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武安市矿业用地协调与机制研究

作 者: 张兰兰
导 师: 付梅臣
学 校: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专 业: 土地资源管理
关键词: 矿业用地 土地利用 协调度 武安市
分类号: F30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158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近年来,我国的土地复垦工作发展迅速,以矿区生态系统健康与环境安全为恢复重建目标的生态复垦逐渐受到重视。而基于此,对矿业城市的矿业用地利用与协调机制研究也越来越得到重视,矿区可持续发展与建设和谐矿区成为众多学者的研究方向。进行矿区土地综合利用与协调机制研究,确保矿山开采对环境影响最小,进一步协调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寻求矿区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是值得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以河北省矿业城市武安市为例,通过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指数、信息熵、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维值与稳定性,揭示武安市土地利用特征、土地景观特征及矿业用地景观特征,指出武安市矿产开采对土地利用的影响程度及造成的后果;评价矿业城市矿业用地协调度,指出武安市矿业用地的协调利用程度,提出解决对策和发展方向。研究表明,1996年至2005年武安市矿产开发与利用造成土地利用结构有序度整体下降,且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值最高、增长最快的乡(镇)皆位于矿产开发活跃的地区;同时,本文对武安市土地利用斑块景观指标进行计算和分析,显示其土地斑块形状指数、分维数、景观集聚指数下降,斑块密度、破碎度、分散毗邻指数增加,表明景观集聚程度低,受建设、采矿等人为干扰影响,使景观斑块分解、离散,斑块形状规则化;在前者的基础上,本文对武安市矿业用地协调度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其土地安全度与环境安全度严重落后,矿山开采与土地利用、生态安全、可持续发展不协调,其整体协调程度仍处于初级过渡水平。为实现武安市矿业用地的协调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本文建议对矿产开发和利用其进行宏观控制及微观改造:实施科学的矿产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矿业用地空间结构的合理演变提供强大保障;通过对废弃地的复垦和生态重建,有效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实现矿区土地的优质综合利用;建立矿区循环经济发展体制,实现矿区经济、生态的可持续绿色发展。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10
第一章 绪论  10-19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0-12
    1.1.1 矿区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1
    1.1.2 矿区开采对土地资源的破坏与占用  11-12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6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3-14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4-16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框架  16-19
    1.3.1 主要研究目标  16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6-18
    1.3.3 技术路线  18-19
第二章 武安市矿业用地格局  19-26
  2.1 矿业用地环境  19-20
    2.1.1 自然环境  19
    2.1.2 社会经济环境  19-20
  2.2 土地利用格局  20-22
  2.3 矿产资源与矿业用地格局  22-26
    2.3.1 矿产资源  22-23
    2.3.2 矿业用地格局  23-26
第三章 土地利用格局变化  26-38
  3.1 土地利用变化指数  26-27
  3.2 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  27-33
    3.2.1 信息熵的计算  27-32
    3.2.2 土地利用特征分析  32-33
  3.3 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维值与稳定性指数  33-38
    3.3.1 分维值与稳定性指数的计算  33-36
    3.3.2 土地利用景观特征  36-38
第四章 矿业用地协调度评价  38-48
  4.1 评价指标体系与标准  38-45
    4.1.1 评价指标体系  38-40
    4.1.2 评价方法与标准  40-45
  4.2 矿业用地协调度  45-48
第五章 矿业用地协调与利用  48-59
  5.1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矿产开发规划协调  49-50
  5.2 矿区废弃地的复垦与利用  50-53
  5.3 矿业用地置换  53-54
  5.4 矿区景观保护与利用  54-56
  5.5 矿区循环经济  56-59
第六章 矿业用地协调机制  59-65
  6.1 矿区土地资源利用调控主体  59-60
  6.2 完善矿区土地资源协调利用管理方式  60-65
    6.2.1 政府宏观调控与管制  60-63
      6.2.1.1 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手段  60-61
      6.2.1.2 矿业用地集约利用管理与控制  61-63
    6.2.2 增强企业自生性生态功能调控能力  63
    6.2.3 加强社会监督力度  63-65
第七章 研究结论  65-67
致谢  67-68
参考文献  68-72
附录  72

相似论文

  1. 广东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问题与对策研究,F301
  2. 三坊七巷旅游景区与周边环境协调度评价研究,X820.3
  3. 洛阳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协调研究,X171
  4. 福建省土地利用生态安全评价,X826
  5. 太湖流域土地利用水污染效应评价与预警系统研究,X52
  6. 基于非点源污染控制的土地利用优化途径研究,X24
  7. 基于尺度转换提高MODIS影像耕地解译精度的方法研究,S127
  8. 高分辨率SAR影像裸土信息提取及土壤含水量反演初探,S152.7
  9. 基于土地环境与生态安全的土地利用对策研究,F301.2
  10. 西双版纳勐仑地区不同类型小流域氮流失规律分析,X52
  11. 苏北滨海湿地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安全动态分析,X171
  12. 我国矿业用地法律制度研究,F426.1
  13. 中小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规划协调发展研究,TU984.191
  14. 城市交通规划战略测试及关键模型研究,TU984.191
  15. 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和土壤呼吸的影响,S153
  16. 海南热带球囊霉素相关蛋白及其与土壤结构关系的研究,S154.3
  17. 干旱绿洲县域土地利用分区研究,P208
  18. 基于土地生态服务价值的南昌市土地利用优化配置研究,X171
  19. 凉州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研究,Q14
  20. 基于ArcGIS的县级土地利用现状制图综合研究,P208
  21. 叶尔羌河流域中下游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分析,F301

中图分类: > 经济 > 农业经济 > 农业经济理论 > 土地经济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