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的病原鉴定和内生生防菌的筛选

作 者: 杨春泉
导 师: 胡方平
学 校: 福建农林大学
专 业: 植物病理学
关键词: 番茄 番茄细菌性斑点病 Pseudomonas syringae pv.tomato 病原鉴定 内生细菌
分类号: S436.412.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124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番茄细菌性斑点病是一种严重影响番茄产量和品质的病害,由丁香假单胞番茄致病变种引起,能够危害番茄的叶、茎、花、叶柄和果实。2006年在福建省闽清县种植的番茄上发现一种细菌病害,疑是此病害,从病叶和茎杆上共分离到15个细菌菌株,经柯赫氏法则证明均能在番茄上引起相同症状,而且从接种病株上又重新分离到了相同细菌。这15个菌株致病力都无明显差异。经革兰氏染色、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特性、16S rRNA基因序列等鉴定,确认为是丁香假单胞杆菌番茄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tomato(Okabe)Young,Dye & Wilkie]。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的病原菌最低生长温度为10℃,最高生长温度为35℃,致死温度49℃,10min,最适生长温度为24-30℃,最适pH值为7.0。内生生防菌研究结果表明:(1)从植物体内分离筛选出28株对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病菌能形成明显抑菌带或抑菌圈的拮抗细菌,其中以Fq7菌株的拈抗效果最好;(2)对该拮抗菌株进行了形态学和16S rRNA基因序列鉴定,菌株Fq7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3)室内盆载防病结果表明:接种4d时菌株对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的防效达46.12%,5d时防效达57.30%,7d时防效达62.71%。(4)采用涂抹和浇灌两种方法接种后均能使菌株Fq7进入番茄,两种方法接种后,该菌株均可在番茄体内定殖,同时迅速向接种点上部的未接种的组织器官转移传导。

全文目录


摘要  8-9
ABSTRACT  9-10
1 前言  10-18
  1.1 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的分布及发生规律  10-11
    1.1.1 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的分布  10
    1.1.2 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的症状表现  10-11
    1.1.3 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的田间发生规律  11
  1.2 丁香假单胞菌番茄致病变种(PST)的研究现状  11-12
    1.2.1 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的病原形态及生理生化特征  11-12
    1.2.2 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的致病机理  12
  1.3 番茄品种对细菌性斑点病的抗性研究  12-13
  1.4 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的防治研究  13
  1.5 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的生物防治研究  13-14
  1.6 植物内生细菌的研究概况  14
  1.7 植物内生细菌的生物防治研究  14-16
    1.7.1 植物内生细菌的生物防治研究概况  14-15
    1.7.2 植物内生细菌的生物防治作用机制  15-16
  1.8 植物内生细菌的内生定殖研究  16-18
2 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病原菌的鉴定及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  18-36
  2.1 材料与方法  18-27
    2.1.1 培养基  18
    2.1.2 供试菌株  18
    2.1.3 供试植物  18
    2.1.4 病原菌分离纯化  18
    2.1.5 病原菌的致病性测定  18-19
    2.1.6 病原菌的形态观察  19-20
      2.1.6.1 革兰氏染色  19
      2.1.6.2 鞭毛染色  19-20
    2.1.7 马铃薯腐败  20
    2.1.8 烟草过敏反应  20
    2.1.9 生理生化测定  20-24
    2.1.10 碳素化合物的利用和分解  24
    2.1.11 寄主范围测定  24
      2.1.11.1 供试材料  24
      2.1.11.2 试验方法  24
    2.1.12 16S rRNA基因鉴定  24-25
      2.1.12.1 细菌DNA制备  25
      2.1.12.2 16S rRNA基因的PCR扩增及DNA片段回收  25
      2.1.12.3 DNA序列测定及分析  25
    2.1.13 病原菌的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  25-27
      2.1.13.1 供试菌株  26
      2.1.13.2 最低温度试验  26
      2.1.13.3 最高温度试验  26
      2.1.13.4 最适温度实验  26
      2.1.13.5 致死温度测定  26
      2.1.13.6 生长最适pH  26-27
      2.1.13.7 细菌生长周期测定  27
  2.2 结果与分析  27-35
    2.2.1 病害症状  27-28
    2.2.2 病原菌分离  28
    2.2.3 病原菌致病性测定  28
    2.2.4 病原菌形态观察  28-29
    2.2.5 病原菌的生理生化性状  29-30
    2.2.6 病原菌对碳素化合物的利用和分解  30
    2.2.7 病原菌寄主范围测定  30-31
    2.2.8 病原菌16S rRNA基因鉴定  31-33
    2.2.9 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  33-35
      2.2.9.1 温度试验  33-34
      2.2.9.2 生长最适pH  34
      2.2.9.3 细菌生长周期测定  34-35
  2.3 小结与讨论  35-36
3 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的内生生防菌研究  36-47
  3.1 材料与方法  36-39
    3.1.1 培养基  36
    3.1.2 供试植物  36
    3.1.3 供试病原菌  36
    3.1.4 内生细菌的分离筛选  36
    3.1.5 拮抗菌的筛选与拮抗能力的测定  36-37
    3.1.6 番茄细菌性斑点病拮抗菌株的鉴定  37
      3.1.6.1 常规鉴定  37
      3.1.6.2 16S rRNA基因鉴定  37
    3.1.7 番茄细菌性斑点病防治测定  37-38
    3.1.8 内生细菌在番茄体内的定殖研究  38-39
      3.1.8.1 抗利福平(Rif)突变菌株的筛选  38
      3.1.8.2 供试菌株的回收及鉴定  38
      3.1.8.3 供试菌株在室内盆栽番茄体内定殖动态测定  38-39
  3.2 结果与分析  39-46
    3.2.1 拮抗病原菌的内生细菌筛选  39-40
    3.2.2 拮抗菌株的常规鉴定  40-41
    3.2.3 拮抗菌株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41-43
    3.2.4 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的防治  43-44
    3.2.5 内生细菌在番茄体内的定殖研究  44-46
      3.2.5.1 抗Rif标记Fq7菌株在番茄体内的定殖分离结果  44
      3.2.5.2 抗Rif标记Fq7菌株的培养性状及对病原菌拮抗作用测定  44-46
  3.3 小结与讨论  46-47
参考文献  47-52
致谢  52

相似论文

  1. 丁香假单胞菌番茄致病变种和烟草致病变种egfp标记突变体的构建,S436.412
  2. 番茄对稀土的耐性及修复污染环境的潜力研究,S641.2
  3. 番茄果实采后品质特性变化及预测模型研究,S641.2
  4. 不同砧木嫁接对番茄产量品质与苗期耐氯化钙的影响,S641.2
  5. 高温胁迫对番茄幼苗生长及生理代谢的影响,S641.2
  6. 血红素加氧酶介导盐诱导的番茄幼苗侧根发生及其与过氧化氢的关系,S641.2
  7. 氮素形态调控番茄果实氮和有机酸代谢的分子生理机制,S641.2
  8. 利用高代回交群体定位契斯曼尼番茄发芽期及幼苗期耐盐性QTL,S641.2
  9. 肥料减量施用对设施番茄产量、品质的影响,S641.2
  10. 光环境调控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Q945
  11. 花期施用外源生长素类物质对番茄果实果糖代谢影响的研究,S641.2
  12. 血红素加氧酶/一氧化碳信号系统介导氯化钴诱导的番茄侧根发生,S641.2
  13. 夜间低温对番茄苗期抗逆性、基因表达谱及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影响,S641.2
  14. 现代化温室温度场数字化模拟研究,S625.51
  15. 蔬菜脆片的开发研究,TS255.52
  16. 小麦和番茄血红素加氧酶对过氧化氢、热激的应答及其抗氧化防护作用,S512.1
  17. 离子束介导大豆DNA转入番茄的初步研究,S641.2
  18. 西宁地区番茄内生芽孢杆菌定殖规律及促生效应的研究,S641.2
  19. 具杀线虫活性植物内生细菌和根际放线菌的筛选及防效研究,S476
  20. 一株番茄不孕病毒全基因组序列与侵染性克隆研究,S432.41
  21. 番茄黄化卷叶病的抗病性鉴定及其与番茄叶片结构相关性的研究,S436.412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植物保护 > 病虫害及其防治 > 园艺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 蔬菜病虫害 > 茄果类病虫害 > 番茄病虫害 > 病害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