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先秦虚静论

作 者: 王金锋
导 师: 屠友祥
学 校: 河南大学
专 业: 文艺学
关键词:       无为
分类号: B22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17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老子的“论”思想主要是一种宇宙源论思想,指天地万物由至虚至静生出。虚静是天地万物(包括人)的本性所在,所以“虚静”即是道。人既被生出,却往往由于物欲而失去了虚静本心,故虚静同时亦成为圣人明君治民的原则,即让人民回到不争的虚静无欲状态。庄子的“虚静论”思想主要是一种个体在遭遇群体时而不失去自由的思想。庄子讲“逍遥游”,是指个人自由境界的最大实现,而这种自由的实现,首先必须要忘我,即达到一种至虚至静的状态。忘我才能一生死,齐万物,实现心灵的自由超越,才能处人间世而自由逍遥。“虚静”是身心的最大自由,是身心处于一种完全忘我时的终极体验。列子“虚静论”思想有类于老庄,既表现了虚静的宇宙本源性,又超越了生死。其主要特点在于对“无”的推崇。无是对有的反拨,是彻底的虚空。列子从人生反面出发,给予“死亡”以深刻的意义,同时化解了一切生的执著,而进入绝对虚静空无的自由。管子的虚静论思想带有更多的理智色彩。讲求无为治国,在国治与心治之间搭建一种和谐。韩非子的虚静论则是以法为核心,道是法的补充和延伸。并同时赋予虚静一种超越精——不仅超越异己,亦要超越自身,这是对老庄自然观的回归。荀子的虚静论立足于儒家之“格物致知”的思想,即只有心永远保持一种虚空的状态,才能使知不断增加,也才能使纷纭的物象得以秩序的存在,从而达到一种“大清明”的境界。可见虚静论是一个多层次,多角度,具有丰富内涵的理论。作为本体论,其为宇宙的起点和归宿提供了一种假说,也为中国文学发展提供了永久的资源,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理论;作为治国策略,其为统治者提供了一套较为系统的理论;作为养生之道,其对于人的身心调节及“”的运用,提出了完整的看法,对东方医学的形成有巨大作用;作为修身养性的方法,其强力的塑造了中国人的思想性格……这几个层面中,本体论是基础,它指明包括人在内的万物均从属于虚静,从而一切要保持虚静,回归虚静,虚静是一种本真的架构。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4
Abstract  4-7
导言  7-9
第一章 渊源探  9-14
  第一节 虚静的文字考  9-12
  第二节 一种假说  12-14
第二章 老子的虚静论  14-29
  第一节 道虚静  14-21
  第二节 体虚至静  21-24
  第三节 虚静治国  24-27
  小结  27-29
第三章 庄子、列子之虚静观  29-45
  第一节 虚已以游世  30-39
  第二节 虚——无  39-44
  小结  44-45
第四章 管子、韩非子之虚静论  45-56
  第一节 虚静达智  46-51
  第二节 虚静与法治  51-56
第五章 荀子的虚静论  56-60
余论  60-62
参考文献  62-67
后记  67

相似论文

  1. LNG系统中工作压力设定依据与换热器正交试验设计,TQ051.5
  2. 天然气脱酸性气体过程中物性研究及数据处理,TE644
  3. 具有非对称端壁的涡轮叶栅气膜冷却数值研究,V231.3
  4. 基于流形学习的高维流场数据分类研究,V231.3
  5. 带填充墙框架结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TU323.5
  6. 热风送粉改为乏气送粉系统的方法和关键设备的研究,TK223.25
  7. 二次风射流角度对W型火焰锅炉炉内气固流动的影响,TK229
  8. 喷动床内气固两相流动特性的研究,TK173
  9. IGCC系统高温合成气中碱金属凝结特性的试验研究,TM611.3
  10. 二甲醚羰基化制醋酸乙烯中间体二醋酸亚乙酯研究,TQ225.12
  11. 补肾活血汤治疗肾虚血瘀型老年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观察,R259
  12. 松萝酸与依托红霉素致肝脏毒性的GC-MS代谢组学研究,R965
  13. 褐煤制备冶金还原气的研究,TD849.2
  14. 许心如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益气活血、泻肺利水法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探讨,R259
  15. 沈阳市初中地理生本课堂现状调查研究,G633.55
  16. 三聚氰胺在罗非鱼中的残留及消除规律研究,S963
  17. 微波加热焚烧法处理沥青烟气的研究,X701
  18. 张淑文教授学术思想及59例中西医结合诊治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R249.2
  19. 危北海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应用胃肠复元法对脓毒症肠功能障碍治疗作用的探讨,R249.2
  20. “社会代理人”:于有为和无为之间,D625
  21. 勃利盆地煤层气资源评价,P618.13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中国哲学 > 先秦哲学(~前220年) > 道家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