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安徽省主要小麦品种产量构成因素及其与品质关系的研究

作 者: 未文良
导 师: 姚大年;汪建来;张文明
学 校: 安徽农业大学
专 业: 作物遗传育种
关键词: 小麦 品种 产量 产量构成因素 品质
分类号: S512.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60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选用了安徽省近年来推广的20个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对其产量产量构成因素、主要农艺和品质性状进行分析。研究了不同品种间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性状的差异、产量及若干性状间的关系;分析了高产品种的株型和冠层结构特征及其与产量的关系;探讨了小麦品种若干主要性状的动态变化;研究了小麦品种主要品质参数的品种间差异及其与产量之间的相关性。主要结果如下:1.20个小麦品种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间差异显著;产量、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每穗粒重和单位面积粒数变化幅度均比较大。单位面积穗数和每穗粒数随着产量水平的变化有一定的波动,但是就整体而言,表现出随着产量水平的提高而上升的趋势。2.产量与单位面积穗数、单位面积粒数和克草粒数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认为增加单位面积穗数可以有效的提高小麦品种的产量,小麦高产育种应在保证一定单位面积穗数的基础上,协调发展千粒重和每穗粒数,以资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克草粒数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可视为产量育种的一个重要指标。3.容重与所有其它品质性状之间相关均不显著;蛋白质含量与湿面筋含量、SDS沉降值、吸水率和峰值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沉降值与蛋白质、湿面筋和形成时间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峰值粘度呈显著负相关;湿面筋与蛋白质、沉降值、硬度、吸水率和形成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峰值粘度呈显著负相关,与其它性状相关不显著。粉质仪参数之间大多相互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RVA参数间多数相互达到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峰值粘度与湿面筋、沉降值、硬度和吸水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糊化温度与峰值粘度、稀懈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硬度、吸水率呈极显著负相关。粉质参数中的稳定时间与淀粉的快速粘度仪参数相关不显著,说明蛋白质品质和淀粉品质基本可以同步改良。4.产量与硬度呈显著负相关,与蛋白质含量的负相关接近于显著水平,与其它品质性状的相关均不显著,认为产量育种和品质育种可以同步进行。5.20个小麦品种的株高变幅为67.7-87.3 cm,平均值为77.3 cm,品种间存在差异;大部分品种的单株都具有6个节间,且基部节间都较短,只有皖麦55和皖麦44具有5个节间。穗长、倒1节长、倒2节长、倒3节长、倒4节长、倒5节长和倒6节长的平均值在株高组成中分别占11.0%、33.9%、22.2%、12.9%、9.2%、7.4%和3.6%。20个品种的穗长与株高的比值为0.1104,多数品种的穗长占株高的10%以上;自倒1节至倒5节的株高构成指数平均值分别为0.6041、0.6323、0.5836、0.5556和0.6714,个别品种无一定的规律。20个品种的旗叶长度平均为15.2 cm,宽度平均为1.6cm,叶面积平均为20.48cm~2;倒2叶长度变幅为18.3-23.9cm,平均值为20.9cm,平均叶宽为1.4cm,变幅为1.2-1.6cm,叶面积平均为23.96cm~2。从产量来看,在这20个品种中,产量高的和低的品种在叶片长、宽和叶面积上都有较大的差异,说明高产品种的株型结构具有多样性。叶片长与宽的比值研究结果表明,高产品种随着叶位的升高,叶宽的相对比例增大。6.冠层结构特征分析表明,上部三叶叶长较短,旗叶、倒2叶和倒3叶叶长平均值分别为15.2cm、20.9cm和21.8cm,叶片长宽比值相对较低。叶面积指数达到5.26,单位面积干物质重达22971.5 kg/hm~2。产量与株型和冠层结构等指标之间的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穗长之间有一定负相关,与单位面积干物质重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其它性状之间相关均不显著;株高等性状指标与产量的相关不显著,说明小麦产量的提高对株高等性状没有一定的要求。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8
目录  8-11
1 文献综述  11-18
  1.1 小麦高产和超高产育种  11-12
  1.2 小麦品种产量潜力及相关实例  12-13
  1.3 小麦产的量构成因素  13-15
    1.3.1 单位面积穗数  13-14
    1.3.2 穗粒数  14-15
    1.3.3 粒重  15
  1.4 株型、冠层结构与高产育种  15-16
    1.4.1 株型研究  15-16
    1.4.2 株型与冠层结构的关系  16
  1.5 小麦品质性状  16-18
2 引言  18-21
  2.1 国内外关于小麦高产和超高产育种的研究动态  18-19
  2.2 小麦高产育种和产量潜力研究的和意义  19-20
  2.3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及内容  20-21
3 材料与方法  21-26
  3.1 试验设计  21
    3.1.1 试验地点  21
    3.1.2 供试材料  21
    3.1.3 试验设计  21
  3.2 调查项目  21
  3.3 调查和测定方法  21-25
    3.3.1 群体茎集动态记载  21
    3.3.2 植株叶面积动态测定  21-22
    3.3.3 灌浆速度测定  22
    3.3.4 生物产量和收获指数  22
    3.3.5 产量及产量三要素性状测定  22
    3.3.6 株型性状测定  22-23
    3.3.7 容重  23
    3.3.8 面粉蛋白含量(%)  23
    3.3.9 粉质仪参数  23
    3.3.10 快速粘度仪(RVA)参数  23-25
  3.4 统计分析  25-26
4 结果与分析  26-51
  4.1 产量及产量因素性状的方差分析  26-29
    4.1.1 方差分析结果  26-27
    4.1.2 产量及产量因素性状的差异显著性比较  27-29
  4.2 产小麦品种产量因素的变化趋势  29-32
    4.2.1 单位面积穗数变化趋势  29-30
    4.2.2 穗粒数的变化趋势  30
    4.2.3 千粒重的变化趋势  30-31
    4.2.4 每穗粒重的变化趋势  31
    4.2.5 单位面积粒数的变化趋势  31-32
  4.3 高产小麦品种的产量极其相关性状的相关分析  32-33
  4.4 高产小麦品种株型结构的研究  33-37
    4.4.1 株高的构成  33-35
      4.4.1.1 株高的组成  33-34
      4.4.1.2 株高构成指数分析  34-35
    4.4.2 叶片的组成  35-37
      4.4.2.1 叶片的长、宽和面积  35-36
      4.4.2.2 叶片长与宽的比值  36-37
  4.5 高产小麦品种冠层结构的研究  37-40
    4.5.1 高产小麦品种冠层结构的特征  37-38
    4.5.2 冠层结构特征与产量性状的相关分析  38-40
  4.6 高产小麦品种几个性状的动态变化  40-41
    4.6.1 小麦品种的单位面积茎蘖数动态  40
    4.6.2 小麦品种籽粒干物质积累动态  40-41
    4.6.4 小麦品种叶面积指数动态  41
  4.7 主要品质性状研究  41-51
    4.7.1 5个品质性状的方差分析结果  41-44
      4.7.1.1 方差分析结果  41-42
      4.7.1.2 差异显著性比较  42-44
    4.7.2 粉质仪参数  44-46
      4.7.2.1 方差分析结果  44
      4.7.2.2 差异显著性比较  44-46
    4.7.3 淀粉糊化指标的变化  46-49
      4.7.3.1 方差分析结果  46-47
      4.7.3.2 差异显著性比较  47-49
    4.7.4 主要品质性状与产量之间的相关分析  49-51
5 讨论  51-54
  5.1 小麦品种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51
  5.2 小麦品株型与冠层性状的改良  51-52
  5.3 小麦品种产量与产量相关性状的关系  52
  5.4 小麦品质性状与产量  52-54
6 结论  54-55
参考文献  55-62
致谢  62-63
作者简介  63-64
在读期间科研和发表的学术论文  64

相似论文

  1. 罗非鱼片的超临界CO2干燥特性研究,TS254.4
  2. 黄芪、硒对金针菇生长的影响及应用研究,S646.15
  3. 遮光对丘陵茶园茶树产量指标及主要生化成分的影响,S571.1
  4. 大豆农艺和品质性状遗传模型分析与QTL定位,S565.1
  5. 赤芍商品药材调查及品质评价研究,R282.71
  6. 大豆品种对腐竹品质的影响及其品质评价体系的初步构建,TS214.2
  7. 红曲米在发酵香肠中的应用研究,TS251.65
  8. 米粉品质改良研究,TS213.3
  9. 小麦黄花叶病毒(WYMV)RNA2编码基因的功能研究,S435.121
  10. 河南省小麦纹枯病菌致病力分化及遗传多样性研究,S435.121
  11. 水氮耦合对泸州烟区烤烟产量和质量的影响,S572
  12. 氮肥运筹及与留叶数互作对白肋烟生长发育和产量质量的影响,S572
  13. 临沧特色烤烟品质区划研究,S572
  14. 甘蓝型油菜苗期耐淹性鉴定和不同耐淹性材料的光合参数差异,S565.4
  15. 21个荷花品种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S682.32
  16. 温度及育苗方式对草莓生长发育的影响,S668.4
  17. 齿果酸模主要营养成分分析及营养特性评价,TS255.7
  18. 河南省小麦根腐线虫病原鉴定和RAPD分析,S435.121
  19. 肥料用量和配比对小洋菊产量与品质的影响,S567.239
  20. 施氮模式对冬小麦/夏玉米农田土壤硝态氮变化及产量的影响,S512.11
  21. 不同肥料配施对烤烟生长发育、品质及土壤养分的影响,S572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 小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