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汉语动宾优势结构的优选论解释

作 者: 郑国平
导 师: 胡健
学 校: 安徽大学
专 业: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关键词: 优选论 动宾结构 优势结构 限制条件
分类号: H14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225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作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西方语音学领域新出现的一个理论,优选论因其强大的阐释力而倍受关注。中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了该理论强大的阐释力,但将这一理论运用于汉语句法研究还为数不多。在优选论中,评估体系通过限制条件等级排列体系,对所有的侯选输出项同时进行评估,从中一次性选择出一个最优的优选输出项。最优是指最低限度违反或最大限度满足限制条件。OT认为,语言实际上是两种相互冲突的力量交互作用的结果。一种力量源于经济原则,这是由人类惰性所致,即人类力求以最低的付出获取最大限度的回报:另一种则源于辨义原则,这是信息总量要求所致,即要求人类尽可能清楚地把要传达的信息传递出去。这两种相互冲突的力量在OT中体现为两类相互冲突的限制条件:触发变化以使语言形式易于表达的标记性限制条件和阻止变化以使语言形式具有更多的区别性的真实性限制条件。文章讨论的语言现象是:在汉语中不仅受事成分可以作为宾语,方式、工具和地点成分也可以担当宾语,即动宾结构在汉语中作为优势结构出现。本文利用优选论对这一现象作出解释。汉语中的动宾结构是现代语言学的热点问题之一,但对该结构成为汉语优势结构的成因研究却很少。本文利用优选论对不同的动宾结构进行分析,包括受事宾语、工具宾语、地点宾语和方式宾语。本文还讨论了不同动宾结构下的普遍原则,包括句法原则、论元匹配原则、焦点原则和经济原则;并且将这些原则进行了层级性排列。研究证实了张云秋的研究结果,即汉语动宾结构限制条件的排列有两个,即“忠实性限制条件>标记性限制条件”和“标记性限制条件>忠实性限制条件”,这也正是动宾结构在汉语中作为优势结构使用的原因之一。此外,来自文学作品的例子确保了研究的真实性。本文共分成五个部分:第一章讨论了研究的起源、必要性及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写作目的和文章结构。第二章主要是对汉语动宾结构研究的回顾,包括其定义、发展及分类。第三章阐述了优选论的研究,主要介绍了它的组成、限制条件和相关研究。第四章是本文的主体部分,在肯定优选论的前提下,找出制约汉语动宾结构语法输出形式的限制条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汉语动宾搭配作为优势结构的使用问题。最后一章是结语部分,重申了本文的论点,指出此研究的意义和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全文目录


Acknowledgements  4-5
Abstract in English  5-7
Abstract in Chinese  7-9
Contents  9-11
Abbreviations and Symbols  11-12
List of Figures and Tables  12-13
Chapter 1 Introduction  13-20
  1.1 Origin of the Study  13-16
    1.1.1 Syntax in the Principle and Parameters Theory and in OT  13-15
    1.1.2 Research Orientation  15-16
  1.2 Necessity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16-18
  1.3 Objectives of the Study  18-19
  1.4 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  19-20
Chapter 2 An Overview of"V+ON" Construct  20-28
  2.1 Relevant Studies  20-23
  2.2 Classification of Objects  23-27
     2.2.1 Instrument Object  24-25
     2.2.2 Location Object  25-26
     2.2.3 Manner Object  26-27
  2.3 Summary  27-28
Chapter 3 Optimality Theory  28-40
  3.1 Background  28
  3.2 Comparison of OT and the Classical Rule-Based Approach  28-29
  3.3 Introduction of OT  29-34
    3.3.1 Components of OT  30-31
    3.3.2 Constraints in OT  31-33
    3.3.3 Optimality: Domination and Conflict  33-34
  3.4 Relevant Studies  34-39
  3.4 Summary  39-40
Chapter 4 An OT Account of"V+ON" Construct  40-57
  4.1 Constraints Active in"V+ON" Construct  42-48
    4.1.1 Syntax Rule  42-43
    4.1.2 Collocation Rule  43-44
    4.1.3 Focus Principle  44-46
    4.1.4 Economy Principle  46-48
  4.2 An OT Account of Typical"V+ON" Construct  48-49
  4.3 An OT Account of Atypical"V+ON" Construct  49-56
    4.3.1 An Account of"Verb+Instrument Object" Construct  50-52
    4.3.2 An Account of"Verb+Location Object" Construct  52-54
    4.3.3 An Account of"Verb+Manner Object" Construct  54-56
  4.4 Summary  56-57
Chapter 5 Conclusion  57-61
  5.1 Major Findings of the Study  57-58
  5.2 Implications of the Study  58-59
  5.3 Limitations of the Study and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  59-61
Bibliography  61-66
Publications  66

相似论文

  1. 中国英语学习者习得英语词尾爆破音的优选论分析,H319
  2. 吸收能力对企业竞争优势影响的实证研究,F224
  3. 优选论框架下英日核心音节结构的比较研究,H36
  4. 英语WH从属疑问句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优选论视角,H319
  5. 一笔双叙和轭式搭配的认知研究,H05
  6. 基于英汉对应语料的限定性关系从句的英汉翻译研究,H315.9
  7. 优选论框架下的中国大学生英语音节尾辅音丛发音特征研究,H311
  8. 优选论及沁水方言连读变调,H172.2
  9. “VR”与“V得/不R”结构比较,H146
  10. 词汇功能语法下的汉语分裂句分析,H146
  11. 诸暨方言声调之谜,H17
  12. 延边地区农业结构调整战略研究,F327
  13. 汉语中英语借词的优选论分析,H319
  14. 构建翻译质量评估的优选论分析模式,H315.9
  15. 成都话连续变调方向性的优选分析,H172.3
  16. 佤语动词研究,H255
  17. 补偿收缩混凝土的碳化性能与微结构研究,TU528
  18. 英语人名音译的优选论分析,H315.9
  19. 高二学生对公式和定理的理解及其对数学学习的影响,G633.6
  20.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中介语元音系统的描述和分析,H319
  21. 两三字组韵律词连读音变的优选论分析和反拨,H17

中图分类: > 语言、文字 > 汉语 > 语法 > 近代、现代语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