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硫酸软骨素酶ABC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实验研究

作 者: 陈德纯
导 师: 任先军
学 校: 第三军医大学
专 业: 外科学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硫酸软骨素酶ABC 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 运动诱发电位 BBB评分 神经中丝蛋白200 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基因-2 Bcl伴随蛋白X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分类号: R651.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12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背景:脊髓损伤(SCI)后有非常高的致残率。包括运动、感觉的丧失和慢性疼痛、肌肉僵直等体征。虽然有部分患者损伤后可出现自发恢复,但恢复非常有限,绝大部分患者会留下严重后遗症。目前无有效方法来治疗,临床上各种治疗措施结果均不乐观。令人欣慰的是随着研究深入,对脊髓损伤的损伤和恢复机制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实验模型上,一部分治疗已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哺乳动物SCI后神经元轴突仅有微弱的再生潜能,与神经元本身的特点和胞外微环境中抑制因素有关。各种神经营养因子的应用虽能促进神经元轴突再生修复,但SCI后微环境中大量存在的抑制因子的阻碍作用成为SCI修复未形成有效功能恢复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认为SCI后由胶质瘢痕分泌的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CSPGs)是轴突再生修复中的重要抑制因子。SCI后阻断CSPGs作用,轴突表现出了较强的再生潜能并能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但对SCI后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的作用研究较少,特别是对在体的研究。目的:本课题通过改良Allen方法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于网膜下腔置管并经导管注射ChABC抑制CSPGs。通过检测脊髓损伤后各组不同时相点的运动诱发电位(MEP)、后肢运动功能(BBB评分)的改变,评价ChABC对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作用。检测受损脊髓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初步观察ChABC对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免疫组化染色观察ChABC对脊髓损伤后GFAP、NF200改变的影响,观察对SCI后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细胞的影响,并初步探讨CSPGs抑制脊髓损伤后功能恢复的部分机制。方法:1.SD大鼠72只,体重250~300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无损伤,不给药)、对照组(损伤,给生理盐水)、治疗组(损伤,给ChABC),分为4个时间点,即:术后1d、1w、2w、4w,均蛛网膜下给药,n=24。以改良Allen法制作T10脊髓损伤模型,致伤能量为35gcf,造成轻中度的脊髓损伤。2.用改良的Yaksh法行蛛网膜下腔置管。假手术组只打开椎板,并置管,不给药;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在伤后即刻经蛛网膜下腔导管注入等容积(6μl)生理盐水、ChABC (1u/ml),在伤后第二天开始每天给同量药一次,1w后拔出导管。3.分别在伤前、伤后1d、1w、2w、4w进行运动诱发电位(MEP)和BBB功能评分。4.分别在伤后1d、1w、2w、4w处死各组大鼠,进行HE、尼氏(Nissl)染色及免疫组化GFAP、NF200和Bcl-2、Bax染色,观察伤后脊髓组织形态和星形胶质细胞、胶质瘢痕增生以及神经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化结果用生物医学图像分析仪行平均光密度(AOD)分析,分析结果进行方差分析、t检验统计比较。结果:1.应用改良Allen法成功构建大鼠脊髓挫伤模型,致伤力为35gcf,模型构建标准统一;顺利进行蛛网膜下腔置管,并顺利给药1w。2.所有动物BBB评分在术前均为21分,假手术组伤后分值改变非常小,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损伤后1d双下肢全瘫(BBB评分为0),在伤后第2天开始逐渐有自发恢复,但各组之间恢复的程度不同。治疗组恢复快于对照组。假手术组大鼠MEP的N1潜伏期改变较小,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潜伏期在术后1d时有明显的延长,以后均有恢复,但治疗组恢复优于对照组。3.NF200在假手术组着色浅,着色神经元较少。治疗组和对照组伤后着色神经元数开始增多,但治疗组明显多于对照组。假手术组GFAP染色面积在1d、1w、2w和4w时无明显变化。治疗组和对照组GFAP面积伤后1d即开始增大,治疗组要明显小于对照组。4.术后假手术组Bax和Bcl-2蛋白均表达少,且各个时间点间改变不明显。对照组和治疗组中Bax蛋白伤后1d达高峰,1w后逐渐减弱; Bcl-2在对照组伤后1d时达高峰,治疗组在1w时达高峰。对照组比治疗组Bax蛋白表达明显增多,而Bcl-2表达则明显减少,差异显著,并且持续时间短。结论:1.ChABC能促进鼠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2.ChABC能增强大鼠脊髓损伤后组织神经细胞的抗凋亡能力3.ChABC能在大鼠脊髓损伤后抑制胶质细胞增生和胶质瘢痕形成,并能促进神经细胞的修复

全文目录


英文缩写一览表  4-5
英文摘要  5-8
中文摘要  8-10
论文正文 硫酸软骨素酶 ABC 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实验研究  10-68
  前言  10-12
  第一部分 硫酸软骨素酶 ABC 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及运动诱发电位的影响  12-27
    材料与方法  12-17
    结果  17-21
    讨论  21-27
  第二部分 硫酸软骨素酶 ABC 对大鼠脊髓损伤后 GFAP、NF 和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  27-39
    材料与方法  27-30
    结果  30-34
    讨论  34-39
  全文结论  39-40
  致谢  40-41
  照片  41-63
  参考文献  63-68
文献综述一 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与脊髓损伤修复  68-74
  参考文献  72-74
文献综述二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脊髓损伤修复  74-81
  参考文献  79-81
研究生期间撰写和发表的文章  81

相似论文

  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移植途径的实验研究,R651.2
  2. 急性脊髓损伤的3.0TMR-DTI及DTT应用研究,R651.2
  3. BMS-345541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粒细胞浸润及运动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R651.2
  4. 复合功能载药微球的制备及在脊髓损伤治疗中的应用初探,R943
  5. 高压氧治疗对大鼠脊髓损伤后iNOS表达的影响,R651.2
  6. TMS-MEP评价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障碍程度的可行性研究,D919.1
  7. 新型Nogo受体拮抗剂A3NEP1-40对大鼠脊髓损伤的保护作用,R651.2
  8. 经颅和经脊髓低频率磁刺激对脊髓损伤后GAP-43表达的影响,R651.2
  9. 骶神经电调节对大鼠完全性脊髓损伤后膀胱反射活动的影响,R651.2
  10. CPG在步行训练促进脊髓挫伤大鼠神经功能恢复中的作用研究,R651.2
  11. 大型听神经瘤术中面神经功能保护及预后判断,R739.4
  12. 神经电生理联合监测在颅内动脉瘤术中的应用,R743.3
  13. 定向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实验研究,R744
  14. 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R651.2
  15. 大鼠急性脊髓损伤血红素氧合酶-1(HO-1)表达的研究,R651.2
  16. BMS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后Nogo-A、SYN表达变化的影响,R651.2
  17. 雌激素治疗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R651.2
  18. 利多卡因治疗脊髓损伤后疼痛的Meta-分析,R651.2
  19. IKVAV-PA联合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R651.2
  20. 不同浓度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修复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R651.2
  21. 脊髓损伤后不同时期移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实验研究,R651.2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外科学 > 外科学各论 > 头部及神经外科学 > 脊髓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