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和谐社会构建视野下农民政治参与问题研究

作 者: 庞超
导 师: 张远新
学 校: 华东理工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关键词: 和谐社会 农民 政治参与 有序政治参与
分类号: D422.6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22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农民政治参与和谐社会的重要表征和题中应有之义,是和谐社会构建的主体性支撑和强大动力保障。伴随全面、深刻的社会变革,社会结构、利益主体、组织形式、价值观念和农民的生活方式日趋多样化,农民政治参与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明显地呈现出新的动向和趋势。积极探求农民政治参与的实践路径和主要进路,保障和实现农民的政治权利,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国家的政治面貌以及社会制度变迁,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水平乃至和谐社会目标的最终实现。本文立足于当代中国社会政治现实,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政治学、社会学、哲学、法学等各相关学科知识和方法,坚持宏观与微观、历史与现实、横向与纵向、一般与特殊的有机统一,对和谐社会构建视野下农民政治参与的理论基础、历史与现实、功能价值、主体性条件、政府责任、制度安排及社会空间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探索,揭示中国农民政治参与的变迁轨迹、行为逻辑和未来走向,以此推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政治参与理论的发展和完善,并认知和谐社会构建中扩大农民有序政治参与的经验和规律。本论文由导论、正文七章与结语三部分构成。导论部分主要阐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农民政治参与这一问题的缘起,阐述这一论题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严格厘定相关核心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本文的研究思路和主要研究方法。第一章主要论述了中国农民政治参与的理论基础。系统挖掘和阐述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有关政治参与思想;对西方参与式民主和协商民主两大政治参与扩大理论进行了正确地分析、把握和汲取;突出提炼和梳理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关于农民政治参与问题—脉相承的探索成果;以便为农民政治参与问题的立论研究确立必要的理论根基和支点。第二章主要概述了中国农民政治参与的发展历程与现实困境。农民政治参与是一个动态发展的历史过程,笔者将其成长历程分为三个重要阶段,即创设与雏形(1921—1949)、发展与曲折(1949—1978)、复兴与推进(1978—2011)。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农民政治参与面临着不平衡状况突出、组织化程度偏低、深度和效度有限和非制度化倾向严峻等现实困境。第三章着重对农民政治参与与和谐社会构建进行了勾连和联结。揭示了和谐社会构建中扩大农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功能与价值,认为农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对于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增强政治合法性、促进公平正义、保证社会安定有序等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第四章分析了和谐社会构建视野下农民政治参与的主体性条件。参与主体在整个农民政治参与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变量。本章审视了农民政治参与主体性的内涵、特点及其双重作用,解析了主体性条件中的经济因素、文化心理因素对农民政治参与的影响和制约,提出优化农民主体性条件的路径:提高农民的社会经济地位、培育理性参与型政治文化。第五章探讨了和谐社会构建视野下农民政治参与中的政府责任。本章在论证农民政治参与中政府责任的应然性的基础上,明确政府责任出现的错位,即地方政府及其行政人员对农民政治参与认识偏差;缺位:地方政府行政不作为、政策制度执行不到位;越位:地方政府公权力恣意扩张,行政行为失范;实现政府责任的归位,必须转变理念、支持、接纳与引导农民政治参与,建立和完善权利均衡机制、制度保障体系和法律援助机制。第六章着重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信访制度、村民自治制度及参与式乡镇治理机制等几个方面对和谐社会构建视野下农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安排与制度运行进行关联性考察,针对现阶段政治参与制度中存在的阙如和缺陷,对制度建设和制度设计进行了思考与探讨。第七章解析了和谐社会构建视野下农民政治参与的社会空间。建立、完善和畅通农民的政治参与机制,扩大农民有序政治参与,应当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社会机构的力量和作用。本章侧重从农村社会组织以及大众传媒等视域,对于其在农民政治参与机制中的地位和作用、功能发挥状况以及具体调试、改进、完善措施等方面进行系统地研究。结语部分以扩大农民有序政治参与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是论文的归纳与总结。本文的结论是,双轮驱动:扩大农民有序政治参与应与构建和谐社会并行;制度化、组织化与自主性:引领农民政治参与的发展方向;机遇与挑战并存:扩大农民有序政治参与任重而道远。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13
导论  13-37
  1 研究问题的提出  13-17
  2 论文研究的意义  17-19
  3 核心概念的界定  19-29
  4 国内外研究评述  29-34
  5 研究思路与方法  34-37
第1章 中国农民政治参与的理论基础  37-60
  1.1 马克思恩格斯的政治参与思想  37-44
    1.1.1 马克思恩格斯政治参与思想的精髓  37-42
    1.1.2 马克思恩格斯政治参与思想的指导意义  42-44
  1.2 从参与到协商:西方政治参与扩大理论  44-50
    1.2.1 当代参与式民主理论的兴起  45-47
    1.2.2 协商民主:公民参与理论的深化发展  47-50
  1.3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农民政治参与思想  50-60
    1.3.1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的探索  51-55
    1.3.2 新时期邓小平的农民政治参与思想  55-56
    1.3.3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农民政治参与的论述  56-57
    1.3.4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农民政治参与问题的发展  57-60
第2章 中国农民政治参与的发展历程与现实困境  60-105
  2.1 中国农民政治参与的发展历程  60-91
    2.1.1 第一阶段(1921—1949):创设与雏形  60-73
    2.1.2 第二阶段(1949—1978):发展与曲折  73-81
    2.1.3 第三阶段(1978—2011):复兴与推进  81-91
  2.2 中国农民政治参与的现实困境  91-105
    2.2.1 农民政治参与的不平衡状况突出  91-93
    2.2.2 农民政治参与的组织化程度偏低  93-94
    2.2.3 农民政治参与的深度和效度有限  94-100
    2.2.4 农民政治参与非制度化倾向严峻  100-105
第3章 农民政治参与: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维度  105-119
  3.1 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105-108
    3.1.1 推进涉农政策科学化、合理化进程  105-106
    3.1.2 促使农村社会活力进发  106-107
    3.1.3 提升农村基层组织科学发展能力  107-108
  3.2 推进和谐社会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工程  108-113
    3.2.1 和谐社会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力量  108-109
    3.2.2 和谐社会民主政治建设的衡量标准  109-110
    3.2.3 和谐社会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途径  110-113
  3.3 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  113-119
    3.3.1 增强政治合法性以维护政治稳定  113-115
    3.3.2 缓解利益群体间矛盾以保证社会安定有序  115-117
    3.3.3 维护公平正义以增进社会和谐  117-119
第4章 和谐社会构建视野下农民政治参与的主体性条件  119-148
  4.1 农民政治参与主体性的内涵、特点与作用  119-130
    4.1.1 农民主体性条件的内涵  119-121
    4.1.2 农民政治参与中的主体性特点  121-128
    4.1.3 农民主体性条件在政治参与中的双重作用  128-130
  4.2 农民政治参与中的经济因素  130-136
    4.2.1 经济因素与政治参与的关联性  130-131
    4.2.2 经济收入水平对农民政治参与影响的特殊性  131-134
    4.2.3 利益分化对农民政治参与带来的正负效应  134-136
  4.3 农民政治参与中的文化心理因素  136-142
    4.3.1 受教育程度对农民政治参与影响  136-138
    4.3.2 传统政治文化的特质及其对农民政治参与的束缚  138-140
    4.3.3 农民政治参与中的心理动机分析  140-142
  4.4 不断优化农民主体性条件  142-148
    4.4.1 提高农民的社会经济地位  142-144
    4.4.2 培育理性参与型政治文化  144-148
第5章 和谐社会构建视野下农民政治参与中的政府责任  148-165
  5.1 农民政治参与中政府责任的应然性  148-150
  5.2 农民政治参与中政府责任的缺失  150-158
    5.2.1 地方政府及其行政人员对农民政治参与的认识偏差  150-151
    5.2.2 缺位:地方政府行政不作为,政策制度执行不到位  151-155
    5.2.3 越位:地方政府公权力恣意扩张,行政行为失范  155-158
  5.3 农民政治参与中政府责任的归位  158-165
    5.3.1 理念的转变:支持、接纳与引导  158-160
    5.3.2 建立和完善农民政治参与的权利均衡机制  160-161
    5.3.3 建立和完善农民政治参与的制度保障体系  161-163
    5.3.4 建立和完善农民政治参与的法律援助机制  163-165
第6章 和谐社会构建视野下农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安排  165-199
  6.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农民最基本的政治参与渠道和制度供给  165-171
    6.1.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农民政治参与中的保障和监督功能  165-166
    6.1.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对农民参政作用发挥上存在的问题  166-169
    6.1.3 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扩大农民有序政治参与  169-171
  6.2 政治协商制度:农民实现政治参与的必要制度支持  171-177
    6.2.1 政治协商制度在农民政治参与中的积极意义  171-172
    6.2.2 政治协商制度在实现农民政治参与方面存在诸多不足  172-174
    6.2.3 完善政治协商制度,扩大农民有序政治参与  174-177
  6.3 信访制度:农民利益表达、维护与救济的主要制度设计  177-182
    6.3.1 信访是农民制度化政治参与的重要形式  177-178
    6.3.2 信访制度未从根本上满足农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化要求  178-179
    6.3.3 完善信访制度,扩大农民有序政治参与  179-182
  6.4 村民自治制度:农民政治参与的最现实最广泛的制度保障  182-191
    6.4.1 村民自治中农民政治参与的主要形式  182-184
    6.4.2 村民自治制度的缺陷与运行中的"异化"  184-188
    6.4.3 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扩大农民有序政治参与  188-191
  6.5 参与式乡镇治理:农民政治参与空间场域的拓展和延伸  191-199
    6.5.1 参与式乡镇治理与农民政治参与的互动关系  191-192
    6.5.2 参与式乡镇治理的基本理念  192-194
    6.5.3 参与式乡镇治理的实现路径  194-199
第7章 和谐社会构建视野下农民政治参与的社会空间  199-219
  7.1 农村社会组织:农民政治参与的组织基础  199-210
    7.1.1 农民组织化政治参与的独特优势  199-202
    7.1.2 农民缺乏政治参与的组织依托和支撑  202-205
    7.1.3 推动以农村社会组织为载体的组织化参与  205-210
  7.2 大众传媒:农民政治参与的重要平台  210-216
    7.2.1 大众传媒在农民政治参与中的多重功能  210-213
    7.2.2 大众传媒对农民政治参与缺乏支持力度  213-216
  7.3 强化大众传媒在农民政治参与中的社会责任  216-219
结语 以扩大农民有序政治参与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219-224
  1 双轮驱动:扩大农民有序政治参与应与构建和谐社会并行  219-220
  2 自主性、制度化与组织化:引领农民政治参与的发展方向  220-221
  3 机遇与挑战并存:扩大农民有序政治参与任重而道远  221-224
参考文献  224-234
附表  234-238
致谢  238-239
附录: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239-240
卷内备考表  240

相似论文

  1. 电视文化生态的建构,G220
  2.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新问题的矛盾透视,D61
  3. 新生代农民工激励机制研究,F272.92
  4. 社会排斥视角下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新探,G521
  5. 论我国农民环境权的保护,D922.68
  6. 农民工医疗保障问题研究,D412.6
  7. 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研究,D648
  8. 村民自治背景下妇女政治参与研究,D442.6
  9. 高产小麦—玉米轮作体系氮素的调控与管理,S512.1
  10. 和谐社会视野下的渔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632.1
  11. 新生代农民工权利行使的制度保障研究,D412.6
  12.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蚁族”现象研究,D669.5
  13. 网络问政视野下我国政府治理优化研究,D630
  14. 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群体性突发事件研究,D630
  1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农民思想教育问题研究,D422.62
  16. 中国政府惠农政策实证研究,D422.6
  17. 淮南市农民增收对策研究,F323.8
  18. 马克思和谐社会思想研究,A811
  19. 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公平正义研究,D61
  20. 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人民信访制度的研究,D632.8
  21. 和谐社会建设中政府职能转变研究,D630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 > 农民运动与组织 > 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 > 农民工作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