划信息化急需建设和完善的信息系统。第七章主要从学习型区域角度研究了城市规划的发展响应。智慧城市是一个多元智慧化的概念,涉及到城市产业、生活服务等城市物质环境全面的信息化,当然也离不开物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的支撑。新加坡“智慧国2015”的成功计划和实施告诉我们,智慧城市的建设不仅需要先进的资讯通信业支撑,更需政府、民众、企业长期的坚持和合作。论文的结论部分是对全文的总结。对文章做了基本结论性的阐述,对论文的主要贡献和不足进行总结。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8
目录  8-12
第一章 绪论  12-30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12-18
    一、问题的提出  12-16
    二、研究意义  16-18
  第二节 相关概念界定  18-27
    一、信息时代  18-20
    二、信息化  20-22
    三、城市与城市化  22-25
    四、区域与区域化  25-26
    五、城市规划  26-27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内容框架  27-30
    一、研究思维罗辑  27-28
    二、主要研究方法  28-29
    三、内容框架  29-30
第二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30-44
  第一节 国外相关研究进展  30-36
    一、基本理论  30-33
    二、创新网络与空间结构  33
    三、空间相互作用  33-34
    四、区域空间演变  34-35
    五、信息技术的区域应用  35-36
  第二节 国内相关研究进展  36-44
    一、基本理论深化认识  36
    二、区域城市的形态结构  36-39
    三、信息时代区域的发展  39-41
    四、信息时代城市规划  41-44
第三章 区域发展与城市规划  44-65
  第一节 区域条件下的城市进化  44-52
    一、空间形态  44-47
    二、城市职能  47-49
    三、交互作用系统  49-52
  第二节 区域与城市规划  52-55
    一、城市发展的区域性  52-53
    二、城市研究的区域观  53-54
    三、城市规划中的区域思维  54-55
  第三节 信息时代城市规划的区域取向  55-65
    一、城市规划现存的区域性问题  55-57
    二、信息时代城市规划的区域要求  57-58
    三、基于区域规划的城市规划  58-62
    四、城市规划的区域化  62-65
第四章 信息时代区域发展及其作用机制  65-88
  第一节 信息时代影响因素分析  65-68
    一、全球化与区域化  65-66
    二、信息产业化与产业信息化  66
    三、创新与创新2.0  66-67
    四、基于和谐的可持续发展  67-68
  第二节 信息时代的区域发展  68-74
    一、区域产业结构  68-70
    二、区域空间结构  70-71
    三、区域城市发展  71-73
    四、区域信息化建设  73-74
  第三节 信息化区域的基本表征  74-83
    一、流的空间:诸要素流的组合  75-77
    二、网络区域:枢纽—网络结构  77-80
    三、网络空间:互联网的信息空间  80-81
    四、学习型区域:持续的创新  81-83
  第四节 信息化区域的作用机制  83-88
    一、区域运行机制  83-86
    二、城市与区域的交互作用  86-88
第五章 网络区域与城市规划的区域内容  88-108
  第一节 网络区域的发展  88-93
    一、区域信息化阶段  88-90
    二、互联网发展与普及  90-91
    三、互联网的广泛应用  91-93
  第二节 基于互联网的区域分析  93-95
    一、空间网络结构  93
    二、经济网络与网络经济  93-94
    三、基础设施布局网络  94-95
  第三节 城市区域规划体系  95-103
    一、区域规划体系创新  95-97
    二、全国性空间综合规划  97-99
    三、次区域协调规划  99-100
    四、城乡一体化规划  100-103
  第四节 东北区域规划与长东北发展  103-108
    一、区域发展规划背景  103-104
    二、区域城市发展响应  104-105
    三、长春市东北区域发展规划  105-108
第六章 网络空间与城市规划的信息化  108-137
  第一节 规划手段的信息化  108-113
    一、办公自动化  108-111
    二、在线协调规划  111-112
    三、GIS的应用  112-113
  第二节 规划支持系统数据基础  113-118
    一、基础数据  114-115
    二、数据整理  115-117
    三、数据维护更新  117-118
  第三节 城市规划公众参与系统  118-123
    一、公众参与系统的发展  118-120
    二、我国公共参与系统现状  120-121
    三、基于网络的区域PPGIS架构  121-123
  第四节 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  123-130
    一、UPMIS的发展  123-126
    二、UPMIS的功能集成  126-128
    三、UPMIS体系架构  128-130
  第五节 长春城市规划的信息化建设  130-137
    一、系统数据库建设  130-132
    二、UPGIS总体构建  132-135
    三、建设经验总结  135-137
第七章 学习型区域与智慧城市规划  137-158
  第一节 智慧城市发展愿景  137-142
    一、城市问题的智慧求解  137-138
    二、关于智慧城市  138-140
    三、智慧城市建设框架  140-142
  第二节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142-146
    一、数字城市建设  142-145
    二、物联网建设  145-146
  第三节 信息化与产业的融合  146-149
    一、信息化与现代农业  146-147
    二、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147
    三、服务业信息化与信息服务业  147-149
  第四节 城市服务设施智慧化  149-151
    一、城市服务设施  149-150
    二、服务设施智慧化  150-151
  第五节 新加坡"智慧国"建设  151-158
    一、资讯通信业发展  151-153
    二、智慧国2015  153-154
    三、资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  154-155
    四、智慧交通  155-157
    五、对我国的启示  157-158
第八章 结论  158-161
  一、主要结论  158-159
  二、主要创新点  159
  三、研究不足  159-161
参考文献  161-166
致谢  166-167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167

相似论文

  1. 基于区域发展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研究,Q16
  2. 基于社会生态系统的区域发展研究,X321
  3. 信息时代社会大众艺术素养的培养研究,J0-4
  4. 中小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策略研究,TU984.191
  5. 德清县域建设现代田园城市的规划方法研究,TU984
  6. 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机制研究,TU984.2
  7. 天津市建设用地规划动态管理系统的研发,TP311.52
  8. 信息时代刑事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研究,D925.2
  9. 信息时代对档案职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G271.6
  10. 中国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对策选择,F832.33
  11. 基于城市规划视角的城市品牌战略探析,F299.2
  12. 基于VRGIS平台的规划管理与决策支持系统的研发与实现,P208
  13. 增城市城市规划建设发展研究,TU984.2
  14. 梅州畲江新城规划中的山体保护研究,TU984.17
  15. 城市居住小区人居环境的评价研究,TU984.12
  16. 快速城市背景下中国地方政府城市规决策误分析,TU984
  17. 苏州工业园区城市规划管理体系研究,TU984
  18. 论信息时代的隐私权保护,D923
  19. 交互式三维城市构建与建筑布局的算法研究,TP391.41
  20. 我国保险业发展区域差异影响因素研究,F224
  21. 信息时代金融营业空间设计初探,F832.2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建筑科学 > 区域规划、城乡规划 > 城市规划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