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栲属植物生斑痣盘菌目的分类和皮下盘菌种内遗传多样性的ITS序列分析

作 者: 刘芳
导 师: 林英任
学 校: 安徽农业大学
专 业: 森林保护学
关键词: 栲属 斑痣盘菌目 分类学 皮下盘菌 rDNA-ITS序列
分类号: S763.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3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栲属植物在我国约有58种,主要分布于长江及其以南的温暖地区。我省的皖南山区、大别山区、及黄山风景区均有栲属植物的分布,主要有甜槠、栲树、罗浮栲、苦槠等。由于栲属植物具有很高的经济利用价值,科学有效的防治该栲属植物病害便显得格外重要。本论文采用较先进的菌物分类技术,从形态解剖学、个体发育、生态及地理分布等方面,对生长在栲属植物上的斑痣盘菌进行了较系统的分类研究。同时采用ITS技术对皮下盘菌的12个菌株进行了种内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一步弄清了各类群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该研究在菌物分类学和植物保护学方面均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文以Darke(r1967)的分类系统为基础,同时参考Kor(f1973)、Cannon & Minter(1986)、Kirk et al.(2001)等人的若干补充和修订,对所采样品进行分类和鉴定,共获得隶属于散斑壳属、齿裂菌属的2属7种,即钩丝散斑壳(Lophodermium unciforme)、贝壳杉散斑壳(Lophodermium agathidis)、显缘齿裂菌(Coccomyces limitatus)隐齿裂菌(Coccomyces occultus)、辐射状齿裂菌(Coccomyces radiatus)、小散斑壳(Lophodermium minor)和尖丝齿裂菌(Coccomyces mucronatus)。其中钩丝散斑壳(Lophodermium unciforme)为待发表新种,其模式标本保藏于安徽农业大学森保教研室(AAUFP)。对6个已知种进行了补充研究,使其形态结构特征得以完善。对各种均提供了形态解剖学特征的描述与图解、寄主及生境的记载,并对其相近类群、寄生性、与致病性等加以讨论。另外,根据主要形态特征,提出了栲属植物生斑痣盘菌的二叉式分类检索表。本文亦通过组织分离法对采自安徽各地的悬钩子皮下盘菌(Hypoderma rubi)的鲜材料进行了分离培养,一共获得纯菌株12个。对各菌株进行DNA提取、rDNA-ITS区PCR扩增和序列测定,其序列测定结果均已被GenBank接受注册(GU138743、GU138751、GU138753、GU138749、GU138735、GU138750、GU138744、GU138746、GU138741、GU138736、GU138738、GU138739)。对12个菌株的ITS区的序列比较分析表明,悬钩子皮下盘菌ITS序列的长度为443bp~456bp,G+C含量为48.7%~51.5%;不同菌株间的ITS区序列变异较大,该菌种内遗传多样性丰富。同时利用MEGA4.1软件中的邻接法(neighbour-joining method , NJ)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表明,寄主种类对悬钩子皮下盘菌种内遗传多样性会产生较大影响,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上的悬钩子皮下盘菌菌株可能是亲缘关系较远的两个类群;该菌种内遗传差异与其寄生部位和采集地无明显相关性。据统计,我国该菌的寄主植物涉及被子及裸子植物中的槭树科(Aceraceae)、漆树科(Anacardiaceae)、五加科(Araliaceae)、菊科(Compositae)、壳斗科(Fagaceae)、禾本科(Gramineae)等21科,共30属32种(变种)。因此,悬钩子皮下盘菌在与寄主的长期协同进化中,是否会产生更加丰富的变异类群,将成为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0
Ⅰ 文献综述  10-21
  1 栲属植物分布及其经济利用价值  10
  2 斑痣盘菌的经济重要性  10-11
  3 斑痣盘菌的形态学及其解剖学特征  11-12
  4 斑痣盘菌的生态与地理分布  12-13
  5 斑痣盘菌的分类  13-15
    5.1 斑痣盘菌的研究进展  13-15
    5.2 斑痣盘菌的传统鉴定与系统分类方法  15
  6 分子系统学在真菌种类鉴定及系统分类上的应用  15-19
    6.1 PCR 技术  15-16
    6.2 RFLP 技术  16
    6.3 RAPD 技术  16-17
    6.4 核酸序列分析  17-19
      6.4.1 真菌rRNA 组成与结构  18
      6.4.2 引物与核糖体核酸序列分析的应用  18
      6.4.3 ITS 区序列分析与真菌分类鉴定  18-19
  7 菌物分类研究中分子标记的选择  19-20
  8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20-21
Ⅱ 引言  21-23
Ⅲ 栲属植物生斑痣盘菌目的分类  23-34
  1 材料与方法  23-24
    1.1 标本采集与整理  23
    1.2 实验仪器  23
    1.3 显微检查  23-24
      1.3.1 外部形态观察与描述  23
      1.3.2 切片显微检查  23
      1.3.3 描述及拍照  23
      1.3.4 栲属植物生斑痣盘菌种的形态描述及种的检索表  23-24
  2 属征  24-25
    2.1 齿裂菌属  24
    2.2 皮下盘菌属  24
    2.3 散斑壳属  24-25
    2.4 分种检索表  25
  3 种的描述  25-34
    3.1 钩丝散斑壳  25-28
    3.2 贝壳杉散斑壳  28-29
    3.3 显缘齿裂菌  29-30
    3.4 隐齿裂菌  30-31
    3.5 辐射状齿裂菌  31-32
    3.6 小散斑壳  32-33
    3.7 尖丝齿裂菌  33-34
1V 悬钩子皮下盘菌种内遗传多样性的ITS 序列分析  34-43
  1 材料与方法  34-37
    1.1 供试材料  34-35
    1.2 方法  35-37
      1.2.1 DNA 提取  35-36
      1.2.2 目的DNA 的PCR 扩增  36
      1.2.3 ITS 序列测定与分析  36-37
  2 结果与分析  37-43
    2.1 皮下盘菌属不同菌株rDNA 基因ITS 区序列  37-41
    2.2 各菌株ITS 序列的长度和碱基含量  41-42
    2.3 悬钩子皮下盘菌系统发育树的构建与分析  42-43
V 结论  43-44
VI 讨论  44-47
  1 关于斑痣盘菌科系统学研究问题  44-45
  2 ITS 分子标记技术的优点  45
  3 rDNA-ITS 技术对皮下盘菌属种内关系分析的适用性  45-47
VII 参考文献  47-52
图版Ⅰ  52-53
图版Ⅱ  53-54
致谢  54-55
作者简介  55

相似论文

  1. 中国喀喇昆仑山禾本科植物研究,Q948
  2.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资源调查研究,S646
  3. 马泰勒虫分类学定位佐证及PCR、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S852.7
  4. 中国喀喇昆仑山种子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Q948
  5. 中国犀金龟亚科分类研究及区系分析(鞘翅目,金龟科),Q969.2
  6. 斑痣盘菌目茎生种的分类及针叶树生散斑壳属分子生物学研究,Q939
  7. 建立于18S rRNA基因测序基础上的锥虫分子分类学研究,S852.7
  8. 广西重楼属植物分类学研究及资源现状,Q949
  9. 中国南北样带栲属植物叶功能性状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Q948
  10. 江西井冈山栲属群落生态学特征研究,Q948
  11. 我国散斑壳属及皮下盘菌属若干种的研究,Q935
  12. 中国云南高黎贡山栅蛛科分类研究(蜘蛛目:栅蛛科),Q959
  13. 北京及周边地区的皿蛛科蜘蛛分类学研究,Q959
  14. 中国红毛菜科植物rbcL基因序列的系统学研究,Q943
  15. 一些阔叶树生斑痣盘菌科的分类和散斑壳属ISSR分子标记,Q949.32
  16. 基于马扎诺教育目标分类学的自主学习策略研究,G712.0
  17. 兴安杜鹃菌根及其真菌多样性研究,S718.81
  18. 南海北部浮游生物中的放射虫分类学和生态学研究,Q958.8S
  19. 中国树蚁蛉族的分类学研究(脉翅目:蚁蛉科),Q969
  20. 南五味子属植物分类学研究,Q949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林业 > 森林保护学 > 森林病虫害及其防治 > 各种树的病虫害及其防治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