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陕西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的调查研究

作 者: 彭琼
导 师: 张西平
学 校: 陕西师范大学
专 业: 体育人文社会学
关键词: 陕西省 竞技体育 后备人才 培养 发展对策
分类号: G812.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588次
引 用: 8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由于受到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目前陕西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主要沿用计划经济时期的三级训练体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这种培养模式己逐渐显露弊端,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队伍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萎缩,业余训练无法开展,业体校、体育运动学校处于瘫痪、半瘫痪的状态。在新时期出现了非体育行政部门投资的体育项目学校、体育项目俱乐部等,但这种培养模式还处在初级阶段,对陕西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贡献还没有很好的彰显。我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不容乐观,难以支撑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综观当今世界体育强国,大都将业余竞技体育纳入教育系统。以美国为代表.的一些西方国家,则已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在教育系统中培养出了一批竞技体育成绩顶尖、文化素质高的优秀运动员。我国其他体育强省采取了一些应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出现问题的措施,如加强了“体教结合”的力度、制定法制法规支持等,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观察法、个案研究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陕西省的西安、咸阳、宝鸡、延安、汉中等十个地区的体育局、少体校、体育运动学校、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以及部分体育项目的社会力量办学、俱乐部等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管理、培养机构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训练学等相关知识,对陕西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揭示了陕西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制约因素,提出了理想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并针对陕西的省情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研究结果表明:1、陕西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1)、政府主管部门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2)、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主要是体育行政部门投资的三级训练网,也存在社会力量投资的培养机构;(3)、管理比较粗放,科技管理的含量较小,在工作中有权责不明、工作混乱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资源浪费;(4)、竞赛制度相对完善,采用了“追踪竞赛法”,发挥了竞赛的杠杆作用;(5)、运动员的数量少、质量差;训练动机不强;学训矛盾出现新的问题;出路难;社会保障差;(6)基层教练员文化水平偏低,执教水平不高,很难适应科学训练的要求,且工资、待遇较差,严重挫伤教练员的训练积极性。2、影响陕西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主要因素:政府领导的重视程度、训练体系因素、管理因素、运动员因素、教练员因素等5大因素。因此,根据陕西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结合国内外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经验,综合各方面的优势,因地制宜,与时俱进,提出了新时期陕西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发展模式建议——在教育部门中一条龙培养模式和社会力量投资模式的并存,并说明了这种理想模式的优势所在。由于改革有阻力和难度,在实施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在掌握大量详实资料的基础上,针对陕西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的优势和不足,本研究对我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在新时期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对策:(1)、引起领导的足够重视;(2)、合理利用现有资金投入,扩大资金渠道,提供良好的物质保障;(3)、科学管理,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绩效;(4)、坚持走“体、教结合”的道路,解决学训矛盾,给运动员提供一个全面发展的空间;(5)、加强后备人才教练员队伍的建设。在研究中提出新时期陕西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发展模式建议,以期对陕西省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并在提出新的发展模式的基础上,针对陕西的省情,提出了现阶段陕西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发展对策,希望能对新时期陕西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发展提供可行的方法,为下一步的改革做好铺垫。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10
一、前言  10-13
  (一) 选题依据  10-12
    1、时代背景  10-11
    2、现实的要求  11-12
  (二)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3
  (三)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释义  13
二、国内外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概述  13-20
  (一) 国外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  13-15
  (二) 国内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研究状况  15-20
    1、部分省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情况  17-19
    2、陕西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研究现状  19-20
三、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  20-23
  (一) 激励理论  20-21
  (二)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原理及相应原则  21-22
    1、人本原理及其相应原则  21-22
    2、动态原理及其相应原则  22
  (三) 组织理论和体育组织内部的变革  22-23
  (四) 动机理论  23
四、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3-27
  (一) 研究对象  23
  (二) 研究方法  23-27
    1、文献资料法  23-24
    2、访谈法  24-26
    3、观察法  26
    4、个案研究法  26
    5、比较分析法  26-27
五、研究结果与分析  27-50
  (一) 陕西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27-46
    1、政府主管部门领导的重视程度  27
    2、管理机构及其实施情况  27-31
    3、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及相关情况  31-36
    4、竞赛体制现状  36-37
    5、运动员现状分析  37-43
    6、教练员现状分析  43-46
  (二) 陕西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制约因素分析  46-50
    1、政府领导的重视程度  46
    2、训练体制因素  46-47
    3、管理因素  47
    4、运动员因素  47-49
    5、教练员因素  49-50
六、陕西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发展建议  50-56
  (一) 新时期我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发展模式建议  50-52
    1、在教育部门中一条龙培养模式  50-52
    2、社会力量投资模式  52
  (二) 陕西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发展对策  52-56
    1、引起领导的足够重视  52-53
    2、合理利用现有资金投入,扩大资金渠道,提供良好的物质保障  53
    3、科学管理,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绩效  53-54
    4、坚决走“体、教结合”的道路,解决学训矛盾,给运动员提供一个全面发展的空间  54-55
    5、加强后备人才教练员队伍的建设  55-56
参考文献  56-59
附录  59-60
致谢  60-61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61

相似论文

  1. 基于SWOT分析的南宁市商业健身俱乐部发展对策研究,G80-05
  2. 光调控对花烛组织培养及试管苗光合特性的影响,S682.14
  3. 农村能源利用转型与生态环境效益,S210.3
  4. 我国大众媒介对农村公共政策传播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422.0
  5. 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口语技能培养研究,G652.4
  6.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途径的探析,G633.3
  7. 对农村初级中学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G633.6
  8. 东莞镇区初中学生作文语言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G633.3
  9. 福州市区老年体育开展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G812.48
  10. 低分子量亨氏马尾藻岩藻聚糖硫酸酯的制备及抗肿瘤活性研究,TS254.9
  11. 黄芪、硒对金针菇生长的影响及应用研究,S646.15
  12. 论中学生法制观念的培养,G631
  13. 探析初中语文教学文本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G633.3
  14. 技师培养方式改革的研究,G719.2
  15. 复合污染下大薸和凤眼莲对重金属的吸收和富集特征,X173
  16. 能源植物绿玉树快速繁殖研究,Q949.93
  17. 合作学习对初中英语学困生学习情感影响的研究,G633.41
  18. 我国竞技体育运动员人力资本开发与收益分配研究,G812.0
  19. 云南有色金属矿山细菌多样性初步探究,TD926.4
  20. 光合微生物制氢菌种连续培养系统及其装置研究,TQ116.2
  21. 地黄内生菌的分离鉴定和产梓醇菌株的筛选及其发酵研究,TQ461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体育 > 世界各国体育事业 > 中国 > 地方体育事业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