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豫西陕县地坑窑居的适宜性保护与更新

作 者: 任俊龙
导 师: 唐丽
学 校: 郑州大学
专 业: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关键词: 地坑窑居 适宜技术 保护 更新
分类号: TU-8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4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论文隶属于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项目代码2006BAJ04A02,同时结合导师建议后自选。传统民居是千百年来人们对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相适应的结果。研究传统民居的价值在于在新的时代背景条件下,通过适宜性的策略来保护地域文化和技术,能够使得传统民居得以延续和发展。地坑窑居是我国的一种特殊的传统民居建筑形式,其历史延续久远,民居风格和民间文化形态较有特色。以豫西陕县为代表的地坑窑居是千百年来历代居民利用本土材料、适应当地气候、地理条件而建造的,具有良好环境适应能力的原生态绿色建筑。这些优秀的建筑面临着消逝和其营造技术也将面临着失传,因此我们有必要通过适宜性的策略使这种传统民居建筑焕发生机。本文选择豫西陕县地坑窑居为研究对象,基于适宜技术,分析了豫西地坑窑居对适宜技术的回应,并通过调查现状、分析问题、提出保护性对策、研究案例等基本思路,针对新的时代背景下传统地坑窑居何去何从的问题,探讨豫西传统地坑窑居的保护模式,正确引导居民改善居住环境的有效途径。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10
图和附表清单  10-14
1 绪论  14-24
  1.1 研究的背景  14-15
    1.1.1 地域建筑的当代审视  14
    1.1.2 现代技术的冲击  14-15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5-16
  1.3 研究现状  16-20
    1.3.1 理论研究现状  16-18
    1.3.2 实践研究现状  18-20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20-22
    1.4.1 研究的内容  20-21
    1.4.2 研究的方法  21-22
  1.5 技术框架  22-24
2 适宜技术的概念与特征  24-31
  2.1 适宜技术的发展  24
  2.2 适宜技术的特征  24-26
    2.2.1 相对的地方性  25
    2.2.2 辩证的时效性  25
    2.2.3 多层次性  25-26
    2.2.4 整体适宜性  26
  2.3 适宜技术与传统技术、生态技术  26
  2.4 适宜性建筑策略  26-30
    2.4.1 服从并改造自然环境  27-28
    2.4.2 运用适宜技术  28
    2.4.3 使用地方材料  28
    2.4.4 关注平民使用者  28-29
    2.4.5 尊重地域文化  29-30
  2.5 小结  30-31
3 传统地坑窑居对适宜技术的回应与现存实态  31-68
  3.1 豫西陕县地坑窑居概述  31-38
    3.1.1 豫西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特征  31-36
    3.1.2 类型与分布  36-38
  3.2 传统地坑窑居对适宜技术的回应  38-56
    3.2.1 聚落形态对适宜技术的回应  38-42
    3.2.2 形制布局对适宜技术的回应  42-48
    3.2.3 传统地坑窑居空间环境的表达  48-49
    3.2.4 地方材料与技术表达  49-51
    3.2.5 细部构造与表达  51-56
  3.3 传统地坑窑居的现存实态  56-65
    3.3.1 聚落形态的丧失  57-58
    3.3.2 平面功能的局限  58
    3.3.3 物理环境测试分析  58-64
    3.3.4 资源能源利用情况  64
    3.3.5 特质遗存  64-65
  3.4 小结  65-68
4 当代地坑窑居保护更新的适宜性途径  68-76
  4.1 聚落空间的保护与整合  68-69
    4.1.1 公共空间的保护  68
    4.1.2 邻里生活的组织  68-69
    4.1.3 聚落特色的塑造  69
  4.2 地坑窑居风格的延续与发展  69-70
    4.2.1 地坑窑居风格的提炼  69-70
    4.2.2 地坑窑居装饰的适当采用  70
  4.3 地坑窑居功能的优化  70-71
    4.3.1 平面功能的合理安排  70-71
    4.3.2 居室舒适度的提升  71
    4.3.3 新的生活方式的融入  71
  4.4 地坑窑居适宜的构造技术  71-74
    4.4.1 节能措施  71-74
    4.4.2 节水措施  74
  4.5 物理环境的提升  74-75
    4.5.1 改善采光条件  74-75
    4.5.2 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75
  4.6 小结  75-76
5 陕县庙上天井窑院度假村案例分析  76-87
  5.1 项目概况  76-77
  5.2 庙上天井窑居度假村的开发的意义  77-78
  5.3 规划设计方案分析  78-83
    5.3.1 用地概况  78-79
    5.3.2 定性分析  79
    5.3.3 设计构思  79-83
  5.4 适宜性评价分析  83-85
    5.4.1 案例优点  83-84
    5.4.2 存在的不足  84
    5.4.3 评价  84-85
  5.5 建议  85
  5.6 小结  85-87
6 结论  87-91
  6.1 结论  87-90
  6.2 存在的不足  90-91
参考文献  91-93
附录  93-98
  附录A  93-94
  附录B  94-95
  附录C  95-96
  附录D  96-97
  附录E  97-98
致谢  98

相似论文

  1. 吉林市历史风貌区保护研究,TU984.114
  2. 兴城古城保护研究,TU984.114
  3. 长春市历史保护区的形态特征与保护对策研究,TU984.114
  4. HID灯整流效应的研究,TM923.32
  5. 论王安忆《长恨歌》的中国现代海派文学特征,I207.42
  6. 2D人脸模板保护算法研究,TP391.41
  7. 矢量CAD电子图纸保护系统研究,TP391.72
  8. 基于距离映射码的安全指纹认证研究,TP391.4
  9. 芦苇基陶瓷的制备及性能研究,TQ174.1
  10. 乌贼墨—黄芪合剂缓解化疗副作用研究,R285.5
  11. 论我国农民环境权的保护,D922.68
  12.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制度研究,X36
  13. 公共行政学范式的厘清与界定,D035
  14. 江苏省陆栖濒危脊椎动物分布格局及优先保护区研究,Q948.2
  15. 羊种布鲁氏菌16M优势蛋白抗原的鉴定,S852.61
  16. 傣族生态文化及其法律保护研究,D922.6
  17. 马链球菌兽疫亚种全菌结合类M蛋白亚单位灭活疫苗的研制,S858.28
  18. 马链球菌兽疫亚种新保护性抗原的鉴定,S855.11
  19. 日本血吸虫硫氧还蛋白谷胱甘肽还原酶(SjTGR)的克隆、表达及免疫保护效果的初步评估,R392
  20. 基于windows日志的计算机取证模型设计,D918.2
  21. 公安信息网边界接入平台的设计与实现,TP393.09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建筑科学 > 建筑艺术 > 建筑艺术作品的保护、修缮和仿造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