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停车换乘(P&R)设施与土地利用的互动关系研究

作 者: 黄坤鹏
导 师: 罗西
学 校: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专 业: 城市规划与设计
关键词: 停车换乘(P&R) 土地利用 互动关系 公交都市 布局模式
分类号: TU984.19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307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在国外许多发达城市,停车换乘(P&R)已经实施多年,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相关学者从政策、管理、设施、行为、效果等角度,对停车换乘系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然而停车换乘作为一种设施时,其与城市土地利用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研究甚少,而这种关系又是极其重要的。本文试图从宏观层面研究P&R设施对城市土地利用的影响,以及城市土地利用对P&R设施布局的影响两方面入手,探寻P&R设施与城市土地利用的内在关系,为P&R设施规划提供理论支持。本文从P&R系统与城市交通基础理论、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基础理论入手,探寻P&R设施与土地利用存在的基本关系。同时,在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方面,重点研究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规律与布局模式、城市公共交通走廊的布局模式,归纳总结出对P&R设施布局而言,具有普遍性意义的公共交通与城市空间结构的一般模式。并在一般模式的基础上,构建了6种P&R设施布局的基本类型(元素)。本文采用罗伯特·瑟夫洛提出的4种类型的“公交都市”作为构建的目标,分别从北美、欧洲、东亚选取了4个典型的“公交都市”,从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政策、城市空间结构、人口与就业分布等方面分析,结合P&R设施与土地利用存在的基本关系以及构建的6种P&R设施布局的基本元素,探寻4个典型的“公交都市"的P&R设施布局模式,并归纳了这四种典型布局模式的特征。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7
1 绪论  7-13
  1.1 背景  7-8
  1.2 国内外实践状况  8-9
    1.2.1 北美  8
    1.2.2 欧洲  8-9
    1.2.3 东亚  9
  1.3 国内外理论研究状况  9-11
    1.3.1 研究现状  9-10
    1.3.2 研究的不足  10-11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1-13
    1.4.1 研究内容  11
    1.4.2 技术路线  11-13
2 P&R(PARK & RIDE)系统理论  13-20
  2.1 P&R定义  13
  2.2 P&R目的  13-15
  2.3 P&R设施分类  15-16
  2.4 P&R设施布局的影响因素  16-19
  2.5 小结  19-20
3 P&R设施与城市交通的关系  20-26
  3.1 P&R系统与城市交通的总体关系  20
  3.2 P&R设施与小汽车的关系  20-21
  3.3 P&R设施与公共交通的关系  21-23
  3.4 P&R设施与路网的关系  23
  3.5 P&R设施与停车的关系  23-25
  3.6 P&R设施与交通管理的关系  25
  3.7 小结  25-26
4 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的关系  26-36
  4.1 经济视角:原动力理论  26-28
    4.1.1 土地区位理论  26
    4.1.2 城市经济空间理论  26-28
  4.2 交通视角:关系理论  28-31
    4.2.1 交通量与城市规模理论  28-31
    4.2.2 供给—需求理论  31
  4.3 空间视角:应用理论(思潮)  31-35
    4.3.1 集中与分散思潮  31-33
    4.3.2 TOD理念  33-35
  4.4 小结  35-36
5 P&R设施与土地利用的互动关系  36-54
  5.1 土地利用对P&R设施布局的影响分析  36-49
    5.1.1 城市范围:空间结构对P&R设施布局的影响  36-46
    5.1.2 站点影响范围:用地性质与规模  46-48
    5.1.3 目的地范围:用地性质与规模  48-49
  5.2 P&R设施对城市发展的导向作用  49-52
    5.2.1 保持强大市中心  49
    5.2.2 促进新区形成  49-50
    5.2.3 滋助城市蔓延  50-52
  5.3 P&R设施与土地利用相结合的目标构建——公交都市  52-53
    5.3.1 目标确定  52
    5.3.2 目标阐释  52-53
  5.4 小结  53-54
6 不同公交都市类型的P&R设施布局模式  54-86
  6.1 适应性的城市  54-61
    6.1.1 适应性城市的特征  54-55
    6.1.2 P&R布局要求(原则)  55
    6.1.3 案例:新加坡  55-61
  6.2 适应性公共交通的城市  61-71
    6.2.1 适应性公共交通城市的特征  61
    6.2.2 P&R布局要求  61-62
    6.2.3 案例:旧金山湾区  62-71
  6.3 混合型城市  71-78
    6.3.1 混合型城市的特征  71-72
    6.3.2 P&R布局要求  72
    6.3.3 案例:慕尼黑  72-78
  6.4 有强大市中心的城市  78-86
    6.4.1 有强大市中心城市的特征  78
    6.4.2 P&R布局要求  78-79
    6.4.3 案例:北京  79-86
7 结论与展望  86-93
  7.1 主要结论  86-92
  7.2 研究展望  92-93
参考文献  93-96
致谢  96-97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97

相似论文

  1. 广东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问题与对策研究,F301
  2. 洛阳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协调研究,X171
  3. 福建省土地利用生态安全评价,X826
  4. 太湖流域土地利用水污染效应评价与预警系统研究,X52
  5. 基于非点源污染控制的土地利用优化途径研究,X24
  6. 基于尺度转换提高MODIS影像耕地解译精度的方法研究,S127
  7. 高分辨率SAR影像裸土信息提取及土壤含水量反演初探,S152.7
  8. 基于土地环境与生态安全的土地利用对策研究,F301.2
  9. 西双版纳勐仑地区不同类型小流域氮流失规律分析,X52
  10. 苏北滨海湿地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安全动态分析,X171
  11. 基于GIS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执行评价研究,F301
  12. 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动态变化研究,F301
  13. 基于J2EE的土地利用规划审批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TP311.52
  14. 长沙市耕地面积动态变化及驱动力分析,F224
  15.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的实证研究,F424;F224
  16. 产业集聚与城市化交互作用研究,F299.2;F224
  17. 顺昌县土地利用变化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F301
  18. 鹤城区土地利用的生态环境建设对策研究,F301.24
  19. 布局模式和对立协同差分进化算法及应用,TP301.6
  20. 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互动关系研究,D630
  21. 基于交通选择行为的停车换乘设施布局方法研究,U491.7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建筑科学 > 区域规划、城乡规划 > 城市规划 > 城市规划布局 >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