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上海近郊的土改动员考察(1950-1951)
作 者: 王晓崇
导 师: 李学昌
学 校: 华东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国近现代史
关键词: 上海近郊 土地改革 动员
分类号: D651.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189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1950~1951年的土地改革运动,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一场全国性运动。土改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运动中所采取的各种民众动员策略技术。本文以上海近郊为中心,围绕土改动员主体和客体的阶段性选择以及各种动员策略的实践,考察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动员在上海近郊的发生情况,探讨土改动员本身所呈现的特征。本文正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将以“人”为中心,描述土改动员中不断转变的主体与客体。按照上级领导干部动员土改工作队、土改工作队启发积极分子、积极分子串联农民个体的模式,整个土改动员有序进行,如同一根接力棒,一级一级往下传递,最后到达农民手中,而知识分子在动员中扮演的角色,亦显示了土改动员的复杂及其教育功能性。对于每一环节中的主体来说,都是在不断传递给他者信息的同时,也不断地进行自身反省,既完成对他人的动员,亦实现自我的提升。第二章以“动员策略”为核心,描述各种策略实践是如何使动员达到最佳效果。访贫问苦,建构起农民自然状态的“苦”与国家观念的“苦”之间的联系;开会,作为一套组织运作机制构成了土改运动的现实政治过程;农会的重新组织,塑造出符合运动需要的权力主体,也构筑了农村社会的政权组织基础;标语口号的宣传则预示着农民个体情绪的自我激情化,并使动员中的政治话语深入农民心中。第三章简单叙述了上海近郊的土改诉苦,并通过几个文本的分析解读,展示土改中“诉苦内容并不固化”的现象,探讨诉苦是如何使农村社会的各种矛盾通过阶级对立的方式展现出来,并使土改动员达到最高潮。在结语部分,笔者指出正是这不断推进的程式和环环相扣的联结,使得置身于当中的每一个农民直接面对的不仅仅是国家土改的强力逼近,更是权力和利益的诱惑,最后走向土改发动者所希望的目标。
|
全文目录
论文摘要 6-7 ABSTRACT 7-9 序言 9-17 一、选题缘起 9-11 二、学术回顾 11-15 三、研究方法与资料 15-17 第一章 转变中的主体与客体——“人”的因素 17-28 第一节 土改工作队:动员的第一棒 17-21 第二节 贫雇农积极分子:从边缘走向中心 21-23 第三节 知识分子:参与者与承受者的矛盾 23-28 第二章 动员策略的实践 28-42 第一节 访贫问苦:底层的唤醒 28-30 第二节 召集会议:土改最主要的动员方式 30-34 第三节 重新组织农会:走向权力的中心 34-37 第四节 口号与歌曲:氛围的渲染 37-42 第三章 诉苦——高潮时的见证 42-52 第一节 上海近郊的土改诉苦 42-44 第二节 文本分析 44-49 第三节 对“诉苦”的进一步解释 49-52 结语 52-54 主要参考文献 54-58 后记 58
|
相似论文
- 民进党民粹式政治动员研究,D675.8
- 建国初期河南省土地改革运动研究,K27
- 论框架建构理论视角下的社区动员,D669.3
- 自体动员和移植骨髓干细胞治疗肝损伤疗效比较的研究,R575
- “村改社”:社区动员与社区居民参与的实践逻辑,C912.82
- 兔骨髓干细胞移植联合骨髓动员治疗后肢缺血实验研究,R654.4
- 论网络政治动员心理机制及其应用,B849
- 瑞金沙洲坝村土地改革研究,K27
- 解放战争时期大别山根据地的重建研究,K266
- 抗战时期《扫荡报》(桂林版)战争动员议题研究,K265
-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问题研究,D922.32
- 高新技术条件下的国民经济动员研究,E258
- 论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动员,D231
- 当代中国公共危机中党的政治动员机制研究,D25
- 中国ENGO网站的信息发布、媒体动员和政策影响研究,X321
- 动员与重构,K262
- 运动式执法的价值与困境,D630
- 妇女参与、规划内化与农民合作再生产,C913.68
- G-CSF对骨髓和外周血中MDSCs影响的初步研究,R329
- 建国初期河南新乡县土地改革的历史考察,K27
- 毛泽东农村建设思想探究,D422.0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政治 > 政治运动、政治事件 > 1949年10月~1966年5月 > 土地改革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