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土地制度变迁中的城乡一体化研究

作 者: 汤芷萍
导 师: 曹锦清
学 校: 华东理工大学
专 业: 社会学
关键词: 城乡一体化 土地制度 城乡二元结构
分类号: C912.8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27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的研究重点是基于土地制度变革与城乡一体化进程之间的关联。通过土地制度对上海F区城乡一体化影响的描述,来反观以城乡一体化为目标的土地制度的功能。这个功能又如何推动了城乡一体化进程。通过对F区乡村社会典型变迁实践的剖析,得出农村土地承包和乡镇企业改制,使农民由“单位人”变为“社会人”,却没有相应的社会组织承担“单位”的经济和社会功能,是城乡二元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所以本文对于农民的身份认定有一个三段论的架构:“单位人(集体经济发达时期)——社会人(集体经济衰落时期)——社区人(土地换保障之后)”。这也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不断跃升。相应的,笔者对于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的实现方式,也有一个从集体化保障-----家庭自我保障,-----农民基本生活保障社区化,这样三阶段的把握。研究同样发现,这样的三段论的本质是土地从集体所有制的村级所有(管理)-----家庭承包----镇级所有(管理)的过程,而这个土地权属经由村级集体—家庭承包—镇级集体的转型,使农民实现了社会保障从村级统筹—个人支付---社区统筹,农民生活空间、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升级转型,也就是城乡二元结构从稳定—紧张—自洽柔和的转变。因此,城乡一体化的逻辑是土地制度变革的三段论。即农村土地权属经由村级集体—家庭承包—镇级集体的转变过程,是城乡二元结构从稳定—紧张—解构的发展过程。村级土地集体所有制向镇级土地集体所有制升级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制度基础。同时通过研究,认为村级集体土地权属提升到镇级集体土地后,实行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的土地制度。以土地使用权市场化实现土地效益最大化,实现农民保障城镇化和城镇公共服务行政化。本文共六章。第一章为“导论”。主要是通过对城乡一体化的认识,提出目前研究中的问题,并结合文献综述提出了本文的概念界定和研究内容,最后介绍了本文的主要研究思路、方法和写作框架及其逻辑图。第二章为“F区城乡二元结构特征”。本章在于展示了本研究区域的基本状况及二元结构特征。在叙述策略上,主要在历史的脉络中展现乡村城乡一体化的进程。第三章为“F区城乡一体化实践回顾”。本章以F区改革开放以来乡村土地制度对农村改革试点的功能,说明发达地区一度被抹平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张力为什么会重新紧张起来。市场经济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是一把双刃剑,即对城郊农村耕地的社会功能有解构作用,又是农民的保障资本和最后的稻草。而这正是城乡一体化战略的社会基础,也是土地制度革新的前提性条件。第四章为“土地置换:F区城乡一体化新探索”。本章以土地置换为视角,一方面展现土地置换模式的社会基础,另一方面展现以政府为主导土地置换的基本思路、原则、目标及具体的运作情况。以此,全方位考察政府在推进城乡一体化中的工作策略。第五章为“土地置换的效应:乡村社区重构。本章在于展现以土地置换为突破口的城乡一体化战略对乡村社会变迁的影响,主要集中研究乡村社会组织、农用地经营、农用地权属、社会空间和生活方式的变迁,以及乡村社会福利体制的构建,进一步解读了土地置换中的制度因素对乡村社区重构的作用。第六章在总结各章的基础上,得出了本项研究的结论,即城乡一体化的逻辑是土地权属经由村级集体—家庭承包—镇级集体变革的过程,也是农民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生活空间和生产方式的城镇化过程和城乡二元结构自洽和逐渐解构的过程。并进一步研究了集体土地权属升级后,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改革的原则,以实现土地效益的最大化。研究结果联通了原来分割的城乡二元管理体制,为中国最基层政府能够提供良好行政公共服务找到了有效的途径。最后通过演绎推论,展望了城乡公平均衡发展,共享发展成果的城乡一体化发展趋势。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18
第1章 导论  18-46
  1.1 问题的提出  18-25
    1.1.1 中国特色城乡二元结构  18-20
    1.1.2 土地保障功能与城乡二元结构  20-22
    1.1.3 土地制度变革与农民集体重构  22-23
    1.1.4 土地市场化与城乡一体化  23-25
  1.2 文献综述与概念界定  25-38
    1.2.1 城乡一体化的内涵与目标  25-29
    1.2.2 城乡二元结构的内涵  29-33
    1.2.3 土地置换的理论与实践  33-37
    1.2.4 文献简评  37-38
  1.3 研究范式  38-46
    1.3.1 研究的基本范式  38-40
    1.3.2 研究的基本思路及方法  40-43
    1.3.3 本文的创新点  43-44
    1.3.4 写作框架及逻辑图  44-46
第2章 基本概貌:F区城乡二元结构特征  46-64
  2.1 F区的基本状况  46-49
    2.1.1 历史发展  46-47
    2.1.2 设区后的建制发展  47-48
    2.1.3 撤县建区后的概貌  48-49
  2.2 F区的城乡二元结构  49-58
    2.2.1 地理位置  49-50
    2.2.2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特征  50-54
    2.2.3 城乡二元空间结构特征  54-56
    2.2.4 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特征  56-58
  2.3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F区  58-64
    2.3.1 F区现状  58-63
    2.3.2 F区机遇  63-64
第3章 F区城乡一体化实践回顾  64-90
  3.1 土地制度与城乡一体化  64-73
    3.1.1 农地的基本功能  64-68
    3.1.2 农地经济功能的衰退  68-71
    3.1.3 土地成为农民最后一根稻草  71-73
  3.2 城乡一体化试点与城乡关系调整  73-82
    3.2.1 农工一体化  73-75
    3.2.2 乡村工业化  75-78
    3.2.3 小城镇建设  78-82
  3.3 体制改革与城乡关系再调整  82-87
    3.3.1 乡镇企业改制  83-85
    3.3.2 保障制度社会化改革  85-87
    3.3.3 城市房产商品化改革  87
  3.4 小结  87-90
    3.4.1 农村土地制度与社会保障的关系  87-88
    3.4.2 F区城乡一体化实践的思考  88-90
第4章 土地置换:F区城乡一体化的新探索  90-116
  4.1 土地置换的F区试点  90-97
    4.1.1 试点区域基本状况  90-92
    4.1.2 行政区域建制  92
    4.1.3 城乡发展  92-94
    4.1.4 试点概貌  94-97
  4.2 土地置换的社会基础与动力  97-107
    4.2.1 宅基地的精神与物质基础弱化  97-100
    4.2.2 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就业  100-103
    4.2.3 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动力  103-107
  4.3 土地置换试点的具体运作  107-116
    4.3.1 土地置换的政策支持与社会动员  107-110
    4.3.2 试点运作的具体方案  110-112
    4.3.3 运作的基本保障  112-113
    4.3.4 土地置换的实施  113-116
第5章 土地置换的效应:乡村社区重构  116-183
  5.1 管理机构职能的变化  116-126
    5.1.1 置换前村级组织职能  116-117
    5.1.2 置换后村级组织的职能  117-126
  5.2 农用地权属和经营方式的变化  126-136
    5.2.1 置换前的权属与经营方式  126-129
    5.2.2 置换后的权属与经营方式  129-132
    5.2.3 置换前后的经营效益  132-134
    5.2.4 土地置换制度滞后的效应  134-136
  5.3 社会空间与生活方式的变化  136-147
    5.3.1 置换前的社会空间与生活方式  136-142
    5.3.2 置换后的社会空间与生活方式  142-146
    5.3.3 土地置换后的社会效应  146-147
  5.4 城镇化社会福利的建构  147-167
    5.4.1 就业保障  147-150
    5.4.2 养老保障  150-157
    5.4.3 医疗保障  157-162
    5.4.4 公共服务  162-167
  5.5 置换试点浏览  167-183
第6章 总结  183-206
  6.1 城乡一体化的的逻辑  183-186
    6.1.1 农民保障和生活村域化:土地村属集体经济  184-185
    6.1.2 农民保障和生活碎片化:土地承包"私有"经济  185
    6.1.3 农民保障和生活城镇化:土地镇属集体经济  185
    6.1.4 公共服务社区化:土地使用权市场化  185-186
    6.1.5 城乡二元社会结构自洽柔和化:城乡共享发展成果  186
  6.2 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瓶颈  186-189
    6.2.1 宏观层面的分析  186-188
    6.2.2 中观层面的分析  188
    6.2.3 微观层面的分析  188-189
  6.3 城乡一体化的核心:土地制度改革  189-200
    6.3.1 农村土地制度现状  189-191
    6.3.2 试点实践现实矛盾  191-192
    6.3.3 土地制度设计  192-197
    6.3.4 制度安排的效用分析  197-198
    6.3.5 讨论:土地制度与村民自治  198
    6.3.6 讨论:土地置换的普适性  198-200
  6.4 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200-206
    6.4.1 土地管理以效益为原则,实现制度与经济体制的调适  202-203
    6.4.2 行政管理以公平为原则,实现社会保障福利体制整合  203-204
    6.4.3 公共服务以公益为原则,实现资源布局均等整合共享  204
    6.4.4 社区管理以互助为原则,加强共同生活圈价值观维模  204-206
参考文献  206-217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217-218
致谢  218

相似论文

  1. 中国政府惠农政策实证研究,D422.6
  2. 丽江市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D67
  3. 嘉鱼县人口城镇化问题研究,C924.2
  4. 促进城乡一体化的财政政策选择,F123
  5. 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实践探析,F127
  6. 农村信息化推动苏南区域城乡一体化快速发展对策研究,F127;F224
  7. 城乡一体化医疗保障成渝模式下城乡居民受益公平性分析,R197.1
  8.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研究,F842.6
  9. 北京郊区新农村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F327
  10. 欠发达地区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F321.1
  11.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道路网规划研究,U412.1
  12. 我国“小产权房”法律问题研究,D923;F293.3
  13.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豫北地区农村体育教师职后培养研究,G812.4
  14. 实行城乡一体化生育政策的政策模拟分析,C924.21
  15. 不完全市场、土地制度与城市化,F299.2
  16. 农村承包经营用地流转问题研究,F321.1
  17. 基于城乡空间管治的城乡统筹规划研究,F127
  18. 湖南省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F299.27
  19. 城市化进程中的城中村改造问题研究,F299.2
  20. 我国村镇建设管理的探索与实践研究,TU982.29
  21. 秦皇岛市贫困儿童社会救助体系构建研究,D632.1

中图分类: > 社会科学总论 > 社会学 > 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 地区社会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