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社会转型期人的精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作 者: 曹静
导 师: 李素霞
学 校: 河北师范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 社会转型 精神生活 人的全面发展
分类号: D6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374次
引 用: 4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精神生活问题是中国社会转型期凸显的重大的现实问题,也是现代哲学关注的一个前沿问题。精神生活作为现实个人生活的重要层面,它与人的本质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人之为人的本质特征,是现实个人的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之后,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时期。随着人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的精神生活也发生了变化:一方面,人的精神需要日益多样化,人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大部分人都崇尚一种积极的健康的精神生活方式;另一方面,人们又陷入物质主义和享乐主义的泥坑,人的精神生活出现了滑坡,失去了它的独立性,变成了经济发展的附属品。本文就以社会转型期为背景,以人的精神生活这一重大课题为主线,力图从四个部分对人的精神生活的基本理论、存在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对策等内容进行探索和研究。论文第一部分论述了人的精神生活的内涵、构成要素、基本特征,并进而指出了精神生活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精神生活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受一定的物质生活所决定的,现实的个人通过实践活动,主动追求生活意义,满足和超越精神需要的特定存在方式;精神生活主要是由知识生活、心理和情感生活、道德生活和信仰生活等要素构成;精神生活具有一系列的重要特征。精神生活更侧重对意义世界的追求,精神生活比物质生活更注重持续发展,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结果不同;精神生活在人全面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第二部分重点分析了社会转型期人的精神生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旧的价值体系尚未瓦解,新的价值体系尚未形成,因而在现实生活中,就必然带来思想、观念、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问题,给人们的精神生活带来了许多困扰:随着物质财富的增长,人们对金钱的渴望和追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金钱成为评价人的价值的唯一尺度,结果导致人的精神生活陷入困境;科学技术被推崇到极致造成了人文精神的沉落,人性的萎缩,人不能成为真正的人,人出现了异化;盲目地追求经济利益,导致道德失范、信仰危机,作为人类生存内在根基与终极关怀的东西也渐渐失去;对自由时间的不合理支配,导致休闲的失位和生活意义的迷失。第三部分论述了社会转型期人的精神生活问题产生的原因。现代精神生活遇到许多困难,有人称之为“人类的困境”,面对这些困境人们开始寻找其原因。首先精神生活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经济生活的深刻变化,尤其是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导致的;其次,政治体制的不合理。政治体制上的缺陷,也导致了精神生活的失落;最后,观念是人发展的灵魂,人的价值观念上的问题,是造成精神生活荒芜和困境的最深层的原因。第四部分论述了社会转型期解决人的精神生活问题的对策。面对精神生活出现的问题,人们进行了积极的反思,尽可能找到“治疗”的药方,来解决人的精神问题。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也是人类精神生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大力发展生产力,为精神生活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民主和法制是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杠杆,决定着社会发展的性质和方向,它为精神生活的提升提供了政治保障;教育是提高人的素质和能力的摇篮,它为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条件;信仰重建是一种精神上的自我肯定,是对精神家园的根本性的拯救,它为精神生活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自由时间是人全面发展的前提,合理利用时间,享受休闲,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才能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5
英文摘要  5-8
引言  8-12
  (一) 精神生活问题的视角选择  8
  (二) 精神生活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8-10
  (三) 精神生活问题的选题意义和研究方法  10-12
一、精神生活概述  12-22
  (一) 精神生活的内涵及构成要素  12-18
  (二) 精神生活的基本特征  18-19
  (三) 精神生活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19-22
二、社会转型期人的精神生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2-31
  (一) “物化”现象的存在和主体性的困境  22-25
  (二) 科学技术被推崇到极致导致科学和人文的矛盾  25-27
  (三) 道德信仰的缺失  27-29
  (四) 休闲的失位和生活意义的迷失  29-31
三、社会转型期人的精神生活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31-35
  (一) 社会经济生活的变化  31-32
  (二) 政治体制的不完善  32-33
  (三) 价值观念的制约  33-35
四、社会转型期解决人的精神生活问题的对策  35-43
  (一) 大力发展生产力,为精神生活奠定物质基础  35-36
  (二) 健全民主法制,为精神生活提供政治保障  36-37
  (三) 发展教育事业,为精神生活提供条件  37-39
  (四) 自觉重建信仰,为精神生活提供强大动力  39-41
  (五) 享受闲暇生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1-43
结论  43-44
参考文献  44-47
附录  47-49
后记  49-50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50

相似论文

  1. 中国电视媒体话语范式演变的多视角分析,G220
  2. 教育精神之生活叙事研究,G40
  3. 马克思和谐社会思想研究,A811
  4. 社会转型期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422.62
  5. 我国社会转型期慈善伦理的经济学分析,D632.9
  6. 农村居民拆除传统民居现象的社会学研究,C912.82
  7. 中国第三次社会转型以来竞技体育的发展路径研究,G812.0
  8. 西方消费文化的社会学审视,C913.3
  9. 社会转型期我国竞技武术发展环境特征及对策研究,G852
  10. 《大公报》舆论建构途径研究(1925-1932年),G219.29
  11. 当代主体价值选择的困惑与途径,B018
  12. 经济社会转型期企业信用问题研究,F279.2
  13. 群体性事件的法律防控与解决机制,D631.4
  14. 地方政府媒介形象初探,D625
  15. 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理念研究,D61
  16. 清末民初教会大学与江南社会现代转型,G649.2
  17. 转型期我国行政组织伦理困境及解决路径研究,B82-051
  18. 我国企业团队沟通与人的全面发展,F272
  19. 论民事纠纷多元化调解机制,D926
  20. 当代中国社会价值观冲突研究,D648
  21.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的民生哲学问题研究,A811.6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政治 > 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