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地铁地下空间功能与可开发商业空间研究

作 者: 刘莎
导 师: 黄庆
学 校: 西南交通大学
专 业: 交通运输工程
关键词: 地铁 地铁交通换乘量 地下空间规划 地下空间功能 地下商业空间
分类号: TU984.11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856次
引 用: 7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的流动人口与机动车辆数目也不断增长。面对日趋尖锐的城市交通需求与交通供给之间的矛盾,为了缓解大城市客运交通车辆拥挤、道路堵塞、车祸频繁、污染严重的严峻局面,有效的解决大城市交通拥挤的问题,特别是针对大城市普遍存在的土地资源非常紧张的国情,越来越多的交通工作者认识到解决我国大城市交通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建立一个以轨道交通系统为骨架,以常规公交为主体,多种交通方式互相协调的客运交通体系,以提高城市的整体客运交通水平。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已成为我国大城市立体化交通、提高运行效率的前提。我国已有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城市建造使用地铁,有十几个城市在报批建造地铁。就地铁已投入使用的几个城市看,以地铁为动力发展轴,沿线又规划建设了多种形式的地下街、地下车库等地下工程。这些地下空间设施在完善交通的同时,也带动商业中心地区、地铁站地区地下空间的开发,并进一步繁荣了区域经济。成都是我国中西部重要的中心城市,其规模已进入特大城市的行列。城市发展的机遇与挑战,要求成都科学规划自身的城市交通体系,尤其要打造满足现代化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快速轨道交通体系。受城市自身条件的限制,成都市中心城区的地面道路空间资源有限,无法满足城市目前和未来发展的交通需求,因此早在80年代末期,成都市就根据当时的城市规划条件,确立了十字骨架构成快速轨道交通线网基本形态。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系统规划对城市发展影响巨大,可以说,轨道线位决定了城市发展的轴线。地铁地下空间功能多种多样,编制地铁地下空间规划必须关注地铁地下空间综合功能,并对轨道交通与常规公共交通、非机动车交通、私人交通等其他交通方式之间的衔接换乘进行合理规划与布局,据此确立地下商业空间的分布及商业功能。地铁地下商业空间的开发中商业开发量也应建立在一定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才能为地铁站点地下空间的设计和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本文引入交通分布分析原理,用矩阵的数学模型对交通换乘量进行了分析和预测。文章在调研了国内外地铁现状后,以成都地铁1号线南段地下空间开发规划为基础,确定了其地下空间的商业对人流的吸引比例,侧重论述了地铁地下空间的功能及地下空间的商业开发。

全文目录


摘要  6-8
Abstract  8-11
第1章 绪论  11-27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4
    1.1.1 关注地铁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必要性  11-12
    1.1.2 城市地下空间的规划原则  12
    1.1.3 本论文研究的意义  12-14
  1.2 国外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现状  14-18
  1.3 我国地下空间的现状及问题  18-25
    1.3.1 我国地铁地下空间的现状  18-24
    1.3.2 地下空间利用存在的问题  24-25
  1.4 论文研究目标  25
  1.5 论文研究内容  25-27
第2章 地铁地下空间  27-31
  2.1 综合交通空间  27-29
    2.1.1 交通换乘  27-28
    2.1.2 结合地下停车综合开发  28
    2.1.3 地下通道及出入口  28-29
  2.2 地下商业空间  29-30
    2.2.1 地铁商业分类  29-30
  2.3 市政公建空间  30-31
第3章 地铁地下空间与地下商业空间的联系  31-33
  3.1 地铁地下空间和地下商业空间客流互补  31
  3.2 地铁施工形成的关联空间  31
  3.3 地铁地下空间与地下商业空间互为可持续发展  31
  3.4 地铁通道和地面地下商业空间的无缝衔接  31-32
  3.5 组织疏解地面地下交通  32-33
第4章 枢纽内部客流交通组织评价  33-60
  4.1 轨道交通衔接的模式和客流特点  33-35
    4.1.1 地下过街道  33-34
    4.1.2 连接通道  34
    4.1.3 换乘通道  34
    4.1.4 地下车库  34-35
  4.2 交通衔接服务圈特性  35-36
  4.3 影响客流换乘量的因素  36-53
    4.3.1 交通换乘量分析的基本思路  36-40
    4.3.2 枢纽内部客流交通组织评价  40-46
    4.3.3 不同类型地铁站点的客流换乘方式比例  46-53
  4.4 城市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衔接的客流特性  53-60
    4.4.1 不同交通功能站点的客流比较  55-56
    4.4.2 与其他交通方式衔接客流比较  56-60
第5章 地下商业空间开发  60-69
  5.1 地铁地下空间开发的商业价值  61-63
  5.2 地铁地下空间商业开发  63-66
    5.2.1 地铁站地下商业总体预测  63-66
  5.3 交通和商业功能并重的开发  66
    5.3.1 地下商业街  66
    5.3.2 地铁车站商场  66
  5.4 商业功能为主的开发  66-67
    5.4.1 地下商场  66-67
    5.4.2 商厦地下室  67
  5.5 地下商业空间开发的经济分析  67-69
    5.5.1 地下商业空间的开发成本及其影响因素  67-68
    5.5.2 结合地铁建设开发的经济分析  68
    5.5.3 开发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68-69
结论  69-71
致谢  71-72
参考文献  72-77

相似论文

  1. 中国城市地铁站声环境设计策略研究,U231.4
  2. N市地铁建设融资模式研究,F299.24
  3. 城市轨道交通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的研究与探索,TP277
  4. 地铁盾构施工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研究,U455.43
  5. 地铁信号模拟系统设计,TN911.7
  6. CBR-RBR模式在地铁施工安全事故案例库中的应用,U215.8
  7. 上海地铁车厢空气环境实测调查与数值研究,U270.383
  8. A地铁站设计质量管理研究,U231.4
  9. 地铁车站地下空间用地权属及价格评估研究,TU984.113
  10. 武汉某地铁站台环控系统CFD模拟研究,TU831.8
  11. 某工程隔离桩施工对土体扰动研究,TU473.1
  12. 地铁站点周边地区城市设计研究,TU984
  13. 国内地铁报的视觉传播研究,G210
  14. “地铁房地产”投资的动力机制研究,F572
  15. 城市视觉导向设计研究,J524
  16. 基于AHP-TOPSIS的地铁车站施工方案比选研究,U231.4
  17. 地铁隧道施工邻近建筑物安全风险研究,U455.1
  18. 基于嵌入式的地铁列车多媒体报站系统开发,TP368.12
  19. 地铁建设项目施工风险评价方法与准则研究,U231.3
  20. 基于以太网的列车内部显示LED控制器软件设计与实现,TP273
  21. 黄土地层地铁隧道施工引起地表移动及变形预测方法,U456.3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建筑科学 > 区域规划、城乡规划 > 城市规划 > 城市规划布局 > 总体规划 > 城市空间规划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