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针对妇女的暴力”问题研究

作 者: 潘恒
导 师: 郑列;陈和华
学 校: 华东政法大学
专 业: 刑法学
关键词: 针对妇女的暴力 社会性别 社会性别秩序
分类号: D91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16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针对妇女的暴力”(Violence against Women)是指因为女性是女性而对其实施的,或者女性的受害比例远远大于男性的暴力侵害行为(例如性骚扰、拐卖妇女以及社会舆论对被强暴妇女的再度伤害等等)。联合国于1993年通过的《消除对妇女的暴力行为宣言》中将“针对妇女的暴力”界定为“对妇女造成或可能造成身心方面或性方面的伤害或痛苦的任何基于性别的暴力行为,包括威胁进行这类行为、强迫或任意剥夺自由,而不论其发生在公共生活,还是私人生活中”。“针对妇女的暴力”现象十分普遍,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采取了一系列防治措施,我国也出台了不少相关法律法规,但“针对妇女的暴力”行为依然未能得到有效遏制。“只有一个社会容许或认可时,暴力才能普遍存在。”1笔者认为,社会对两性的传统定位——即传统的社会性别秩序,正是导致两性地位差异,进而诱发“针对女性的暴力”的根源。因此,本文试图从社会性别秩序入手,分析不断滋生“针对妇女的暴力”现象的社会心理根源,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其主要内容现分述如下:在导言中,笔者主要阐述了本文的写作主旨、写作意义,简单介绍了“针对妇女的暴力”问题的研究现状,并对“针对妇女的暴力”和社会性别秩序的概念作了说明。正文第一部分描述了世界范围内“针对妇女的暴力”的现状,并通过“再度受害”、“被害逆变”等现象的考察指出了“针对妇女的暴力”的影响。正文第二部分考察了文化和经济对传统社会性别秩序的建构、发展的影响,并着重论述了社会性别秩序如何通过男性暴力文化、公私领域分化的身份关系、双重标准的性道德这三条途径催生了“针对妇女的暴力”。正文第三部分通过对国外先进经验和国内已有实践的考察和评述,结合我国国情,针对上述影响“针对妇女的暴力”的三个途径(男性暴力文化、公私领域分化的身份关系、双重标准的性道德)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10
导言  10-13
一、“针对妇女的暴力”之现象学描述  13-21
  (一) 世界范围内“针对妇女的暴力”的现状  14-19
    1. 国外“针对妇女的暴力”现象  14-16
    2. 中国“针对妇女的暴力”现象  16-19
  (二) “针对妇女的暴力”现象的影响  19-21
    1. 再度受害现象  19
    2. 被害逆变现象  19-20
    3. 对社会的影响  20-21
二、社会性别秩序与“针对妇女的暴力”  21-37
  (一) 性别与社会性别秩序  21-25
    1. 自然性别与社会性别  21-23
    2. 性别与社会分工  23-25
  (二) 社会文化与社会性别秩序的建构  25-30
    1. 西方文化与社会性别秩序  25-28
    2. 东方文化与社会性别秩序  28-30
    3. 中西方文化对社会性别秩序的建构之比较  30
  (三) 社会经济与社会性别秩序的发展  30-33
    1. 西方社会经济与社会性别秩序  30-31
    2. 中国社会经济与社会性别秩序  31-32
    3. 中西方社会经济对社会性别秩序的作用之比较  32-33
  (四) 社会性别秩序与“针对妇女的暴力”  33-37
    1. 男性暴力文化  34-35
    2. 公私领域分化的身份关系  35-36
    3. 双重标准的性道德  36-37
三、“针对妇女的暴力”的防治和救济  37-46
  (一) 国外的相关措施  37-40
    1. 美国  38
    2. 欧盟  38-39
    3. 日本  39-40
  (二) 我国的相关实践  40-42
  (三) 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针对妇女的暴力”防控救济体系  42-46
    1. 建设新型性别文化  42-43
    2. 打破公私领域分化的身份关系  43-44
    3. 树立新时代的性道德  44-46
结语  46-47
参考文献  47-50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50-51
后记  51-53

相似论文

  1. 语文教材性别文化研究,G633.3
  2.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女性职业教育与培训研究,G725
  3. 离婚经济帮助制度研究,D923.9
  4. 哈密木卡姆中女鼓手的教育人类学研究,J632.52
  5. 男权的蛊惑—社会性别视角下电视剧《蜗居》的人物形象解读,J905
  6.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社会性别教育研究,G641
  7. 小学教师的社会性别意识及教育,G625.1
  8. 我国内地与港台地区防治家庭暴力立法与实践研究及启示,D923.9
  9. 《申报》广告中的女性形象研究,G219.29
  10. 性别建构与中国当代大众文化研究,G122
  11. 美丽的束缚——《瑞丽伊人风尚》化妆品广告女性社会角色建构,C913.68
  12. 女性刻板印象,C913.68
  13. 我国女性期刊中的女性形象研究,C913.68
  14. 女性公务员和知识分子与男性同龄退休的需求及对策研究,D669.6
  15. 《醒俗画报》及其性别意识研究,G219.29
  16. 唐代拟代诗研究,I207.22
  17. 论美国汉学家高彦颐的明末清初江南妇女研究,K248.3
  18. 社会性别理论探析,C913.68
  19. 公共政策的社会性别分析框架研究,C913.68
  20. 河南省民权县农村贫困妇女社会救助研究,D442.6
  21. 全球化浪潮下在华跨国公司的性别政治研究,D61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法学各部门 > 犯罪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