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成都北编组站运营后评价

作 者: 陈冠儒
导 师: 马驷
学 校: 西南交通大学
专 业: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关键词: 成都枢纽 成都北编组站 对比 后评价
分类号: U292.1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86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成都铁路枢纽位于宝成、成渝、成昆、达成四条铁路干线的交汇处,是西南通往西北、中南、华北等地区的交通要道。随着客、货运量的不断增长,枢纽内部分车站及线路设备能力不足的矛盾日趋明显,急需进行改扩建。在成都枢纽“点”、“线”全面升级改造的背景下,作为枢纽改造的重点项目,成都北编组站从可研性分析到设计施工,再到建成后运营效果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对成都北编组站进行运营后评价分析,不仅能找出成都北编组站规划建设中不足为编组站日常运营管理和车站改造提供改进措施,还能对今后路网中与其相似特征的铁路枢纽(如重庆枢纽等)的建设起到良好的借鉴作用。本文首先介绍了成都铁路枢纽的地理位置、改造前枢纽整体的运营状况和新建成都北编组站的必要性、改造后枢纽内车站及技术设备的概况;接着介绍了成都北编组站的规划设计方案;然后对比分析现阶段与规划设计时的车流结构和编组计划的不同,找出它们产生变化的原因,并依此建立成都北编组站运营后评价的评价指标体系;最后,利用多层次灰色评价法对成都北编组站进行综合评价。

全文目录


摘要  6-7
Abstract  7-10
第1章 绪论  10-14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10-11
  1.2 国内外现状分析  11
  1.3 项目后评价的基本概念  11-12
    1.3.1 项目后评价的目的  12
    1.3.2 项目后评价的原则  12
  1.4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12-14
第2章 成都铁路枢纽的概述  14-22
  2.1 成都枢纽的地理位置  14
  2.2 规划设计时成都枢纽情况概述  14-19
    2.2.1 规划设计时枢纽地区概况及运营特征  14-17
    2.2.2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新建成都北编组站的必要性  17-18
    2.2.3 成都北编组站形成后枢纽内主要车站及既有铁路的技术标准  18-19
  2.3 成都北编组站概况  19-21
  2.4 本章小结  21-22
第3章 成都北编组站规划设计方案介绍  22-35
  3.1 枢纽货流结构分析  22-24
    3.1.1 枢纽总运量  22-23
    3.1.2 通过运量  23-24
    3.1.3 地方运量  24
  3.2 枢纽车流结构及编组计划分析  24-27
    3.2.1 枢纽车流结构分析  25-26
    3.2.2 设计年度成都北编组站的编组计划分析  26-27
  3.3 成都北编组站设计介绍  27-33
    3.3.1 成都北编组站衔接线路的引入方向  27
    3.3.2 成都北编组站站型与技术设备  27-33
  3.4 成都北编组站设计能力及需求分析  33-34
  3.5 本章小结  34-35
第4章 成都北编组站运营前后及规划设计对比  35-43
  4.1 成都北编组站运营近期与预测的车流结构对比及能力检算  35-39
    4.1.1 成都北编组站运营近期的车流分析  35-37
    4.1.2 成都北编组站运营近期与预测的车流结构对比  37
    4.1.3 成都北编组站作业能力检算  37-39
  4.2 成都北编组站运营近期与规划设计的编组计划的对比  39-42
    4.2.1 成都北编组站编组计划  39-40
    4.2.2 成都北编组站运营近期与规划设计时的编组计划的对比  40
    4.2.3 成都北编组站运营近期与枢纽改造前的编组计划的对比  40-41
    4.2.4 枢纽改造前后枢纽编组站及相邻技术站编组计划的变化  41-42
  4.3 本章小结  42-43
第5章 成都北编组站运营后评价的评价指标体系  43-68
  5.1 成都北编组站运营后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43-44
    5.1.1 指标设置的原则  43
    5.1.2 成都北编组站运营后评价指标体系  43-44
  5.2 成都北编组站对枢纽的适应性分析  44-48
    5.2.1 枢纽内车站的分工  44-47
    5.2.2 技术直达列车的比例变化  47-48
    5.2.3 直达列车平均运程的变化  48
  5.3 对相邻技术站及路网的影响  48-49
  5.4 成都北编组站运营效果分析  49-63
    5.4.1 进站线路的引入方向  50-51
    5.4.2 编组站的站型及规模  51-54
    5.4.3 技术设备的配置  54-57
    5.4.4 设计能力利用率  57-58
    5.4.5 中转停留时间  58-59
    5.4.6 站责正点率  59-61
    5.4.7 编组站的协调性  61-63
  5.5 成都北编组站运营综合后评价  63-67
    5.5.1 评价方法的选取  63-65
    5.5.2 成都北编组站灰色综合评价  65-67
  5.6 本章小结  67-68
结论  68-70
  一、主要研究结论  68
  二、本文存在的问题  68-69
  三、研究展望  69-70
致谢  70-71
参考文献  71-7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73

相似论文

  1. 布依语—英语语音对比研究,H319
  2. 基础教育改革中过程性评价平台的构建与完善,G521
  3. 基于信息熵的课堂观察量化评价模型研究,G632.4
  4.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评价方法的实施研究,G633.67
  5. 基于感兴趣信息的高光谱图像压缩技术研究,TP391.41
  6. 城市商品住宅开发风险分析与应对研究,F293.35
  7. 吐蕃止贡赞普和朗达玛灭教之比较,K28
  8. 云南高原湖泊底泥堆积区生态条件下磷、氮等污染物的转化规律,X131.2
  9. 冬青属植物资源收集与无性繁殖技术研究,S184
  10. 高校绿色办公指标体系的设计与评价研究,G647
  11. 云南省人力资本空间网络结构关键效率因素研究,F249.27
  12. 高校科技创新环境评价研究,G644
  13. 黑龙江省高校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体系研究,G644
  14. 我国高校BOT工程项目风险评价研究,G647
  15. 市级旅游用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X820.3
  16. 山野菜石参营养成分与品质分析,S647
  17. 论初中语文学科的教学评价改革,G633.3
  18. 黄磷储罐区安全评价方法研究,TQ126.317
  19. 女性乒乓球服的热湿舒适性研究,TS941.15
  20. 孔光一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清宣法为主辨治小儿外感咳嗽的临床研究,R249.2
  21. 课堂互动对高中生英语口语能力影响的行动研究,G633.41

中图分类: > 交通运输 > 铁路运输 > 铁路运输管理工程 > 行车组织 > 车站工作组织 > 编组站工作组织与管理系统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