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新型柴油流动性改进剂的开发研制及降凝机理研究

作 者: 高山
导 师: 武跃
学 校: 辽宁师范大学
专 业: 物理化学
关键词: 柴油 柴油流动性改进剂 冷滤点 正构烷烃 降凝机理
分类号: TE624.8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139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课题主要针对柴油在低温下流动性差,使用和运输不方便等问题,围绕着新型柴油低温流动改进剂的开发与合成方面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并结合大量的实验数据对加剂后柴油与添加剂的相互作用机理进行讨论和研究。并与大连石油添加剂厂合作开发生产了多种适应于北方地区柴油的低温流动性改进剂,已取得阶段性成功。总结上述工作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柴油低温流动性改进剂基本原料的合成即聚合单体甲基丙烯酸长链烷基酯的合成,通过对目前多种合成方法及各种方法中采用的多种催化剂等的筛选得出最佳工艺条件,并进行了工业放大实验,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和毛细管气相色谱等仪器测定,确定了单体结构,其酯化产率达到90%以上,纯度满足后续聚合的要求;第二阶段,柴油低温流动性改进剂的合成,经查阅大量文献和专利,考虑到低毒、经济、高效等因素,我们最终确定以甲基丙烯酸十八酯、苯乙烯、马来酸酐、醋酸乙烯酯、十六胺、十八胺等为基本原料,按不同配比合成了多个系列的聚合物,并进行了详细的筛选,产物通过红外光谱、乌氏黏度、分子量等测试考察了聚合产物的结构和性质,同样在实验室小试成功之后也进行了工业化放大实验并取得成功;第三阶段为测试部分,首先我们分析了各种柴油的性质,利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柴油中直链烷烃的组成与含量,采用国标法测试基础柴油的冷滤点。并对柴油加入添加剂前后的性质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结合所测定的各种数据,推断和总结,得出柴油低温流动性改进剂与柴油的相互作用机理。并利用验证实验对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生产的几种0~#测试油进行冷滤点测试,最终可降低冷滤点4.5℃,此效果在国内已是先进水平。证实我们得出的结论,合成柴油低温流动性改进剂首要分析所测柴油的正构烷烃总量和最高含量等因素,这些因素决定了所合成的添加剂的结构。因此所合成添加剂的侧链,除了要与所测定柴油的正构烷烃相匹配外,还要考虑添加剂本身的侧链结构和侧链的间距。

全文目录


摘要  2-3
Abstract  3-7
第一章 绪论  7-19
  1 文献综述  7-16
    1.1 背景意义  7-8
    1.2 降凝机理  8-10
    1.3 国内外历史概况  10-11
    1.4 柴油低温流动性改进剂的种类  11-14
    1.5 柴油低温流动性改进剂的发展趋势  14-16
  2 本论文研究概况  16-19
    2.1 新型柴油流动性改进剂的理论开发依据  16
    2.2 开发工作的主要内容  16-19
第二章 α-甲基丙烯酸酯的合成  19-26
  1 序言  19
  2 主要实验设备仪器  19-20
    2.1 主要仪器设备  19-20
    2.2 主要反应原料  20
  3 实验内容  20-24
    3.1 实验原理  20-21
    3.2 甲基丙烯酸长链烷基酯的制备  21-22
    3.3 最佳反应条件  22-23
    3.4 甲基丙烯酸十八酯的工业合成  23-24
  4 酯化产物的表征  24-25
    4.1 薄层色谱分析  24
    4.2 红外光谱分析(涂膜法)  24
    4.3 核磁谱图分析~1H-NMR  24-25
    4.4 气相色谱分析  25
  5 结论  25-26
第三章 聚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26-46
  1 序言  26
  2 主要实验仪器设备材料  26-27
    2.1 主要仪器设备  27
    2.2 主要反应原料  27
  3 实验内容  27-31
    3.1 实验原理  27-30
    3.2 聚合物的制备  30
    3.3 聚合物的工业合成  30-31
  4 结果与讨论  31-45
    4.1 聚合方式的选择  31
    4.2 聚合反应的影响因素  31-32
    4.3 聚合物红外光谱(涂膜法)分析  32-36
    4.4 聚合物的黏度测试  36-41
    4.5 聚合物分子量的测定  41-43
    4.6 影响聚合物黏度与分子量的主要因素  43-45
  5 结论  45-46
第四章 新型柴油流动性改进剂的研制  46-60
  1 序言  46
  2 主要设备及药品  46-47
    2.1 主要设备  46-47
    2.2 主要药品  47
  3 实验部分  47-49
    3.1 柴油中正构烷烃的含量  47-48
    3.2 柴油冷滤点测试  48-49
  4 结果与讨论  49-60
    4.1 0~#柴油的感受性测试  49-56
    4.2 多种0~#柴油的感受性测试  56-58
    4.3 结论  58-60
第五章 针对性降凝降滤机理研究  60-70
  1 序言  60
  2 DFI与柴油相互作用机理  60-69
    2.1 柴油主要性质分析  60-63
    2.2 DFI结构性质分析  63-67
    2.3 DFI与正构烷烃的作用机理  67-69
  3 结论  69-70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70-72
  1 结论  70-71
  2 展望  71-72
致谢  72-73
参考文献  73-76
附图  76-79
附件:柴油低温流动性改进剂工业装置操作规程  79-90

相似论文

  1. 超临界甲醇法从煎炸废油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TE667
  2. 树脂催化废食用油两步法制备生物柴油试验研究,TE667
  3. 小桐子生物柴油副产物甘油医用级制备工艺研究,TQ223.163
  4. 生物柴油副产品甘油制备环氧氯丙烷,TQ223.26
  5. 不同大气压力下高压共轨柴油机燃用生物柴油的试验研究,TE667
  6. 餐饮废油制备生物柴油及降低其冷凝点的研究,TE667
  7. 生物柴油及其与石化柴油混合燃料润滑性能的对比研究,S232.6
  8. 固体碱催化制备生物柴油的试验研究,TE667
  9. 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BP网络对生物柴油制备工艺的优化,TE667
  10. 乳化柴油在S195柴油机上的应用研究,TE626.24
  11. 基于LCA的生物柴油技术经济评价研究,TE667
  12. 船用柴油机关键件CAD/CAPP/CAM集成系统开发,U664.121
  13. 芳烃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对活性炭脱硫的影响,TE624.5
  14. 一种新型185K单缸柴油机机械增压系统的开发,TK423
  15. 可变几何排气管增压系统在车用发动机上的应用研究,U464.13
  16. 船舶柴油机运行状态监测和诊断系统的开发,U664.121
  17. 生物柴油发动机仿真及废热回收分析,TK429
  18. 含能破片对柴油箱的引燃机理,TK421
  19. 醇、醚类燃料对生物柴油—柴油混合燃料发动机燃烧和排放特性的影响研究,U464
  20. 燃油喷雾图像的匹配研究及应用,TP391.41
  21. 莱州湾沉积物主要有机物含量分布与来源解析,X143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石油、天然气工业 > 石油、天然气加工工业 > 石油炼制 > 炼油工艺过程 > 添加剂 > 燃料油添加剂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