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试论中共的富农政策(1945~1952)

作 者: 赵金甫
导 师: 黄振南
学 校: 广西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国近现代史
关键词: 建国前后 富农政策 演变 问题
分类号: K26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18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早期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富农问题的认识是比较含混的。在实践中,对待富农的政策“左”或“右”的倾向时有发生。因此,中国共产党初期的富农政策是一种不成熟,并易于变化的政策。这种质的缺陷较严重地影响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直到1935年1月,中共的富农政策才步入了健康的轨道。从此以后,肉体上保留富农,经济上削弱富农成了一种长期的政策。这带来了中共农村统一战线的日益巩固与发展。第三次战争时期,国内斗争形式日益复杂,并逐步尖锐化,一些“左”的倾向在根据地内重新出现。这些问题促使中共不得不重新考量富农政策。初期,在反奸清算的前提下,广大老解放区延续了抗战时期的地主富农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随着国共谈判的破裂,中国共产党改变了过去的政策,而采取了限制打击富农的策略,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这为发动群众支援前线,夺取解放战争的最终胜利,获得了政治上的优势。而后期,解放区规模迅速扩大,但亲临一线指导土改工作的干部却日益匮乏。从政治上着想,为减轻农村社会震动,中国共产党果断采取了先动地主暂中立富农而分阶段进行的土地政策。这在客观上有利于集中全党人力资源进行解放战争。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原则上采取了消灭地主而中立富农的土地政策,但同时认为在特殊情况下可以动富农。这为巩固统一战线,减少社会财富的分散,以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这期间中国共产党在推行富农政策的过程中,有些地方出现了一般群众平均主义思想严重的现象,地主、富农对土地政策的破坏活动及其他一些“左”的偏差。本文共分七部分。包括前言、论文主体、结语。论文主体又包含五部分。中共富农政策的由来;中共富农政策的其演变;中共富农政策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中共富农政策的历史作用;中共富农政策存在的问题。本文试图勾勒出建国前后土地改革后农村各阶层拥有土地的大体状况,并为今后进一步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土地理论与政策作好铺垫。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5
英文摘要  5-9
前言  9-13
  一、学术史回顾  9-12
  二、选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12
  三、研究时段选择的理由  12
  四、本文拟用的研究方法  12-13
  五、不足之处  13
一、中共富农政策的由来  13-16
  1. 中共提出富农政策的缘由  13-14
  2. 中共富农政策的提出  14-15
  3. 中共富农政策的提出后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15-16
二、中共富农政策的演变  16-26
  1. 1945 年前中共的富农政策  16-19
  2. 1945 年至1946 年:联合富农  19-20
  3. 1946 年至1948 年:打击富农  20-21
  4. 1948 年至1950 年:中立富农  21-24
  5. 1950 年至1952 年:保存富农经济  24-26
三、中共富农政策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6-30
  1. 选拔一线干部口颈把关不严,令部分坏分子混入  26-27
  2. 一般群众的平均主义思想严重  27-28
  3. 富农的反攻倒算  28-30
四、中共富农政策的历史作用  30-34
  1. 有利于孤立地主,团结中农,建立农村统一战线  30-31
  2. 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31-32
  3. 有利于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及建国初期的清匪斗争  32-33
  4. 有利于指导土地改革  33-34
五、中共富农政策存在的问题  34-39
  1.中国共产党富农政策变动过于频繁  34-35
  2.中国共产党富农政策与实践的背离  35-39
结语  39-40
参考文献  40-42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  42-43
致谢  43-44

相似论文

  1. 基于差分进化算法的JSP环境下成套订单研究,F273
  2. 新课程下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与问题表征的研究,G633.6
  3. 瑞丽市农村中学德育问题研究,G631
  4. 基于词义及语义分析的问答技术研究,TP391.1
  5. 军事演习中工兵团工程装备维护保障资源配置研究,E251.2
  6. 尼日利亚女子基础教育问题研究,G543.7
  7.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新问题的矛盾透视,D61
  8. 佛山市班主任专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G451.1
  9. 结合中学地理教学开展低碳教育的探讨,G633.55
  10. 论民办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问题及其改进,G647
  11. 中职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的问题与对策研究,G712
  12. 农村初中学困生的问题研究,G635.1
  13. 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几个问题及其解决策略,G632.3
  14. 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研究,G647
  15. 中职教育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研究,G718.3
  16. 社会消费方式变迁下的服装终端空间变化之研究,TS941.1
  17. 产业技术转移与承接中的环境伦理问题探析,X2
  18. 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的公共政策研究,G522.3
  19. 二维波动方程测井约束反演的自适应同伦共轭梯度法,P631.81
  20. 唯物史观视域下的民生问题,D61
  21. 我国环境行政指导法律问题研究,D922.68

中图分类: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年)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 >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