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当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及其对大学生的影响研究

作 者: 李琳
导 师: 佘双好
学 校: 武汉大学
专 业: 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 当代中国 文化保守主义思潮 大学生 影响
分类号: G649.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55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在当代各种社会思潮中,文化保守主义思潮是一种对大学生影响比较大的社会思潮。这股思潮在我国历史悠久,根深蒂固,有着深厚的土壤,同时也有着广泛的现实生活基础和需要。由于这股思潮是伴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而兴起,与吸收人类社会积极文化成果特别是弘扬我国优秀文化传统,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相伴随而发展起来,因此,研究当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就有其复杂性。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文尝试对当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基本内容进行解读,包括对其兴起的表现、原因背景、内容特征以及性质进行系统分析,考察其对大学生的实际影响情况、影响特征及原因,尝试探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当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导论。主要阐述写作的目的及意义、研究现状、概念界定、研究思路与基本结构、研究方法以及创新与不足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是新时期党中央对思想政治领域提出的重要任务;研究当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及其对大学生的影响,有助于大学生认清当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实质,划清文化保守主义思潮与马克思主义的界限、划清文化保守主义与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界限,从而自觉抵制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消极影响;有助于高校教师尤其是思想理论课教师正确认识当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及其对大学生影响的实际情况,加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影响的科学引导;有助于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拓宽马克思主义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视野。第一章,当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兴起与发展。主要论述当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在当代中国兴起的表现、兴起的原因背景、核心思想内容、基本特性以及发展新动向等。当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在中国大陆于20世纪90年代兴起,21世纪初掀起热潮,其影响已经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当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兴起有着深刻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背景。当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核心思想内容包括强调儒学价值、复兴儒学、重建儒教、儒化中国等,其具有明确的政治指向和意识形态性,绝不能简单的将其看作一时的思想游戏,将其简单的看作只是一种学术文化思潮。从当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发展现状来看,它仍然处在快速发展时期,短期内不可能自动消除。研究当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消除其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刻不容缓。第二章,当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双重属性。主要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对当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性质进行分析,采取抽丝剥茧的方式,剥开当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文化属性和政治属性,揭示其文化掩盖下的政治实质。当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具有文化属性。它是由文化人发起的文化现象,所探讨阐发的是文化观问题,表现出的是一种复兴传统儒学的文化活动;当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具有政治属性。一方面文化与政治不可分,当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主张在当今中国全盘复兴儒学,具有文化的意识形态性;另一方面,当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提出了明确的政治诉求,进一步表明其内在潜藏的政治属性。当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在文化方面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但在政治方面具有荒谬性;当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双重属性对照下的实质是文化群体的浪漫想象,是文化群体社会监控者和参谋者身份的错位,是文化群体的过界行为;是儒家千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政治思想的沿袭,实质是借文化谈政治的社会政治思潮。第三章,当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现状。主要对当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实际影响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和实证分析,摸清当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实际影响程度和影响性质。当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在大学生中具有一定的知晓度。大部分大学生了解文化保守主义思潮,但了解程度并不深入;大学生对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认同度处于中间偏高程度,大部分大学生认同其儒学正统思想观,绝大部分大学生对其文化决定论、政治儒学观等并不认同,但当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各种错误观点在大学生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认同;当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对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和民族自信心恢复具有一定积极影响,但其消极影响是主要的、突出的。在当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广泛的复兴儒学实践活动及否定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思想影响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信仰以及对社会主义先进政治制度的认同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和影响。当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在不同性别、不同出生地、不同生源、不同教育层次、不同政治面貌以及不同专业大学生中的知晓度和影响程度不同。总体来看,当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较大,我们必须警惕其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第四章,当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影响大学生的特点及机制。主要探讨当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影响大学生的特点、影响原因及作用机制,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提供理论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与文化思潮的互动沿着热情崇拜---理性选择---多元整合的轨迹发展,社会文化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消极社会思潮的影响可能会导致大学生反社会冲动行为的发生,上世纪末学潮就是大学生受社会文化思潮影响的结果,我们必须对社会文化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引起重视;当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影响大学生具有与以往不同的特点,其主要特点是浅表了解与深层影响性、现实功利性与隐蔽性、多渠道影响与互动性、多种思潮认同的兼容性等。影响大学生的内因是大学生自身文化特质及好新奇、思想不完全成熟、主流意识淡薄等;外因是社会现实矛盾、主流文化引领缺位以及当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传播方式新颖,内容切合大学生思想实际等。当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影响大学生的传播机制和影响过程是通过学术讲座、制造热点事件、网上举办各种儒学复兴活动引起大学生兴趣,继而引发大学生的情绪感染与心理共鸣,最后使之接受并内化为自己价值观的过程。第五章,当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影响大学生的应对措施。主要针对当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影响大学生的特点及其影响机制,提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对措施。在当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等各种社会思潮影响下,高校应增添当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等社会思潮的相应内容,主动帮助大学生了解各种社会思潮,培养了解文化保守主义等社会思潮的专业教师队伍和思想素质过硬的思想理论课教师队伍,帮助大学生认清当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等各种社会思潮的实质,提高大学生自觉辨别、抵制当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能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任务是加强和改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方式方法,在教育方式方法上增强生活性、生动性,在教育途径上采取多样化途径;开展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帮助大学生在实践中正确认识当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等社会思潮;同时,构建社会-校园与大学生三层面良性的文化环境;加强对当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传播控制,针对其不同层面和影响特点分别预防和控制。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5-8
Abstract  8-19
导论  19-62
  一、研究意义  19-23
  二、研究现状  23-42
  三、核心概念界定  42-56
  四、研究思路与结构  56-59
  五、研究方法与创新  59-62
第一章 当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兴起与发展  62-108
  一、当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兴起  62-69
    (一) 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复苏  62-66
    (二) 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高涨  66-69
  二、当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兴起的背景  69-82
    (一) 经济背景  71-72
    (二) 政治背景  72-74
    (三) 社会背景  74-76
    (四) 思想文化背景  76-82
  三、当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核心观点  82-94
    (一) 强调儒学价值  82-85
    (二) 复兴儒学  85-88
    (三) 重建儒教  88-90
    (四) 重建政治儒学  90-94
  四、当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主要特征  94-101
    (一) 保守传统和回归传统倾向  95-97
    (二) 立足现实的世俗化特征  97-98
    (三) 直接涉及政治经济层面  98-101
  五、当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发展新动向  101-108
    (一) 传播内容向纵深发展  101-104
    (二) 影响群体向青年大学生渗透  104-105
    (三) 传播方式向多样化发展  105-108
第二章 当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双重属性  108-131
  一、文化属性和政治属性是其双重属性  108-114
    (一)文化属性是其自然属性  108-111
    (二) 政治属性是其潜在属性  111-114
  二、在文化方面的专业性与在政治方面的荒谬性  114-121
    (一) 文化方面的专业性  114-115
    (二) 政治方面的荒谬性  115-121
  三、当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双重属性对照下的本质  121-131
    (一) 文化保守主义思潮是文化群体的浪漫想象  121-122
    (二) 社会监控者和参谋者身份的错位  122-123
    (三) 文化保守主义思潮是文化的过界行为  123-124
    (四) 文化保守主义思潮是儒家政治思想的沿袭  124
    (五) 实质是借文化谈政治的政治思潮  124-131
第三章 当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影响大学生的现状  131-157
  一、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在大学生中的知晓度较高  132-134
    (一) 大部分学生对文化保守主义有一定了解  132-134
    (二) 多数学生对文化保守主义了解并不深入  134
  二、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在大学生中的认同度较高  134-140
    (一) 大多数学生认同儒学正统论  135-136
    (二) 部分学生认同复兴儒学论  136-137
    (三) 少数学生认同儒学指导论  137-138
    (四) 少数学生认同政治儒化论  138-140
  三、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对大学生消极影响较大  140-145
    (一) 消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142-143
    (二) 冲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43-144
    (三) 消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先进制度的认同  144-145
  四、当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影响大学生的个体差异  145-157
    (一) 女生比男生知晓度高而受影响小于男生  145-147
    (二) 开放地区比欠开放地区学生知晓度高  147-148
    (三) 乡镇生源比其它生源学生受影响大  148-149
    (四) 博士生比其他层次大学生受影响大  149-151
    (五) 民主党派和群众学生比党团员学生受影响大  151-153
    (六) 社科和理科学生比人文工科学生受影响大  153-157
第四章 当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影响大学生的特点及机制  157-183
  一、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与文化思潮的互动轨迹  157-163
    (一) 80年代对新启蒙文化思潮的热情崇拜  158-160
    (二) 90年代对多元文化思潮的理性选择  160-162
    (三) 21世纪对多元文化思潮的多元整合  162-163
  二、当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影响大学生的主要特点  163-168
    (一) 浅表了解与深层影响性  163-165
    (二) 现实功利性与隐蔽性  165-166
    (三) 多渠道影响与互动性  166-168
    (四) 多种思潮认同兼容性  168
  三、当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影响大学生的机制  168-183
    (一) 影响因素  169-173
    (二) 影响过程  173-175
    (三) 影响机制  175-179
    (四) 作用模式  179-183
第五章 当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影响大学生的应对措施  183-210
  一、加强和改进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183-187
    (一) 文化保守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影响  183-184
    (二)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改进方法  184-187
  二、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理论课程教学  187-191
    (一) 构建"三情"教育机制提升课程吸引力  188-189
    (二) 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活动  189-191
  三、坚持多渠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  191-199
    (一)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引领作用  192-197
    (二) 充分利用各课程渗透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197-198
    (三) 充分利用网络抵制文化保守主义思潮  198-199
    (四) 充分利用其他多种渠道引领  199
  四、构建社会-校园-大学生三层面良性文化环境  199-202
    (一) 构建青年易接受的青年文化体系  200
    (二) 建立与主流文化相适应的校园文化环境  200-201
    (三) 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201-202
  五、针对文化保守主义影响特点预防控制  202-210
    (一) 针对其传播路径进行有效预防和控制  202-206
    (二) 针对文化保守主义影响特点分层引导  206-208
    (三) 针对文化保守主义不同层面分别预防  208-210
参考文献  210-225
攻博期间主要科研成果目录  225-226
后记  226-227

相似论文

  1. 大型汽轮机转子动平衡测控系统研制,TH877
  2. 英语课堂形成性评估与学生学习态度研究,H319.3
  3. 断指再植患者重返工作的影响因素分析,R658.1
  4. 马洛—克罗恩社会赞许性量表的修订及相关研究,B841.7
  5. 对农村初级中学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G633.6
  6.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科学信仰研究,G641
  7. 市级旅游用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X820.3
  8. 基于能源消耗的建筑工程生态足迹评价,X826
  9. 对体育类大学生学业自尊、身体自尊、内隐自尊以及与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G807.4
  10. 低蛋白日粮添加合成氨基酸和小肽对肉仔鸡的影响,S831.5
  11. 大学生应对能力现状及其干预研究,B844.2
  12. 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B849
  13.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社会适应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B844.2
  14. 高校成人大学生心理压力、社会支持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G724
  15. “网络红人”现象及其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G41
  16. 手机媒体对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影响及对策研究,G641
  17.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研究,G641
  18. 福建省业余网球教练员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G845
  19. 福建省高职院校女子篮球队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G841
  20. 艺术体操教学对女大学生心功能的影响,G834-4
  21. 第三套《全国健美操大众锻炼标准》初级套路对普通女大学生健康体适能影响的实验研究,G831.3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高等教育 > 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概况 > 中国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