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白光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的研制

作 者: 李新贝
导 师: 孟彦京;张方辉
学 校: 陕西科技大学
专 业: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关键词: 有机电致 白光器件 双发光层 色坐标
分类号: TN383.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25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白光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 white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WOLEDs)既可用作平面照明光源,同时又可与彩色滤色膜结合实现全彩色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在其制作过程中,光刻工艺和掺杂工艺是十分关键的工艺,因此白光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乶的研究备受人们的关注。本论文的主要工作是利用现有的材料,从白光OLED器件制作工艺、发光机理和结构入手,首先,针对光刻、曝光工艺技术进行了一系列相关实验,详细研究了96×64点阵器件的光刻工艺和OLED器件阴极隔离柱成像过程中的曝光工艺,摸索出了最佳工艺参数。其次为了进一步提高器件效率和色纯度,采用三刺激值方法计算推导了色纯度为(0.33,0.33)的标准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WOLEDs)所需要的红、绿、蓝三基色的最佳亮度配比:红光为28.2%,绿光为57.1%,蓝光为14.7%,为指导实验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然后分别采用以DCJTB和TBPe作为红色、蓝色发光染料制作了两种单色(红色、蓝色)OLED器件,制备了器件结构为ATO/CuPc(15nm)/NPB(50nm)/Alq3(30 nm):rubrene(x):DCJTB(6.1 nm)/Alq3(30nm)/LiF(1nm)/ Al(100nm),(其中x=2、3.7、4.2、5nm,rubrene的掺杂比例为1.1%、2.1%、2.3%、2.8%)的红光OLED器件和结构为ITO/CuPc(150 nm)/NPB(500 nm)/ADN(300 nm):TBPe(30 nm)/Alq3(350 nm)/RbF(20 nm)/Al(1,000 nm)的蓝光OLED器件;讨论了红光OLED器件的发光机理,以及rubrene的掺杂浓度对发光效率等性能的影响;从蓝光器件的设计和制备入手,摸索出了一套完整而可行的制作方案,分别对器件的电压-亮度特性、电压-发光效率特性及发光光谱等特性进行了测试与讨论。基于以上研究,制作了两种新型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实验一中的白光器件利用蓝光ADN:TBPE发光层和红光Alq3:DCJTB发光层的双发光层实现白光显示,器件一结构是ITO/CuPc(15nm) /NPB(50nm)/ADN:TBPe(15nm)/Alq3:DCJTB缈15fm)/Alq(335nm)/LiF(2nm)/Al(100nm)。实验二中的白光器件利用多源掺杂单发光层实现白光显示,器件二结构是ITO/CuPc(15nm)/NPB(50nm)/Alq3: TBPe: DCJTB(30nm)/Alq3(35nm)/ LiF(2nm)/Al(100nm)器件。通过对比,研究发现采用实验一实现白光显示,该方法制作工艺简单、容易控制、实验可重复性歔较高,且色度比较稳定,随电压的变化幅度较小,最佳色度为(0.3345,0.333),几乎与标准白光色度重合,这在目前报道的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居领先水平。最后,通过蒸镀红、绿、蓝三个发光层的方法,成功制作了一种色纯度很好的白光OLED,其器件结构为ITO/CuPc(10nm)/NPB (40nm)/ADN(50nm),3%TBPe/Alq(330nm)/Alq(330nm),1%DCJTB)/ Alq3(30nm)/Mg:Ag(10:1,150nm),器件的色坐标达到(0.333,0.3398),十分接近标准白光的色纯度,色温4,258.2℃。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12
1 OLED 概述  12-22
  1.1 OLED 的发展与应用  12-15
  1.2 OLED 的常用材料  15-17
    1.2.1 电极材料  15
    1.2.2 缓冲层  15-16
    1.2.3 载流子传输材料  16
    1.2.4 发光材料  16-17
  1.3 OLED 的器件结构  17-19
    1.3.1 单层器件结构  17-18
    1.3.2 双层器件结构  18-19
    1.3.3 三层器件结构  19
    1.3.4 多层器件结构  19
  1.4 OLED 的特点与问题  19-22
2 OLED 理论与实验基础  22-38
  2.1 有机材料的发光理论  22-26
    2.1.1 有机发光材料分子特征  22-24
    2.1.2 有机材料光物理过程  24-26
  2.2 OLED 器件的工作原理  26-31
    2.2.1 载流子注入  27-29
    2.2.2 载流子传输  29-30
    2.2.3 激子的产生与复合  30-31
  2.3 OLED 发光屏的制备  31-34
    2.3.1 ITO 玻璃的表面处理  32-33
    2.3.2 有机膜的制备  33
    2.3.3 金属阴极的制备  33
    2.3.4 器件封装  33
    2.3.5 器件测试  33-34
  2.4 OLED 性能评价参数  34-38
    2.4.1 发光亮度  34
    2.4.2 发光效率  34-35
    2.4.3 发光色度  35-36
    2.4.4 发光光谱  36
    2.4.5 发光寿命  36-37
    2.4.6 电流密度-电压特性  37
    2.4.7 发光亮度-电压特性  37-38
3 OLED 制备的实验设备改造与前工序研究  38-50
  3.1 膜厚监测装置的设计  38-39
  3.2 加热舟温控装置的设计  39
  3.3 电炉的制作  39-41
  3.4 光刻工艺研究  41-50
    3.4.1 96×64 点阵器件光刻工艺  42-45
    3.4.2 曝光工艺对阴极隔离柱成像的影响  45-50
4 OLED 器件研究  50-77
  4.1 白光OLED 器件  50-53
    4.1.1 国内 OLED 市场与企业概况  50-51
    4.1.2 OLED 器件彩色化  51-53
  4.2 OLED 器件实现白光辐射  53-54
  4.3 OLED 器件调色机理  54-59
    4.3.1 白光三基色亮度比值的计算  55-56
    4.3.2 实验  56-59
  4.4 基于 DCJTB 的红光 OLED 器件的发光性能与机理探讨  59-65
  4.5 基于 ADN:TBPE 发光层的蓝光 OLED 器件的制备  65-71
  4.6 基于 DCJTB 的单发光层和双发光层白光 OLED 器件  71-74
    4.6.1 实验  72
    4.6.2 结果与讨论  72-74
    4.6.3 小结  74
  4.7 高色纯度白光 OLED 的制备  74-77
5 结论  77-78
参考文献  78-86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专利目录  86-87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87-88

相似论文

  1. 吡唑啉和咔唑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发光性能研究,O626.2
  2. 醛腙和吡唑啉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发光性能研究,O626
  3. 高效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的制备与研究,TN383.1
  4.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LMY的合成及其工艺路线研究,TQ242
  5. 7英寸VGA微晶硅AMOLED驱驱方案,TN873
  6. 提高OLED中载流子注入和传输效率及器件性能的研究,TN383.1
  7. 基于电致激基复合物及激基复合物发光的有机白光器件,TN383.1
  8. 有机电子传送材料的研究,TN383.1
  9. 共轭型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合成和性质研究,O621.3
  10. 主客体掺杂结构的磷光OLED发光特性研究,TN383.1
  11. 用作OLED场发射阴极的金刚石薄膜的制备,TB383.2
  12. 苝酰亚胺光电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功能应用,O633.22
  13. 基于哒嗪类结构配体磷光铱配合物的合成及其电致发光,O641.4
  14. 基于FPGA的AMOLED显示屏驱动控制电路的研究与设计,TN791
  15. 一种有机电致红光材料的合成、表征及光谱性能研究,O621.3
  16. 芘桥基梯形聚硅氧烷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合成与表征,O634.41
  17. 分枝形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电子结构和光物理性质的理论研究,O621.22
  18. 大功率LED发光性能的研究,TN312.8
  19. 共轭喹啉叔芳胺及丙烯腈叔芳胺的合成和发光性质研究,TQ246.31
  20. 咔唑基杂环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发光性能研究,O626.2
  21. 含咔唑环、吡啶环共轭化合物的合成及光学性能研究,O626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 半导体技术 > 发光器件 > 场致发光器件、电致发光器件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