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荔枝果皮褐变过程中POD活性变化及其基因表达分析
作 者: 张永丽
导 师: 金志强
学 校: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
专 业: 植物分子遗传学
关键词: 荔枝果皮 褐变 过氧化物酶 多酚氧化酶 花色素苷 类黄酮 总酚 基因表达
分类号: S667.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515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荔枝生产国,占世界荔枝种植总面积的90%和总产量的80%。但是,荔枝成熟于夏季高温季节,采后果皮易脱水褐变,变干易碎流汁,且容易滋生病菌,降低了其商品价值,严重限制了荔枝市场的开拓。加强荔枝采后生物学研究可为荔枝采后技术开发提供基础与依据。前人多从采后生理学角度对荔枝果皮褐变机理进行研究,但还未见关于荔枝采后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报道。本研究从生理水平和分子水平阐释荔枝果皮褐变机制,希望探明荔枝果皮褐变过程中差异表达的基因并研究其表达规律。以妃子笑荔枝为试材,研究了采后荔枝果皮褐变过程中的一些生理变化。以室温无包装条件下荔枝果皮衰老过程中每隔8h的生理与外观变化,结果发现:采后妃子笑荔枝常温贮藏48h后果皮褐变指数有个明显升高的趋势,72h内果皮完全褐变。果皮褐变过程中果皮失水量持续增加。以室温包装保湿条件下荔枝果皮衰老过程中每隔24h的生理与外观变化,结果发现:72h内荔枝果皮褐变情况不明显。测定了室温25℃±1℃,空气湿度70%±5%条件下每隔8h和室温包装保湿条件下每隔24h荔枝果皮褐变过程中荔枝果皮的PPO、POD、花色素苷、类黄酮和总酚含量,结果发现:果皮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在采后贮藏过程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荔枝果皮花色素苷、类黄酮和总酚都呈下降趋势。同时,在相同的贮藏时间等条件下,常温贮藏的荔枝果实褐变指数、果皮的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比保湿贮藏的高;而荔枝果实的好果率、果皮的花色素苷、类黄酮和总酚均比保湿贮藏的低,这表明常温贮藏荔枝的贮藏性较保湿贮藏荔枝的贮藏性差。实验室构建了采收0h时果皮的cDNA文库,建立了采后果皮褐变相关的抑制差减杂交文库,获得了荔枝果皮的四条POD基因,对获得的POD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过氧化物酶基因(POD1)长度为1363 bp,经Genscan分析后发现,该序列含有一个完整的阅读框,编码区长1062bp,编码353个氨基酸。过氧化物酶基因(POD2)长度为1376 bp,经Genscan分析后发现,该序列含有一个完整的阅读框,编码区长990 bp,编码329个氨基酸。而另两个过氧化物酶基因POD3、POD4经Genscan分析,都不含有完整的阅读框。表达分析结果:POD1基因8h时在样品中上调表达,而16h、24h、32h、40h、48h时POD1基因在两样品中无差异表达;POD2基因在8h、16h时在两样品中无差异表达,而24h、32h、40h、48h时候下调表达;POD3基因全时段在两样品中皆无差异表达;POD4基因8h时上调表达,而16h、24h、32h、40h、48h时在两样品中无差异表达。
|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10 1 前言 10-25 1.1 植物过氧化物酶研究进展 11-24 1.1.1 过氧化物酶分子结构特点 11-15 1.1.2 过氧化物酶的反应机理 15-16 1.1.3 过氧化物酶的分离纯化 16-17 1.1.4 过氧化物酶的生理功能 17-22 1.1.4.1 参与木质素和木栓质的合成 17-18 1.1.4.2 参与活性氧代谢过程 18-19 1.1.4.3 参与生长素的降解 19-20 1.1.4.4 参与植物对外界不良胁迫的应答 20-21 1.1.4.5 参与植物组织褐变 21-22 1.1.5 POD 与PPO 的关系 22-23 1.1.6 酶蛋白基因表达与调控的分子生物学 23-24 1.2 本研究目的意义 24-25 2 实验材料、试剂及仪器 25-27 2.1 实验材料 25-26 2.2 试剂与试剂盒 26 2.3 实验仪器 26-27 3 实验方法 27-34 3.1 微阵列方法获得POD 基因 27 3.2 RT-PCR 方法分析目的基因的表达情况 27-31 3.2.1 荔枝果皮总RNA 的提取 27-28 3.2.2 cDNA 第一链的合成 28-29 3.2.3 RT-PCR 引物设计 29-30 3.2.4 RT-PCR 反应体系 30-31 3.2.4.1 POD1 的 RT-PCR 体系及程序 30 3.2.4.2 POD2 的 RT-PCR 体系及程序 30 3.2.4.3 POD3 的 RT-PCR 体系及程序 30-31 3.2.4.4 POD4 的 RT-PCR 体系及程序 31 3.3 采后不同贮藏时间荔枝果皮POD 基因的表达变化 31 3.4 果实褐变分级 31-32 3.5 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的提取与活性的测定 32-33 3.6 果皮花色素苷、总酚和类黄酮含量的测定 33-34 4 结果与分析 34-64 4.1 荔枝果皮POD 酶基因的获得 34-51 4.1.1 四个POD 核苷酸序列 34-36 4.1.2 POD1 基因全长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36-39 4.1.2.1 Genscan 分析阅读框 36-37 4.1.2.2 同源性分析 37-39 4.1.2.3 保守结构域分析 39 4.1.3 POD2 基因全长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39-43 4.1.3.1 Genscan 分析阅读框 39-41 4.1.3.2 同源性分析 41-42 4.1.3.3 保守结构域分析 42-43 4.1.4 POD3 基因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43-46 4.1.4.1 Genscan 分析阅读框 43-44 4.1.4.2 同源性分析 44-46 4.1.4.3 保守结构域分析 46 4.1.5 POD4 基因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46-49 4.1.5.1 Genscan 分析阅读框 46-47 4.1.5.2 同源性分析 47-49 4.1.5.3 保守结构域分析 49 4.1.6 四个基因与其他物种的聚类分析 49-51 4.2 RT-PCR 方法分析目的基因的表达情况 51-53 4.2.1 RNA 的提取 51 4.2.2 采后不同时间荔枝果皮POD 基因的RT-PCR 表达分析 51-53 4.3 采后不同贮藏时间荔枝果皮POD 基因的表达变化 53-54 4.4 荔枝果皮采后几个生理指标的变化 54-58 4.5 荔枝果皮中几种酶活性的测定 58-64 4.5.1 荔枝果皮中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测定 58-60 4.5.2 荔枝果皮中花色素苷、类黄酮、总酚含量的测定 60-64 5 讨论 64-67 5.1 关于生物信息学预测基因功能 64 5.2 关于荔枝果皮RNA 提取 64-65 5.3 关于荔枝果实采后贮藏过程中几个生理指标的变化 65-66 5.4 关于荔枝果皮褐变过程中差异表达的基因 66 5. 5 半定量 PCR 法在研究相关基因表达方面的应用 66-67 6 结论 67-69 参考文献 69-77 缩写词英汉对照 77-78 致谢 78
|
相似论文
- 多转录因子组合调控研究,Q78
- 曲拉精制干酪素褐变因素及工艺优化研究,TS252.5
- 红肉脐橙和‘国庆四号’温州蜜柑中CHS和CHI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及其对类黄酮积累的调控机制,S666.4
- 南极冰藻GPx、GST和SAHH基因的克隆、定量分析及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Q943.2
- 牡蛎蛋白饮料色泽变化及其控制技术研究,TS254.4
- BMP通路关键因子在人类牙胚组织中的表达检测,R78
- 基于RNA测序技术的马氏珠母贝珍珠囊转录组及数字基因表达谱分析,Q786
- 调和玉米油对肉仔鸡抗氧化应激、脂质代谢酶及免疫基因表达的影响,S831.5
- 几种酶对植物代谢多环芳烃的影响,X173
- 薯条的速冻工艺研究,TS215
- 双孢菇的贮藏保鲜及速冻工艺研究,TS219
- β-半乳糖苷酶固定化及低乳糖奶制备技术的研究,TS252.4
- 环境因子对牡丹试管苗生根的影响,S685.11
- N-氨甲酰谷氨酸合成及其生理功能研究,R914
- 水稻硝转运蛋白基因OsNRT1.1a和OsNRT1.1b的功能研究,S511
- 河南和云南烤烟碳氮代谢比较研究,S572
- 鸡Δ~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启动子区域多态性及基因时空表达的研究,S831
- 犬细小病毒2型VP2基因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及血清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S852.65
- 基因表达谱数据聚类分析方法比较与大豆疫霉基因的网络构建,S435.651
- 番茄磷转运蛋白基因LePT1和LePT2在水稻中的功能鉴定,S511
- 水稻pib基因内含子1、2对Pib启动子活性影响的转基因分析,S511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园艺 > 果树园艺 > 热带及亚热带果类 > 荔枝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