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我国优秀散打运动员的运动寿命的研究

作 者: 胡国良
导 师: 梁亚东
学 校: 武汉体育学院
专 业: 民族传统体育学
关键词: 散打运动员 运动寿命 退役 年龄特征 因素分析
分类号: G852.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25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竞技运动训练的终极目的就是使运动员获得最高的竞赛成绩,并尽可能长地保持运动员高水平的竞技能力。但在我国优秀运动员过早退役却非常普遍,这不仅对国家财力,同时也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浪费。因此如何延长竞技体育人才运动寿命是当今竞技运动训练理论研究所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拟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我国退役优秀散打运动员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我国优秀散打运动员运动寿命进行研究,探讨我国优秀男子散打运动员年龄特征和成才的年龄规律,分析导致我国优秀散打运动员过早退役的基本因素及如何延长运动寿命,旨在为我国各层次散打运动队的科学选材、科学训练、科学预测、科学而合理地制定多年训练计划,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参考价值,使散打训练更具有经济性和科学性。结果表明:(1)我国优秀散打运动员正常退役比例低,占统计人数的23.81%,其余为非正常退役。(2)我国优秀散打运动员的始训年龄稍迟;最佳成绩的稳定期较短;运动寿命普遍低于与散打项目相似的拳击和跆拳道。(3)我国散打运动员始训年龄应早于1~2年,在12.5~15.0岁之间;最佳成绩保持的年限应该在4~6年,退役的年龄应该在30岁以后。(4)影响我国优秀散打运动员运动寿命的主要因素有:技术原因、成绩停滞、运动损伤、荣誉与金钱的冲击、选材等五项。(5)根据我国当今男子有散打运动员的成才规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进一步完善我国散打运动的规则以及散打运动员的训练体制、多年科学系统的因材施“训”、加强保护散打运动员的措施等手段和措施来延长我国优秀散打运动员的运动寿命。(6)从理论上分析认为我国优秀散打运动员的退役年龄可以延长,与拳击运动员退役的年龄相当。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1 前言  9-10
2 文献综述  10-13
  2.1 相似项目运动寿命的研究  10-11
  2.2 其他项目运动员寿命的研究  11-13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13-14
  3.1 研究对象  13
  3.2 研究方法  13-14
    3.2.1 文献资料法  13
    3.2.2 问卷调查法  13
    3.2.3 专家访谈法  13
    3.2.4 数理统计法  13-14
4 研究结果  14-19
  4.1 我国优秀散打运动员退役类型  14
  4.2 影响我国优秀运动员运动寿命基本因素调查结果  14-15
  4.3 我国优秀散打运动员始训年龄  15-16
  4.4 我国优秀散打运动员进入专业队年龄  16
  4.5 我国优秀散打运动员出成绩的年龄  16
  4.6 我国优秀散打运动员达到最佳成绩时的年龄  16-17
  4.7 我国优秀散打运动员退役时的年龄  17
  4.8 我国优秀散打运动员最佳成绩到退役时的年限  17-18
  4.9 我国优秀散打运动员退役时的年龄  18
  4.10 我国优秀散打运动员退役前各阶段的年龄模式  18
  4.11 我国优秀散打运动员最佳成绩保持年限的界定  18-19
5 分析讨论  19-29
  5.1 影响我国优秀运动员寿命的致因分析  19-22
    5.1.1 技术原因  19-20
    5.1.2 运动损伤  20
    5.1.3 成绩停滞  20
    5.1.4 选材  20
    5.1.5 年龄太大  20-21
    5.1.6 荣誉与金钱的冲击  21
    5.1.7 过早专项化训练  21
    5.1.8 其它因素(行政决策、比赛规则、体制、奖金、社会因素)  21-22
  5.2 我国优秀散打运动员寿命延长的理论依据  22-24
    5.2.1 延长我国优秀散打运动员运动寿命的意义  22-23
    5.2.2 我国优秀散打运动员运动寿命可延长的理论依据  23-24
  5.3 我国优秀散打运动员寿命延长的对策设想  24-29
    5.3.1 进一步完善我国散打运动的规则以及散打运动员的训练体制  24
    5.3.2 多年科学系统的因材施“训”  24
    5.3.3 加强保护散打运动员的措施,降低受伤的概率  24-25
    5.3.4 加强对散打运动员的专业思想教育  25
    5.3.5 提高运动员的情感智力  25-26
    5.3.6 加强对散打的科学研究  26
    5.3.7 训练保障  26-27
    5.3.8 社会保障  27
    5.3.9 运动员自我保障  27-28
    5.3.10 重视与加强基础训练  28-29
6 结论  29-30
致谢  30-31
参考文献  31-34
附件  34-35

相似论文

  1. 杭州市室内典型VOCs浓度水平的影响因素研究,X51
  2. 油气资源企业海外项目风险评估研究,F426.22
  3. 影响高一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因素分析及实证研究,G633.8
  4. 缓粘沥青作用机理、路用性能测试及影响因素研究,U414
  5. 中药金匮肾气丸对散打运动员冬季体能与免疫的影响,R285
  6. 中低位直肠癌侧方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分析,R735.37
  7. 病毒性脑膜脑炎的鉴别诊断评价模型,R512.3
  8. 论美国《1944年退役军人权利法案》的出台,E263
  9. 社会资本对于退役士兵就业的影响的研究,E263
  10. 浙江省优秀运动员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研究,G812.7
  11. 上市银行CEO薪酬、董事薪酬影响因素分析,F832.3
  12. 旅游商品购买行为影响因素研究,F592.7
  13. miRNA多重调控模式的影响因素分析与算法研究,Q522
  14. 昆山市北区污水处理厂A~2/O工艺强化生物除磷与稳定运行技术研究,X703
  15. 连续式蒸汽爆破对PBS/植物纤维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TB332
  16. 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安全评价方法改进研究,TQ560.8
  17. 重庆自然工况住宅建筑室内热湿环境的建筑影响因素分析,TU831
  18. 新辅助化疗下高危骨肉瘤的临床特点及评价,R738.1
  19. 断指再植成活率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R658.1
  20. 复发性肝包虫的生长规律及其影响因素,R657.3
  21. IL-1β基因多态性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易感性研究,R563.9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体育 > 武术及民族形式体育 > 中国武术 > 武术攻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