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调查与研究

作 者: 高丹
导 师: 彭文辉
学 校: 华中师范大学
专 业: 教育技术学
关键词: 网络学习行为 建构主义 移动学习 调查
分类号: G43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1993次
引 用: 2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在信息产业高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教育领域广泛运用的社会环境下,网络教育是大学生日常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所以对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的观念、方式、技能、适应性等进行深入全面地调查研究,掌握网络学习者的学习行为规律,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开发,有利于教师对课程的组织,有利于对学习资源及学习者做出有效的评价,有利于多媒体网络教育平台的开发,对于促进大学生自主有效学习具有很大的帮助。网络学习不纯粹是简单的利用网络媒介分发信息给学生,也不是学生被动的接收信息,而是将传统学习环境中的交流、评价、反馈、考试、管理等行为置于网络环境下来完成,学生和教师能够在网络上完成与学习有关的任务,它具有学习的各类特征。我们认为,网络学习行为是指学习者通过网络媒介,利用计算机技术与现代信息传播技术设施构成的全方位、多信道、交互式的教学环境而进行的自主学习行为。本论文共分四章:第1章为绪论部分,简述了网络学习的出现和发展,对网络学习行为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对网络学习所依赖的理论基础,通过分析网络学习行为的研究现状和不足,而得出对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进行深入研究的背景、内容及其意义。第2章主要就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进行全面的问卷调查,统计和分析调查结果,归纳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的现状和特征,并深入分析在进行网络学习时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第3章了解和研究网络学习有关的学习理论,在理论指导下综合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问卷调查结果而提出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能力的对策。第4章通过前面几章的研究与分析而知,网络学习行为是大学生学习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的教育和引导是高等教育长期的研究课题和任务,并随着技术的进步移动学习将进一步拓展网络学习的时空并成为网络学习发展的新方向。本文主要采用参考文献、问卷调查的方法,并积极参考他人的研究成果,希望通过对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的深入调查与研究,能够促进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的发展,对提高学习效果有所帮助。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第1章 绪论  9-17
  1.1 网络学习行为的界定及理论基础  9-11
    1.1.1 网络学习的出现及发展  9-10
    1.1.2 网络学习行为的认识  10-11
    1.1.3 网络学习的理论基础  11
  1.2 网络学习行为的研究现状  11-13
    1.2.1 研究现状  11-13
    1.2.2 研究存在的不足  13
  1.3 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的研究背景、内容及意义  13-17
    1.3.1 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研究背景  13-15
    1.3.2 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研究内容  15
    1.3.3 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研究意义  15-17
第2章 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17-37
  2.1 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17
  2.2 问卷调查的内容  17
  2.3 调查结果初步分析  17-33
    2.3.1 大学生使用网络的基本情况  17-18
    2.3.2 大学生使用网络的设备、场所、接入方式、使用时段  18-19
    2.3.3 大学生对网络学习的使用和认识  19-22
    2.3.4 大学生网络学习中各主体关系及其交流  22-25
    2.3.5 网络学习中的学习习惯、学习策略及收获  25-27
    2.3.6 网络学习中的评价、激励  27-28
    2.3.7 网络学习资源的喜好及其操作方式  28-32
    2.3.8 网络学习存在的问题  32-33
  2.4 调查结果深入分析  33-37
    2.4.1 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的特征  33-34
    2.4.2 大学生网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34-37
第3章 提高大学生网络学习能力的对策  37-44
  3.1 学习理论的发展  37-40
    3.1.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37
    3.1.2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37-38
    3.1.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8-40
  3.2 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分析及设计的意义  40
  3.3 提高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能力的对策  40-44
    3.3.1 加强学习资源建设  41
    3.3.2 开发自适应的网络学习系统  41-42
    3.3.3 做好师生角色转换  42
    3.3.4 改进网络学习评价  42-43
    3.3.5 完善网络学习交流机制  43-44
第4章 总结与展望  44-46
附录  46-50
参考文献  50-52
致谢  52

相似论文

  1. 吉林市城市意象解析,TU984
  2. 美国“写作教室”理论与实践初探,G633.3
  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科教电视节目编导策略研究,G222.3
  4. 广州市九佛第二中学跆拳道运动开展现状调查研究,G886.9
  5. 农村地区高中生英语学习风格的调查研究,G633.41
  6. 基于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土壤类型和界线确定研究,S155
  7. 大学生灵性与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B844.2
  8. 媒介在乡村日常生活中的角色,D422.7
  9. 福建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对策研究,G434
  10. 阳山县农村中学初中生物教学现状分析研究,G633.91
  11. 中职语文教师教学效能感研究,G633.3
  12. 广州市高中理科班的语文教学研究,G633.3
  13. 栖霞山景区植物资源调查、保护与开发利用,Q948
  14. 有限的环境抗争,X321
  15. 基于土壤系统分类的土壤调查方法研究,S155
  16. 江苏省秸秆资源评价与规模化能源利用发展研究,S38
  17. 豆柄瘤蚜茧蜂田间动态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S476.3
  18. 河南省樱桃谷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FNC抗DHBV体内试验研究,S858.32
  19. 江苏地区白斑综合征分子流行病学调查,S945.1
  20. 以写前活动提高英语“基础写作”能力的行动研究,G633.41
  21. 中职学生数学学习情况的调查研究,G633.6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电化教育 > 计算机化教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