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井楼油田中区Ⅳ1-3层储层特征研究

作 者: 李世恩
导 师: 王洪辉
学 校: 成都理工大学
专 业: 油气田开发工程
关键词: 井楼油田 扇三角洲前缘亚相 相模式 岩性油藏
分类号: P618.1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3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井楼油田位于井楼背斜及高庄鼻状构造带上,井楼油田中部地区包括零区、三区、五区、六区、七区、八区6个区块,主要含油层位有Ⅱ、Ⅲ、Ⅳ、Ⅴ、Ⅵ五个油组。各区块的结合部位或周缘,部分小层在开发中油水关系矛盾,局部地区通过油层细分后仍无法认识清楚。特别是井楼油田中区主力油层核三段Ⅳ1、Ⅳ2、Ⅳ3小层,由于受不同方向物源的影响,砂体相互叠加,特别是在不同物源的交汇处,油水关系矛盾突出。本论文利用地质、测井及生产测试等资料,运用沉积学、测井地质学、储层地质学、层序地层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技术,对井楼油田中区Ⅳ1-3层储层进行了综合研究,取得了以下几点成果:1.经过对比研究,以LJ7407和L32131井为标准井,以Ⅳ顶和Ⅳ6小层为标志层,建立研究区骨架剖面。根据本区的测井曲线类别,以自然伽玛曲线、电阻率和声波时差曲线组合为主,辅以微电极曲线对Ⅳ1~Ⅳ3小层进行了地层对比。2.经过小层的细分对比并参考地震资料,对区内构造特征进行了研究。3.根据区域沉积环境和古物源重矿物分析,确定了井楼油田中区主要物源方向;通过对区域沉积环境和5口取心井的详细观察、描述及粒度资料分析研究,认为研究区以扇三角洲前缘亚相为主,对沉积微相进行了划分,根据单井各个单层的优势相类型,建立了相应的相模式。4.依据测井相划分出了各单井的砂体发育层段,对砂体剖面、平面展布进行了研究。5.利用取芯资料和测井解释成果,多口井进行了物性解释;结合钻井、录井等资料,对研究区储层的物性特征进行了研究:认为井楼油田中区各个单层的物性条件较好,工区内Ⅳ1~3各单层储层为II~III类储层。6.通过沉积相研究,结合砂体展布和小层平面分布,认为井楼油田中区Ⅳ1~Ⅳ3小层油藏是具有多个水力系统的油藏,并对受控因素进行了研究。7.井楼油田中区Ⅳ1~3小层以岩性油藏类型为主;储层物性为高孔-中高渗储层;油层厚度薄,油层具有分布分散、含油面积小,属于浅埋藏、高孔、高渗油田。总体上看,Ⅳ2小层各单层及Ⅳ3~2、Ⅳ3~1、Ⅳ1~3单层为有利单层,Ⅳ1~1和Ⅳ1~2单层仅零星含油,为不利单层。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10
第1章 引言  10-17
  1.1 选题的来源和依据  10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0-13
    1.2.1 储层评价技术研究现状  11-12
    1.2.2 井楼油田中区现状  12-13
  1.3 研究目的及主要研究内容  13-14
    1.3.1 研究目标  13
    1.3.2 研究内容  13-14
  1.4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14-15
  1.5 完成的工作量  15-16
  1.6 主要成果及认识  16-17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17-20
  2.1 基本地质特征  17-19
    2.1.1 地理位置及环境条件  17-18
    2.1.2 地层层序特征  18-19
  2.2 勘探开发简况  19-20
第3章 地层对比与油藏构造特征  20-31
  3.1 地层特征及小层划分  20-26
    3.1.1 细分对比原则  20
    3.1.2 储层细分对比方法  20
    3.1.3 对比曲线选择  20-22
    3.1.4 骨架剖面分析  22-24
    3.1.5 地层厚度分析  24-25
    3.1.6 细分对比结果  25-26
  3.2 油藏构造特征  26-31
    3.2.1 区域构造特征  26-27
    3.2.2 井楼油田中区微构造特征  27-31
第4章 沉积相及砂体分布特征研究  31-52
  4.1 沉积环境特征  31-32
    4.1.1 区域沉积环境  31-32
    4.1.2 古物源  32
    4.1.3 古气候  32
  4.2 沉积相特征  32-36
    4.2.1 沉积岩颜色  33
    4.2.2 粒度特征  33-34
    4.2.3 沉积构造  34-36
  4.3 沉积微相研究  36-39
    4.3.1 水下分流河道  36-38
    4.3.2 河口砂坝  38
    4.3.3 席状砂  38
    4.3.4 分流间湾  38-39
  4.4 沉积微相的测井相模式  39
  4.5 沉积微相分布特征  39-46
    4.5.1 单井相分析  39-42
    4.5.2 剖面相分析  42-44
    4.5.3 沉积微相平面分布特征  44-46
  4.6 沉积相模式  46-47
  4.7 砂体特征研究  47-52
    4.7.1 单砂体特征  47-49
    4.7.2 砂体剖面特征  49-51
    4.7.3 砂体平面分布特征  51-52
第5章 储层特征研究  52-64
  5.1 岩石学特征  52-55
    5.1.1 主要岩矿组成特征  52
    5.1.2 岩石结构特征与结构成熟度  52-55
  5.2 储层物性特征  55-58
    5.2.1 孔隙度特征  55-56
    5.2.2 渗透率特征  56-57
    5.2.3 含油饱和度特征  57-58
  5.3 储层物性展布特征  58-63
    5.3.1 物性解释  58-61
    5.3.2 储层物性展布特征  61-63
  5.4 储层分类标准  63-64
第6章 油水分布规律  64-71
  6.1 有效厚度划分  64-67
    6.1.1 有效厚度下限标准的确定  64-67
  6.2 油水分布规律  67-71
    6.2.1 油层分布特征  67
    6.2.2 油水分布规律  67-71
第7章 储层综合评价  71-74
  7.1 影响储层发育的因素分析  71
    7.1.1 沉积特征对储层发育的影响  71
    7.1.2 成岩作用对储层的控制作用  71
  7.2 储层综合评价  71-74
结论  74-75
致谢  75-76
参考文献  76-79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79-80
附图  80-95

相似论文

  1. 八面河油田面十二区剩余油分布及挖潜研究,P618.13
  2. 牛庄洼陷东斜坡沙四上亚段沉积特征及储层预测,P618.13
  3. 锦136井区储层预测及评价,P618.13
  4. 三唑类手性农药反相拆分及戊唑醇选择性残留行为,S481.8
  5. 北一区断东萨三油层组沉积微相研究及三角洲内前缘沉积模式建立,P618.13
  6. 州13块葡萄花油层沉积微相研究,P618.13
  7. 深县凹陷榆科油田东营组沉积微相研究,P618.13
  8. 沾化凹陷沙四段沉积体系,P618.13
  9. 大庆长垣中部地区下白垩统泉头组砂体分布规律,P618.13
  10. 孤岛油田渤82—渤19断块馆陶组上段1+2砂层组沉积特征研究,P618.13
  11. 湖北宜昌黄花场奥陶纪地层与沉积相分析,P618.13
  12. 徐家围子断陷营四段地震沉积学研究,P618.13
  13. 两井东—木头南地区扶余油层层序地层研究及有利区块优选,P618.13
  14. 大情字井油田葡萄花油层沉积微相,P618.13
  15. 朝阳沟油田外围扶余油层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及开发潜力评价,P618.13
  16. 榆树林油田尚12区块扶杨油层油气形成条件与成藏模式研究,P618.13
  17. 双河油田核三段Ⅱ油组沉积微相研究,P618.13
  18. 数值模拟和四维地震在岩性油藏开发中的协同应用,P631.4
  19. 大庆长垣北部高台子油层沉积微相研究,P618.13
  20. 岔河集油田岔中—岔南空白区滚动勘探潜力综合研究,TE323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地质学 > 矿床学 > 矿床分类 > 燃料矿床 > 石油、天然气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