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蚊媒传染病流行特征及气象影响因素研究
作 者: 余向华
导 师: 陈坤
学 校: 浙江大学
专 业: 公共卫生
关键词: 蚊媒传染病 流行特征 蚊类 季节消长 气象因素 病毒携带情况 相互关系
分类号: R18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292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背景与目的蚊媒传染病是一组以蚊类为媒介而传播的疾病,包括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登革热和丝虫病等。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旅游和贸易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全球蚊媒传染病发病呈上升趋势,原有疾病的流行区域不断扩展、疾病的流行频度不断增强。浙江省原为蚊媒传染病的中高度流行区,乙脑、间日疟、恶性疟均有流行,传播媒介为三带喙库蚊、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温州地处浙南山区,气候温和,水网密布,其环境比较适合蚊类的滋生。早在50年代曾出现蚊媒传染病爆发流行,病例数一直占全省蚊媒传染病的第一位。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流动相当频繁,尤其是大量外地人口流入温州境内。在2004、2005年温州都发现了登革热输入性病例,提示温州蚊媒传染病发生流行的危险性增大。本研究分析建国以来温州市乙脑、疟疾和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流行特征及趋势,并对2004-2006年温州市蚊类种群构成、密度、季节消长及病毒携带情况进行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气象因素、蚊类密度和蚊媒传染病之间的关系,为蚊媒传染病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材料与方法温州市蚊媒传染病的历史发病资料从温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获得。人口资料来源于温州市2006年统计年鉴。按照《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试行)》,于2004年4月~2006年11月对温州市蚊类种群、密度、季节消长进行监测。在监测点内用诱蚊灯诱获猪舍内成蚊,应用逆转录-聚合酶联反应技术(RT-PCR)对采集的蚊类进行乙脑病毒和登革热病毒鉴定。2004~2006年气象资料从温州市气象局获得,主要气象指标包括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最高气温、月平均最低气温、相对湿度、降雨量、降雨天数、日照时间等内容。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对2004~2006年蚊媒传染病月发病数与蚊类密度进行相关性分析。另外将蚊类密度和气象参数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同时将蚊类密度为自变量,以气象因素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资料的整理以及所有的统计分析过程均在Microsoft Excel 2000和SPSS12.0统计软件中完成。结果1.温州市1950年到2006年总计发现疟疾患者127116例,年平均发病率为40.26/10万,发病率总体上呈下降趋势。1980以前,曾多次发生疟疾流行。80年代疟疾发病处于平稳期,年平均发病率为10.33/10万。90年代以来,疟疾一直处于散发状态。温州市1952~2006年共发生乙脑病例1733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5.76/10万,发病呈逐年下降趋势。80年代后,发病数逐年下降。90年代乙脑处于散发状态,年发病率在1/10万以下。2004年前温州市无登革热病例报告。2004年和2005年均发现输入性病例,分别为2例和3例。2.通过蚊媒传染病发病与蚊类密度的关系分析得出:两者密切相关,发病的高峰期出现在蚊类密度高峰的一个月以后,发病大多集中在高温多雨的夏秋季节。2006年7~8月对在猪舍内捕获的1051只蚊类采用RT-PCR检测病毒携带情况,结果未检出登革热和乙脑病毒。3.2004~2006年蚊类密度与同期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降雨量、日照时间和相对湿度有较高的正相关关系(P<0.01),而与降雨天数无相关关系。将上述6个指标作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经回归分析得到回归方程:Y=-23.671+0.190X3+0.299X4,X3、X4分别代表最低平均气温和相对湿度,同时还得到最低平均气温的标准偏回归系数为0.545,相对湿度的偏回归系数为0.450,P<0.05,说明回归方程成立。从模型拟合的情况来看,模型的复相关系数(R)为0.832,决定系数(R2)为0.692,说明模型拟合较好。结论1.温州市疟疾、乙脑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2004年之前温州未报告登革热病例。2004-2005连续年发现输入性登革热病例。结果提示需要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疾病监测。2.蚊类密度与蚊媒传染病存在密切的联系。蚊媒传染病发病大多集中在蚊子繁殖最旺盛的高温多雨的夏秋季节。3.气象参数中与蚊类密度有关的因素包括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相对湿度、降雨量和日照时间,其中蚊类密度与最低平均气温和相对湿度存在显著统计学关联,平均最低气温越高,相对湿度越大,则蚊类密度也越高。
|
全文目录
蚊媒传染病流行特征及气象影响因素研究 3-36 中文摘要 3-6 英文摘要 6-9 前言 9-12 第一部分 蚊媒传染病流行特征及趋势分析 12-20 1. 材料与方法 12-14 2. 结果 14-17 3. 讨论 17-20 第二部分 气象因素与媒介蚊类及蚊媒传染病相互关系研究 20-27 1. 材料与方法 20-23 2. 结果 23-27 3. 讨论 27 结论 27-32 参考文献 32-36 蚊媒传染病监测研究进展(综述) 36-44 温州市蚊媒传染病发病与气象因素相互关系分析(论著) 44-50 附录 50-52 1,蚊密度调查表 50-51 2. 论文发表情况 51-52 致谢 52
|
相似论文
- 2005-2009年郑州市金水区乙类和丙类传染病流行特征,R181.3
- 南京市玄武区和谐社区建设研究,D669.3
- 武汉市硚口区登记肺结核病流行特征及治疗结局分析,R521
- 云南省晚期血吸虫病经济负担及其影响因素研究,R532.21
- 环境变化对负离子浓度的影响,X831
- 杭州地区儿童支原体肺炎流行特征与气象因素的相关分析,R725.6
- 郑州市某区2009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R725.1
- 季节变化和气象因素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R714.8
- 护理专业学生经前期综合征与应对方式、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研究,R47-4
- 从文化和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分析圣经中的隐喻,H315
- 我国经济发展与就业相互关系的研究,F249.2
- 大气污染物及气象因素对辽中地区臭氧浓度的影响研究,X16
- 敦化地区大气边界层参数探测及特征场模拟研究,X831
- 衢州市麻疹、风疹和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及控制策略探讨,R186
- 云南省高原湖泊湿地蚊类多样性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R184
- 黄土丘陵半干旱区刺槐、侧柏人工林耗水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S791.38
- 反流性食管炎的流行特征及遗传易感性分析,R571
- 635例手足口病死亡病例分析,R725.1
- 北京城区道路降尘排放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X513
- 长沙市颗粒物PM10浓度统计学分布特性与预测,X513
- 清末经济新政与国内商品赛会研究,K252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预防医学、卫生学 > 流行病学与防疫 > 医学地理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