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小檗碱对兔动脉粥样硬化干预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 者: 朱凌波
导 师: 洪小苏
学 校: 苏州大学
专 业: 心血管内科学
关键词: 小檗碱  动脉粥样硬化 炎症标志物
分类号: R543.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16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与背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的转变,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已成为我国人群的首要死亡原因[1]。研究表明[2],动脉粥样(Atherosclerosis,AS )是由多种病理过程包括炎细胞的浸润、平滑肌细胞的增殖、细胞外基质的增加、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等参与的慢性炎症性疾病。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危险因子都能损伤血管内皮,使内皮细胞和白细胞表面特性发生变化而促进炎症反应;粒细胞,包括单核细胞进入发生炎症反应的内皮细胞,增加黏附分子及其他炎症介质的表达,促使巨噬细胞摄取氧化修饰脂蛋白增加。T细胞也进入内膜,并分泌细胞因子,扩大炎症级联反应,促进内膜平滑肌细胞的迁移及增殖。炎症介质还可以减弱斑块的纤维帽,导致血栓形成而引发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小檗碱(berberine,BBR),由黄连、黄柏、三棵针或其他含小檗碱的植物中提取的生物碱。现代研究认为小檗碱具有良好的降糖、降脂作用,但其抗动脉粥样硬化及稳定斑块方面作用如何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观察BBR对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及斑块破裂、血栓形成的影像,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1动物模型的建立雄性纯种新西兰大白兔40只,体重1. 5~2. 5 kg ,由苏州大学提供。随机平均分成四组,第一组:普通饲料喂养、第二组:单纯球囊损伤+高脂(1%胆固醇)、第三组:球囊损伤+高脂+小檗碱干预和第四组:球囊损伤+高脂+他汀干预。30只新西兰大白兔先高脂饮食喂养1周,对其进行动脉内膜损伤术再继续予高脂饮食喂养。第一组、第二组20只不做药物干预;第三组10只,予小檗碱灌胃(0.1g/kg),每天1次;第四组10只,予辛伐他汀灌胃(5mg/kg),每天1次。所有兔均自由饮水,持续喂养12周。12周末,处死兔子,取材,进行分析。12周末,处死动物前给予鲁塞尔蝰蛇毒(RVV)及组胺进行药物触发。2检测指标(1)血清生化指标及炎症因子检测分别于实验开始及12周末药物触发前抽取空腹血检测血清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12周末,药物触发前抽取空腹血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OxLDL、MCP-1、MMP-9、TIMP-1、Lp-PLA2水平。(2)病理学检测:取出腹主动脉切开,观察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情况。截取主动脉斑块段给予苏木素-伊红(HE)染色,利用微机图像处理测量系统对切片进行图像摄取和转换,测量病变内、中膜的厚度。3统计分析应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连续性数据用x士SD表示,各组间指标的比较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斑块评分和其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P值<0.05、P值<0.01均认为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均为双侧检验。结果(1)最终完成实验兔共35只,其中第一、二及三组各9只,第四组8只。药物激发后第二组九只实验兔有五只发生斑块破裂与血栓形成,其余三组均无斑块破裂与血栓形成。(2)实验前四组间TC、TG、LDL-c、HDL-c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结束时后三组TC、TG、LDL-c水平均较实验前显著增高(p<0.001),而第一组均无显著变化(p>0.05)。实验结束时后三组TC、TG、LDL-c水平均较第一组显著增高(p<0.001),而三、四组两组TC、TG、LDL-c水平较第二组显著降低(p<0.01),三、四组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3)后三组与普通饲料喂养(第一组)比较,实验结束时血清LP-PLA2、OX-LDL、MCP-1、MMP-9的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0.05);血清TIMP-1水平显著降低(P<0.01~0.05)。而第二组血清LP-PLA2、OX-LDL、MCP-1、MMP-9水平最高,与三、四组比显著升高(P<0.01~0.05);血清TIMP-1水平最低,与三、四组比显著降低。(4)病理学检查:第一组血管内膜薄且结构完整,第二组可见主动脉脂质斑块弥漫或散在,内膜增厚,内皮不完整,泡沫细胞大量积聚。3组和4组斑块厚度很小,泡沫细胞数目较少,体积减小,胞内脂肪空泡明显减少。通过图像分析系统处理发现第二组(阳性对照组)弹力纤维的完整性遭到明显破坏,呈断续排列,内膜呈非均匀性明显增厚,中膜萎缩变薄,内膜厚度超过中膜。小檗碱组弹力纤维破坏不明显,仍呈连续排列,内膜也有局限性轻度增厚,中膜变薄不明显,内膜厚度小于中膜厚度,内膜厚度/中膜厚度值较第二组显著减低。小檗碱干预组与第四组:辛伐他汀干预组内-中膜厚度及内膜厚度/中膜厚度值无明显差异。(5)将标本大体形态观察斑块分级0、0.5、1、2、3及4级分别评分为1、2、3、4、5及6分。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斑块评分与血清OxLDL、Lp-PLA2、MCP-1及MMP-9水平呈正相关(r分别为0.915,0.945,0.967,0.906,p<0.01);而血清TIMP-1水平与斑块评分呈负相关(r= -0.937,p<0.01)。结论1.BBR可显著降低实验兔血清TC、TG及LDL-C水平;同时可显著降低血清Lp-PLA2、MMP-9、OxLDL及MCP-1水平,升高血清TIMP-1水平,作用效果与辛伐他汀相似。2.实验兔血清TC、TG及LDL-C及炎症标志物水平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观察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指标。3.小檗碱能显著减慢AS病变进程及稳定斑块,此作用可能与小檗碱能显著改善脂质代谢异常及明显的抗炎作用有关。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7
Abstract  7-11
前言  11-12
资料与方法  12-16
  一、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建立  12-13
  二、标本的处理与检测指标  13-15
  三、统计方法  15-16
结果  16-20
  1 实验动物一般情况  16
  2 实验动物体重变化  16
  3 血脂检测  16-17
  4 各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17-18
  5 激发阳性组与阴性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18
  6 各组主动脉病理情况  18-19
  7 斑块评分与各血清炎症因子相关关系分析  19-20
讨论  20-27
  一.动脉粥样硬化及易损斑块动物模型的建立  20
  二.小檗碱抗动脉粥样硬化疗效与可能机制  20-27
结论  27-28
附图  28-31
参考文献  31-36
综述 盐酸小檗碱的降糖、调脂、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研究进展  36-44
缩略词表  44-45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45-46
致谢  46-47
详细摘要  47-48

相似论文

  1. 不同时间血液灌流对脓毒症兔促炎细胞因子及生存时间影响,R459.7
  2. MR导向冷冻消融兔坐骨神经的影像与病理对照实验研究,R445.2
  3. 2型糖尿病患者A-FABP血清水平变化及其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表达,R587.1
  4. 新型功能化氧化石墨烯药物载体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TQ460.4
  5. 加拿大一枝黄花的营养价值评定及饲喂獭兔效果研究,S829.1
  6. 独活寄生汤对兔腰椎间盘突出症模型体内肿瘤坏死因子影响的实验研究,R285.5
  7.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及定向分化的研究,R329
  8.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评估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研究,R816.1
  9. 人下肢动脉硬化狭窄时血管内膜巨噬细胞、平滑肌细胞、胶原及中膜CPT-Ⅰ、GLUT-4的变化,R543.5
  10. 高糖对THP-1源性巨噬细胞趋化因子配体16表达和分泌的影响及阿司匹林的干预作用,R587.2
  11. 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与载脂蛋白C3、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相关性研究,R743.33
  12. RNA聚合酶Ⅱ介导的FCV反向遗传操作系统的建立及RHDV VP60基因的表达,S852.65
  13. 兔源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PRN蛋白的表达及其免疫保护性研究,S855.12
  14. IL-8介导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机制及G31P的作用初探,R363
  15. P-选择蛋白对人单核细胞源性树突状细胞分化和免疫功能成熟的影响,R543.5
  16. Cx-43、caspase-3、MMP-2在人粥样硬化冠状动脉内皮中的表达及意义的初步研究,R541.4
  17. 外加低压稳恒直流电场对兔腹主动脉球囊损伤后舒张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R541.4
  18. E1A激活基因阻遏子蛋白对病理性血管内皮凋亡的调控作用及机制研究,R363
  19. 高频超声及弹性成像评价糖尿病合并微量白蛋白尿患者颈动脉硬化及管壁弹性,R445.1
  20. EL antisense抗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R543.5
  21. 64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研究,R541.4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内科学 > 心脏、血管(循环系)疾病 > 血管疾病 > 动脉疾病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