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动力及静力性肌肉收缩疲劳前后肌电及脑电参数的变化特征

作 者: 邹彬
导 师: 张立
学 校: 武汉体育学院
专 业: 运动人体科学
关键词: 表面肌电图 iEMG 脑电 α指数 肌电疲劳阈
分类号: R8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28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研究人体股外侧肌静力性与动力性运动疲劳下的肌电和脑电变化规律,通过与对不同方式运动时肌电疲劳阈拐点的比较,找出肌电参数与脑电的关系,为脑电用于疲劳产生机制的研究打下基础,并为康复中肌肉锻炼方式的选择提供可能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20名,其中体育专业10名,非体育专业10名,分三天测试,第一天随机抽取受试者作最大肌力MVC测试和动力性运动,按实验测得的疲劳阈拐点出现的早晚划分早晚各10名定为A组(晚)和B组(早)进行比较,第二天对两组测试静力性运动2/3MVC负荷,第三天对两组测试静力性运动1/3MVC负荷。实验做到疲劳结束,记录受试者肌电和脑电信号。结果:动力性运动后按疲劳阈拐点分的A、B两组与受试者锻炼情况基本一致,A组肌电疲劳阈拐点出现比B组晚,静力性运动1/3MVC负荷下运动初期RMS上升率比2/3MVC负荷大,不管1/3MVC还是2/3MVC的负荷脑电α指数上升的拐点与肌电疲劳阈吻合。静力性运动脑电α指数在疲劳阈拐点后下降,但仍保持较高水平,且A组比B组下降得快。结论:(1)肌电疲劳阈拐点可以评价个人的运动能力(2)在康复锻炼中选择小强度负荷要比大强度负荷能达到更好的锻炼效果。(3)经常锻炼者的脑电疲劳稳定性要比不经常锻炼者好。(4)运动单位的募集导致肌肉力量改变的同时大脑皮层的活动也在发生与之相适应的变化,表明脑电拐点变化可与肌电疲劳阈结合作为检测疲劳的指标,但其生理机制还需作进一步的研究。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9
1 前言  9-11
2 文献综述  11-21
  2.1 肌电前景  11
  2.2 表面肌电图评价疲劳的方法  11-14
    2.2.1 时间域  12-13
    2.2.2 频率域  13-14
    2.2.3 幅频联合分析(joint analysis of EMG spectrum and amplitude,JASA)  14
  2.3 肌电图的影响因素  14
  2.4 肌电的发展及展望  14-15
  2.5 脑电图的生理学基础  15-18
    2.5.1 脑电图波谱的基本特征  16-17
    2.5.2 正常脑电图  17
    2.5.3 影响脑电图的因素  17-18
  2.6 脑电图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  18-20
    2.6.1 α波和β波指数反映运动员注意力集中程度  18-19
    2.6.2 不同年龄性别运动员脑电图的对比研究  19
    2.6.3 脑电图异常及时诊断运动脑损伤  19-20
    2.6.4 过度训练运动员负荷后脑电图的特点  20
  2.7 脑电生物反馈在运动训练领域的应用展望  20-21
3 实验方法  21-24
  3.1 实验对象  21
  3.2 仪器和材料  21
  3.3 测试方法  21
    3.3.1 肌电测试  21
    3.3.2 脑电测试  21
  3.4 运动方式  21-22
    3.4.1 动力性运动  22
    3.4.2 静力性运动  22
  3.5 仪器的干扰排除及参数设置  22-23
  3.6 数据处理  23-24
4 实验结果  24-33
  4.1 A、B 组动力性和静力性运动时肌电参数变化  24-28
    4.1.1 动力性运动时 RMS、iEMG 和 MF 变化  24-25
    4.1.2 静力性运动时 RMS、iEMG 和 MF 变化  25-28
  4.2 A、B 组静力性运动时脑电指标变化  28
  4.3 A、B 组静力性运动时脑电α指数与肌电疲劳阈的关系  28-33
5 分析与讨论  33-43
  5.1 动力性运动iEMG 和肌电疲劳阈的关系  33-34
  5.2 2/3MVC 与1/3MVC 负荷下静力性运动 RMS、iEMG 和MF 的变化特征  34-37
  5.3 静力性运动的脑电α指数的变化特征  37-38
  5.4 静力性运动的脑电α指数与肌电疲劳阈的关系  38-43
6 结论  43-44
致谢  44-45
参考文献  45-48

相似论文

  1. 麻醉深度对体外循环脑损伤的影响,R614
  2. 基于HHT和核方法的精神疲劳分类研究,TN911.7
  3. 基于脑电的情感识别,TP391.4
  4. 基于神经电生理学的着装接触舒适性研究,Q42
  5. 基于机器学习方法的脑电信号自动分类研究,TP181
  6. 基于脑机接口的精神疲劳评估方法研究,R318
  7. 全凭静脉麻醉下硫酸镁加强顺式阿曲库铵的神经肌肉阻滞作用,R614
  8. 脑电双频指数对右美托咪啶镇静深度监测准确性的临床研究,R614
  9.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丙泊酚靶控输注效应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R614
  10. 肝功能对意识消失时咪达唑仑血浆浓度和脑电双频谱指数以及对微粒体酶CYP3A4活性的影响,R614
  11. 女性月经周期对丙泊酚诱导用量的影响,R614
  12. 靶控异丙酚镇静时脑电双频谱指数与皮肤电传导预测镇静深度的比较,R614
  13. 脑电样本熵与双频指数评价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镇静深度的研究,R614
  14. 表面肌电图检查在评估周围性面瘫预后中的作用,R246
  15. 基于压缩感知的脑电信号压缩采样,TN911.7
  16. 基于高性能计算的脑电信号分析,R318.0
  17. 神经肌肉电刺激诱发的双相运动疲劳信息检测与处理技术研究,R87
  18. 日间与夜间异丙酚靶控镇静效果的比较,R614
  19. 结合穴位电刺激的机器人辅助上肢康复方法和设备的研究,R496
  20. 简易自我放松催眠缓解学习疲劳的脑电实验研究,B842.3
  21. 基于PSoC和LabVIEW的大白鼠脑电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TP274.2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特种医学 > 运动医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