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一笔双叙和轭式搭配的认知研究

作 者: 阚明刚
导 师: 赵德全
学 校: 河北大学
专 业: 英语语言文学
关键词: 一笔双叙与轭式搭配 心理空间 关联性 优选论
分类号: H0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59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以隐喻为代表的修辞研究历史悠久。起源于亚里士多德的古典学派认为,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段,有别于日常语言,是对常规语言的一种偏离。以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雪莱等为代表的浪漫派提出了截然不同的观点,认为隐喻是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从根本上否认日常语言与诗歌语言之间有什么区别。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语言学、心理学、哲学等众多学科都把隐喻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各种理论不断出现。国外现代认知语言学的兴起,将修辞学作为语言学中的领先科学,用隐喻等修辞手法解释很多语言现象,包括语法现象。伴随着Lakoff和Johnson的Metaphor We Live By的出版,语言学界对从认知角度研究修辞产生了前所未有的热情。Langacker等人的认知语法,Fauconnier等人对心理空间和概念整合的研究,更进一步推动了这一研究热潮。而一笔双叙和轭式搭配这两种修辞手段正是借用了隐喻生成与理解语言的机制来运作的。心理空间和概念整合理论可以清楚说明这两种手段的生成过程。此外,如果说被认为是认知语用学基础的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从认知角度阐释了人们从字面意义推演到言外之意的过程,那么我们就完全可以用该理论对一笔双叙和轭式搭配予以分析。最佳关联的寻求,也是对各种可能意义的优选。优选论在这里更能解释在建立起关联之后的意义寻求过程。本文旨在运用心理空间理论、关联理论从认知视角探讨一笔双叙和轭式搭配的运行机制。论文第一章总体介绍了修辞研究与认知语言学的历史及其发展现状,并简述了从认知角度研究修辞的成就;第二章给出了一笔双叙和轭式搭配的定义,重点阐释了从认知角度对它们进行研究的理据;第三章运用心理空间和概念整合理论分析一笔双叙和轭式搭配的产生过程;第四章则运用关联理论并结合优选论,阐明在理解这两种修辞手段过程中对意义是如何选择从而正确理解的;第五章得出结论:一笔双叙和轭式搭配并非神秘不可测,修辞也并非天才才‘可以运用;一笔双叙和轭式搭配这两种修辞手段,也是对基本的认知手段的应用;语言学的各种理论虽然侧重点不同,但它们是互补的,并对进一步从认知角度研究这两种修辞提出了设想。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8
Acknowledgements  8-12
Chapter 1 Introduction  12-23
  1.1 A Brief History of Rhetoric  12-15
  1.2 A Brief History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15-19
  1.3 Recent Researches of Rhetoric from Cognitive Aspect  19-23
Chapter 2 Cognitive Foundation of Syllepsis and Zeugma  23-28
  2.1 The definitions  23-25
  2.2 The Previous Research on Syllepsis and Zeugma  25
  2.3 The Cognitive Foundation of Syllepsis and Zeugma  25-28
Chapter 3 Producing Syllepsis and Zeugma  28-39
  3.1 A General Description of the Producing Process  28-30
  3.2 The Analysis Using the Theory of Mental Space  30-37
    3.2.1 The Theory of Mental Spaces and its Development  30-34
    3.2.2 Analysis of the Producing of Syllepsis and Zeugma  34-37
  3.3 Summary  37-39
Chapter 4 Understanding Syllepsis and Zeugma  39-66
  4.1 A General Description of the Understanding Process  39-41
  4.2 The Analysis of the Process Using Relevance Theory  41-55
    4.2.1 Relevance Theory  41-44
    4.2.2 Analysis through Relevance Theory  44-55
  4.3 The Further Analysis of the Process Using Optimality Theory  55-64
    4.3.1 Optimality Theory  56-59
    4.3.2 The Interface between Relevance Theory and Optimality Theory  59-60
    4.3.3 The Meaning Choice through Optimality Theory  60-64
  4.4 Summary  64-66
Chapter 5 Conclusion  66-69
  5.1 Major Findings  66
  5.2 Implications  66-67
  5.3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67-69
Works Cited  69-72
Bibliography  72-75

相似论文

  1. 慢性肾功能衰竭并发高钾血症与口服中药汤剂的关联性分析,R692.5
  2. 网络游戏成瘾青少年感觉寻求水平和事件相关电位CNV实验研究,R749.99
  3. 心脏离子通道SCN5A基因和minK基因多态性与房颤的关联性研究,R541.75
  4. 论浦熙修重庆时期(1939-1946)通讯特征与思想基础,G219.29
  5. 基于POS数据的多维空间的营销分析,TP311.13
  6. 母子公司知识异质性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F224
  7. 长三角地区产业转型升级与对外贸易关联性研究,F752.8;F224
  8. 卫星对地观测需求分析方法及其应用研究,V474.26
  9. 从空间叙事视角分析《核时代》中的核焦虑,I712.074
  10. 猪ITGB5基因cDNA克隆及其SNPs与ETEC F4ac黏附表型关联性分析,S828
  11. 焦虑唤醒及预警提示对关联性错误记忆的影响,B842
  12. “在NPL”句法位置的制约因素研究,H146
  13. 单肩包带的舒适性研究,TS941.1
  14. 298例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体质特征研究,R259
  15. 中国英语学习者习得英语词尾爆破音的优选论分析,H319
  16. 人称指示映射现象的认知研究,H04
  17. 在概念整合理论下分析幽默手机短信,H052
  18. 博客语言的性别差异研究,H0-05
  19. 广告双关的概念整合研究,H052
  20. 《洪堡的礼物》中叙事空间的分析,I712
  21. 支持跨领域复用的多视图建模方法研究,TP311.52

中图分类: > 语言、文字 > 语言学 > 写作学与修辞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