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机理与发展模式研究
作 者: 韩锡琴
导 师: 徐剑
学 校: 沈阳工业大学
专 业: 企业管理
关键词: 制造业 物流业 联动机理 发展模式
分类号: F259.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595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有利于制造业资源合理利用,降低成本,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实现低碳经济。国际经验表明物流业的发展是与制造业相关联的。我国制造业已达世界先进水平,向高端化、数字化、服务化发展,但制造业物流是一个明显的薄弱环节,物流业不能承接制造业发展所需外包的物流活动。目前我国制造企业自有物流占整个市场份额的60%-70%。2008年物流费用占GDP比重为18.1%,相比美国的10%左右,我国物流费用比重还是较大,物流业成为制造业发展的瓶颈。因此从两业联动机理进行分析,挖掘内在根源,提出有效的发展模式,显得非常有必要。本文分析目前制造业与物流业发展现状,指明物流业成为制造业向高端发展的瓶颈,根据美国、日本和德国发到国家制造业与物流业发展历程提出我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存在三阶段理论(物流出现期、物流外包盛行期、物流与制造业融合稳定期),并用耦合效应模型判定发展阶段;研究了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各阶段的内在联动机理(磨合联动、啮合联动、耦合联动),并从宏观制造业上中下游和微观制造业供产销角度分析两业联动机理;在机理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模块分工的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模式,运行机制保证制造业与物流业顺利运行;最后将本研究应用于辽宁省制造业与物流业发展中。本文研究首次提出了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存在三阶段,并通过方法判定联动发展所处阶段,指明三个发展阶段内在机理分别是:磨合联动、啮合联动和耦合联动,针对判定得出我国两业联动处在第二发展阶段初期,提出有效的基于模块分工的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模式。本研究主要学术理论研究价值体现在完善制造业与物流业的相关理论体系,增强物流学术理论研究基础。实际应用价值一方面,现状数据分析全面,为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另一方面,机理分析和模式研究,为领导阶层和企业提出有益的政策建议和对策。
|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11 第一章 绪论 11-24 1.1 研究背景 11-13 1.2 相关概念界定 13-14 1.2.1 制造业与物流业 13-14 1.2.2 联动机理 14 1.2.3 发展模式 14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发展现状述评 14-21 1.3.1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述评 14-17 1.3.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述评 17-21 1.4 本文研究思路框架内容与创新点 21-22 1.5 本文研究的作用 22-24 第二章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24-37 2.1 国内外两业联动现状 24-33 2.1.1 国外发达国家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做法 24-26 2.1.2 我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现状 26-30 2.1.3 国内外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现状比较 30-33 2.2 联动发展存在问题及原因 33-37 2.2.1 制造业物流开放程度较低 33-35 2.2.2 物流业服务低于发达国家同期水平 35-36 2.2.3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市场环境及政策环境差 36-37 第三章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三阶段理论构建 37-44 3.1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三阶段理论依据 37-38 3.2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三阶段理论的内容 38-39 3.3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阶段判定 39-44 3.3.1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关系模型 39-41 3.3.2 制造业与物流业相应指标分析 41-44 第四章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机理分析 44-56 4.1 制造业与物流业阶段性联动机理分析 44-48 4.1.1 制造业与物流业磨合联动 44 4.1.2 制造业与物流业啮合联动 44-46 4.1.3 制造业与物流业耦合联动 46-48 4.2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的宏观机理分析 48-50 4.2.1 上游产品研发、设计 48-49 4.2.2 中游的产品制造 49 4.2.3 下游销售网络 49-50 4.3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微观机理分析 50-56 4.3.1 供产销角度分析制造企业与物流业联动 50-51 4.3.2 制造业供应链理论对两业联动的促进 51-52 4.3.3 物流活动提高联动运作能力 52-56 第五章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模式 56-71 5.1 我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阶段判定 56-58 5.2 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战略 58-60 5.2.1 两业联动战略制定指导思想 58-59 5.2.2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战略目标 59 5.2.3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实现途径 59-60 5.3 两业联动发展模式的构建 60-65 5.3.1 已有合作模式概述 60-61 5.3.2 基于模块分工的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模式 61-63 5.3.3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模式框架 63-65 5.4 两业联动发展保障机制 65-67 5.5 实例分析 67-71 5.5.1 企业背景 67-68 5.5.2 联动运行模式分析 68-71 第六章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对策建议 71-74 6.1 对政府的建议 71-72 6.2 对制造企业和物流企业建议 72-73 6.3 对高校及协会建议 73-74 第七章 例证分析——两业联动机理与发展模式在辽宁地区的应用 74-81 7.1 辽宁地区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机理 74-75 7.2 辽宁地区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模式 75-79 7.2.1 辽宁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所处阶段判定 75-78 7.2.2 辽宁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模式分析 78-79 7.3 对辽宁地区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建议 79-81 第八章 结论 81-83 参考文献 83-86 在学研究成果 86-87 致谢 87
|
相似论文
- 安徽省全民健身发展模式的研究,G812.4
- 当代中国政治社团发展研究,D665
- 第四方物流在青岛港中的应用研究,F552
- 社区成人教育的发展模式研究,G729.2
- 皖江示范区物流业发展政策研究,F259.27
- 基于资源消耗会计的制造业成本管理研究,F406.72
- 中国发展模式与政府管理的改革和创新,D630
- 重庆制造业发展研究,F427
- 南昌港口物流发展模式研究,F259.27
- 基于制造业集聚视角的吉林省经济增长研究,F427
-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制度创新和发展模式研究,F832.51
- 福建省农业保险发展研究,F842.6
- 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模式研究,F832.35
- 环境承载力约束下的发展模式研究,X26
- 京广高速铁路沿线“高铁新城”空间发展模式及规划对策研究,TU984.113
- 基于物联网的农业信息化发展模式研究,F49
- 高铁站点地区城市空间形态及景观特色策略研究,TU984.113
- 新疆屯垦戍边型小城镇发展模式研究,TU984
- 贵州装备制造业竞争力提升研究,F426.4
- 河北省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及效率评价研究,F426.4;F273.1
- 基于SOA的协同制造异构系统的数据集成研究,TP311.13
中图分类: > 经济 > 经济计划与管理 > 物资经济 > 世界各国物资经济 > 中国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