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基于开链冠醚配体的有机—无机配位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研究

作 者: 蒋友运
导 师: 董育斌
学 校: 山东师范大学
专 业: 有机化学
关键词: 自组装 有机-无机配位聚合物 开链冠醚 温控 可调谐发光 刻蚀
分类号: O641.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124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自组装战略为基础的有机-无机配位聚合物化学是目前国际化学界最活跃、最前沿的研究领域之一,亦是合成新型有机-无机复合功能材料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本文主要研究了端基为氰基和羧基的开链冠醚类的有机配体与过渡金属离子的组装化学,得到了24个新型的有机-无机配合物。通过红外、元素分析、单晶衍射及粉末衍射等方法表征了它们的结构,并对它们的荧光性质、可逆离子交换、热稳定性和电子自旋共振进行了研究。一、利用开链冠醚桥连的以=C(CN)2为配位端基的柔性配体L1-L6与AgBF4、AgSbF6、AgClO4、AgSO3CF3及AgPF6反应得到13个新颖的有机-无机配位聚合物[Ag2(L1)(H2O)](BF42](1)、[Ag(L1)]BF4·0.5(C6H6) (unknown solvate) (2)、[Ag(L1)]SbF6·(unknown solvate) (3)、[Ag(L1)]SbF6(4)、[Ag(L2)(C6H6) (H2O)](BF42·H2O(5)、[Ag(L2)(H2O)](ClO42·(C6H6)(6)、[Ag(L2) (H2O)] (SO3CF3)2·(C6H6)(7)、{[Ag(L4)]ClO4}n(9)、{[Ag(L4)]BF4}n(10)、{[Ag(L4)]SO3CF3}n(11)、{[Ag(L4)]SbF6}n(12)、{[Ag(L4)]PF6}n(13)。除了讨论它们的晶体结构外,还重点对温度控制配体构型进行了深入研究。二、合成了一系列开链冠醚桥联的以-COOH为配位端基的柔性配体L7-L18,它们与Cu(OAc)2、Cd(OAc)2、Mn(OAc)2、Pb(OAc)2、Co(OAc)2以及La(NO33、CeCl3反应得到了11个新的配位聚合物[Cu(L7)·1.5CH3OH](14)、[Cu(L8)·1.5CH3OH](15)、[Cd(C18H16O7)(C12H8N2)](16)、[Cu(C16H12O6) (C12H8N2)] (17)、[Co2(C16H12O6)2(H2O) (C12H8N2)2](18)、[Mn2(C16H12O6)2(H2O) (C12H8N2)2](19)、[Pb(C16H12O6)·H2O]2·C10H8N2(20)、[La(C16H12O6) (C16H13O6)] (21)、[Ce(C16H12O6)(C16H13O6)](22)、[Pb2(L11)2·C8H8N2](23)、[Cu2(L16)2 (CH3OH)2]·(CH3OH)2(24)。研究了它们的荧光性质,并对个别晶体进行了主客体化学研究,实现了可见光和近红外光间的可调谐发光。三、合成了一系开链冠醚桥联的schiff碱有机配体,将schiff碱引入到开链冠醚体系中,有望在与金属的自组装反应中取得理想的成果,有关方面工作正在进一步研究中。本文研究证明柔性开链冠醚配体与过渡金属离子间的配位化学丰富,为合成富氧的金属-有机框架开辟了新的途径,为筛选具有选择和离子识别功能的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奠定了基础;另外我们首次实现了温度控制配体构型从而得到不同的配合物,同时实现了固态荧光检测下可见光到近红外光的可调谐发光,同时将“刻蚀”概念引入到主客体化学中,为主客体化学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全文目录


摘要  6-7
Abstract  7-9
前言  9-46
  一、本领域发展的历史  9-10
  二、刚性有机配体合成的配位超分子聚集体  10-21
  三、柔性有机配体合成的配位超分子聚集体  21-27
  四、我们研究组在有机-无机配位超分子聚合物领域的研究进展  27-38
  参考文献  38-46
第一章 端基为氰基的开链冠醚有机配体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46-56
  结果与讨论  46-49
  实验部分  49-55
  参考文献  55-56
第二章 基于端基为氰基的开链冠醚配位化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性质研究  56-90
  2.1 配位化合物的结果及讨论  57-73
  2.2 基于配体 L1 的温度控制聚合物的合成  73-75
  实验部分  75-88
  参考文献  88-90
第三章 端基为羧基的开链冠醚有机配体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90-98
  结果与讨论  90-92
  实验部分  92-97
  参考文献  97-98
第四章 基于端基为羧基的开链冠醚配位化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性质研究  98-134
  4.1 配位化合物的结果及讨论  99-110
  4.2 化合物 23 的主客体化学研究  110-120
  实验部分  120-132
  参考文献  132-134
第五章 Schiff 碱类开链冠醚有机配体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134-139
  结果与讨论  134-136
  实验部分  136-138
  参考文献  138-139
第六章 结论  139-140
论文发表情况  140-141
致谢  141-142

相似论文

  1. 碾压混凝土拱坝温度应力仿真分析与分缝设计研究,TV642.2
  2. 入侵植物薇甘菊的转录组分析及其群体遗传特征初探,S451
  3. 含吡唑啉发色团小分子和聚合物的合成及其荧光性能的研究,O631.3
  4. L-半胱氨酸组装膜的电化学研究,O646
  5. 基于磁流体组装的空心磁性碳微球及其功能性复合体,TB383.4
  6. 微/纳米结构聚苯胺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和表征,TB383.1
  7. 半胱氨酸在金纳米粒子表面的自组装过程及应用研究,TB383.1
  8. DNA自组装模型在组合优化问题中的应用研究,TP399-C8
  9. 偶氮苯液晶共聚物的自组装及光控研究,O631.3
  10. 基于超分子自组装的光控药物释放体系的设计与合成,TQ460.1
  11. 高深宽比微纳层次结构仿壁虎脚毛制作工艺研究,TB391
  12. 基于MEMS技术的微加热板的设计与制作,TK172
  13. LINK-N/RADA-16携带MSCs体内植入修复退变椎间盘的实验研究,R687.3
  14. 砷化镓纳米线太阳能电池研究,TM914.4
  15. 乳酸基共聚物/蛭石微晶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TB332
  16. 碳纳米管在聚合物纳米纤维表面的组装及其细胞活性评价,R318.08
  17. 聚乙烯醇/碳纳米管纳米纤维毡的制备及其自组装研究,TB383.1
  18. 温度敏感性多肽聚合物的设计、合成与性能,O631.3
  19. 金属刻蚀后清洗导致AlSiCu互连线空洞问题的研究和解决,TN405
  20. 金刚石薄膜的制备及其平坦化研究,TB43
  21. 氮化钽金属薄膜干法刻蚀的研究,TN405.98

中图分类: > 数理科学和化学 > 化学 > 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 > 结构化学 > 络合物化学(配位化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