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聚乙二醇包覆维生素E脂质体的制备、性质及体外释放研究
作 者: 赵丽萍
导 师: 熊华
学 校: 南昌大学
专 业: 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
关键词: 维生素E 聚乙二醇 前体脂质体 冷冻干燥 控制释放
分类号: TQ466.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6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作为自然界有效的抗氧化剂,维生素E在食品保藏和营养供给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同时维生素E对光、热、氧等环境因素敏感,水溶性较差,且在体内吸收率低。本课题通过对常规脂质体进行聚乙二醇表面修饰来包埋维生素E,冷冻干燥使其免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或破坏,避免氧化而丧失生理活性,同时重点对维生素E前体脂质体的理化性质和控制释放进行研究。采用薄膜均质法并运用Box-Behnken的中心组合设计原理对聚乙二醇包覆维生素E脂质体的配方进行响应面优化。以包封率为响应值,根据有机溶剂体积,磷脂与胆固醇的比例,磷脂与芯材的比例及磷酸缓冲溶液的pH值单因素实验结果,设计4因素3水平响应面优化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得到线性回归方程,对回归方程进行数学分析,最终选定配方为:有机溶剂体积26.18mL,磷脂与胆固醇的比例为1.62:1,磷脂与VE的比例为1.17:1,PBS溶液的pH值为6.78。在此条件下根据选定配方,所得维生素E常规脂质体(CL)的包封率90.53%,平均粒径为96.7nm。Zeta电位显示其呈负电性,透射电镜下可观察到脂质体表面光滑,且大多数为单层结构。以包封率和粒径为考察指标确定两步法为聚乙二醇包覆维生素E脂质体(PL)的制备方法,且当聚乙二醇质量分数为2.0%和分子量为4000时包封率达到91.03%,平均粒径约为111.3nm,,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外壁较常规脂质体厚,存在聚乙二醇膜包裹多个CL的现象。采用冻干法制备聚乙二醇包覆维生素E前体脂质体:透射电镜下观察复水后的前体脂质体(RPLP)存在一定程度的聚集,球体不透明,无法观察到成膜情况;扫描电镜观察到冻干粉的表面具有不规则且多孔状的结构。复水后的脂质体的包封率为83.87%,粒径达到164.2nm。所制脂质体分别在三种不同的模拟释放介质中进行体外释放,CL, PL以及RPLP比游离维生素E释放缓慢得多,且RPLP和PL与CL相比具有绝对的缓慢释放优势。最初的6h内CL在模拟肠液中VE的释放率为35%,48h后达到62.0%。而PL和RPLP在最初的6h内释放率分别为17.4%和16.0%,,48h后分别达到53.0%和54.1%。由于聚乙二醇的酸敏感特性,当释放介质为强酸性的模拟胃液时,经过48h的释放PL和RPLP中VE的释放率分别为70.9%和70.1%,比模拟肠液和磷酸缓冲溶液高出15%左右。经过15天的储藏稳定性试验,PLP的保留率明显高于CL,在4℃下储存15天后保留率可高达89.81%。VE,聚乙二醇和PLP的红外光谱表明PLP位于1112.50 cm-1处的C-O伸缩振动强度减弱,同时VE的苯环特征峰由原来的1208.44 cm-1移到1143.48 cm-1;聚乙二醇羟基特征峰由原来的3489.23 cm-1移动到3403.27 cm-1,且强度都明显降低。这说明聚乙二醇和磷脂之间以氢键和静电作用力的形式结合,通过这二者之间的作用力使得聚乙二醇脂质体成功包埋VE。脂质体的透皮实验初期存在着突释效应,这与体外控制释放的结果相一致,这表明PLP具有良好的透皮性能。
|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11 第一章 引言 11-27 1.1 维生素E 11-13 1.1.1 维生素E简介 11 1.1.2 维生素E的应用 11-13 1.2 脂质体 13-25 1.2.1 脂质体技术 13-14 1.2.2 脂质体的组成结构 14-17 1.2.3 脂质体的形成机理 17-19 1.2.4 脂质体的制备方法 19-20 1.2.5 脂质体的应用 20-22 1.2.6 包覆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 22-24 1.2.7 PEG包覆脂质体的作用机理 24-25 1.3 课题来源 25-26 1.4 研究价值与意义 26-27 第二章 维生素E常规脂质体的制备工艺优化及其性能评价 27-49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7-28 2.1.1 实验材料与试剂 27 2.1.2 实验仪器 27-28 2.2 实验方案 28-36 2.2.1 脂质体膜材磷脂的筛选 28-29 2.2.2 脂质体制备方法的筛选 29-32 2.2.3 常规脂质体包封率的测定 32-33 2.2.4 配方单因素实验 33-34 2.2.5 响应面分析实验 34-35 2.2.6 维生素E常规脂质体的形态学观察 35 2.2.7 维生素E常规脂质体粒度的测定 35 2.2.8 维生素E脂质体的Zeta电位分析 35-36 2.3 结果与讨论 36-48 2.3.1 不同方法制备的常规脂质体比较 36-38 2.3.2 薄膜均质法制备维生素E常规脂质体的单因素实验 38-40 2.3.3 响应面法优化维生素E常规脂质体的工艺配方 40-46 2.3.4 薄膜均质法制备维生素E常规脂质体的形态学观察 46-47 2.3.5 薄膜均质法制备维生素E脂质体粒径和Zeta电位分析 47-48 2.4 本章小结 48-49 第三章 聚乙二醇包覆维生素E脂质体的制备及其性能评价 49-57 3.1 实验材料与仪器 50 3.1.1 实验材料与试剂 50 3.1.2 实验仪器 50 3.2 实验方法 50-52 3.2.1 PEG表面修饰方法的选择 50-51 3.2.2 PEG分子量的选择 51 3.2.3 PEG表面修饰浓度的选择 51 3.2.4 聚乙二醇包覆维生素E脂质体的特性检测 51-52 3.3 结果与讨论 52-56 3.3.1 PEG表面修饰方法的确定 52 3.3.2 PEG分子量的确定 52-53 3.3.3 PEG表面修饰浓度的确定 53-54 3.3.4 聚乙二醇包覆维生素E脂质体的制备工艺流程 54 3.3.5 聚乙二醇包覆维生素E脂质体的特性检测 54-56 3.4 本章小结 56-57 第四章 维生素E冻干前体脂质体的制备及其性能评价 57-72 4.1 实验材料与仪器 57-58 4.1.1 实验材料与试剂 57 4.1.2 实验仪器 57-58 4.2 冻干法制备维生素E前体脂质体 58-62 4.2.1 冻干法制备前体脂质体的工艺流程 58-59 4.2.2 冻干产品的质量控制和稳态化研究 59-62 4.3 结果与讨论 62-69 4.3.1 脂质体的质量评价 62-66 4.3.2 脂质体的稳态化研究 66-69 4.3.3 脂质体透皮实验 69 4.4 本章小结 69-72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72-74 5.1 结论 72-73 5.2 进一步工作方向 73-74 致谢 74-75 参考文献 75-82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82
|
相似论文
- 维生素E和C对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生长性能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S963.1
- 腌肉中挥发性N-亚硝胺的形成与控制研究,TS251.51
- PEG诱导的雨生红球藻细胞融合与变异株的筛选,S968.49
- 维生素A联合BCG早期干预对成年后SD哮喘大鼠肺部CD11C+和抗OVA-IgE的影响,R562.25
- 维生素A不同给药途径对持续性哮喘大鼠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IL-4、IFN-γ细胞因子的影响,R562.25
- 维生素A和孟鲁司特对哮喘大鼠气道炎症细胞及Th1/Th2平衡的影响,R725.6
- 药品扩散中的优化控制及其数值方法,R91
- 恩诺沙星缓释制剂的制备及其药物动力学研究,R96
- 大豆芽菜中游离氨基酸和维生素C含量的遗传分析及QTL定位研究,S649
- 猪链球菌噬菌体裂解酶制备及其生物活性检测规程的制定,R515
- 液体复苏时间和维生素C对烧伤后大鼠受损部位皮肤及毛囊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R644
- 牛血清蛋白和鱼精蛋白从NOCC/海藻酸盐水凝胶中的释放:两种不同等电点的生物分子的对照试验,R943
- 体外培养的日本金龟子芽孢杆菌的回收及冷冻干燥保护剂的研究,S482.3
- 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老年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R749.1
- 丝素微球的制备及其作为细胞载体的研究,R318.08
- 用于光动力治疗剂的磁性纳米复合粒子载药体系的研究,TB383.1
- 维生素类清除自由基机理的密度泛函理论计算,TS201
- 高剂量维生素C杀死肾癌细胞相关机理研究,R737.11
- 50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微量元素及维生素变化分析,R587.1
- 高亲水性聚氨酯的合成和性能研究,TQ323.8
- 可见光和近红外光敏感的邻硝基苄基类药物释放体系研究,TQ460.1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化学工业 > 制药化学工业 > 维生素制造 > 维生素E(生育酚)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